潮汕民俗中手帕的妙用


潮汕地区是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的统称,位于广东东部沿海,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享有“岭海名邦”“南国邦郡”“美食之乡”等美称。

手帕又称“手绢”、“手巾”,俗称“手布”,是用布料做成呈方形的细薄织物。谈起手帕,很多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都对它很有感情,因为小小一块手帕是他们随身不能少的清洁用品,既可擦汗、揩眼泪、擦鼻涕、洗脸、又可抹凳子、拂灰尘、垫坐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潮汕地区,手帕还有特殊作用、含义和情趣,在潮汕民俗活动中应用甚广。

旧时潮汕婚礼,亲定下来,男女要互换信物,通常为戒指。民国以后多以“手帕”为主,故俗称“换手布”。对于作为永结良缘的信物手帕,姑娘们购买时显得格外情重而又神秘莫测。何时往何地选购何样手帕不能公开,当她走进商店货柜时,只能凭眼睛选择最心爱的一条男式手帕,购买时不能讨价还价,更不能买后更换。据说,这意味着定情顺利,亲事一举成功。同时,男方也须亲往商店选购女式手帕。有些心灵手巧的姑娘,还在作为信物的手帕上绣点字画,以表爱情永笃之美好愿望。

“换手帕”活动,由男女双方议定吉日,商定地点,一般由男方到女方家中,这是整个定情订婚活动的高潮。旧时“换手帕”作为定情的初级阶段,以后须进行订婚,解放后多以定情即订婚。

潮汕有些地方(如揭西县客家地区),新娘出嫁到夫家,解放前常坐花轿。如果两架新娘花桥路上相遇,两家的新娘子就要上前互赠祝福互道吉祥,她们之间的过节就是互换手帕为礼,礼毕各自走人。手帕里面包有思茅和蔑草。如今无论是步行的,或是单车、摩托车、汽车载的,都一样要交换手帕。

关于这一习俗,民间传说昔时有一位穷新娘一点嫁妆也没有,夫家也是一贫如洗,路上哭得很伤心。刚巧半路遇到一富家新娘,甚为同情她,用手帕包一对金镯相赠。后来穷嫁娘发家致富,而富嫁娘却沿街乞讨,成为乞丐。一天她碰巧乞讨到这位先前的穷嫁娘门口,见门前竹竿上晾有她先前赠送的手帕,知其不忘旧日恩情,便上门求见。已致富的穷嫁娘不忘旧恩,遂将家产一半分给昔日的富嫁娘,从此两家皆富,传为佳话。此后人们便纷纷仿效,于是相沿成俗。

此说无从稽考。但喜事相撞,互为礼貌,互相祝福,却是很合人情礼仪的。所以,潮汕很多地方的渡口,常可见到如果有二对新娘同渡,上岸时双方新娘也要互赠手帕,也同样表示互相祝贺,大吉大利之意。

潮汕有些地方,新娘自出阁伊始就要用一块手帕包住红糖,捻于手中。手中捻着红糖,意谓新娘手中捻着红红火火的、甜甜蜜蜜的生活。到新郎家,拜过公婆后,在盖井之前,新娘还要把红糖倒于井中,让邻居们汲水也尝到甜,意思是希望新娘过门后能敦邻睦里,正所谓“过门合人惜”,“合内合外合厝边”是也。

解放前的潮汕地区,情侣无以传书,情人蕴含思念心意,于是有的人便在手帕上题写诗句,赠送恋人以凭寄相思之情,因而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潮汕民间歌谣——“手布诗”。

“手布诗”是潮汕民间文学一种样式,与歌册很接近,以四字句为主,以潮音押韵的叙事诗。

“手布诗”的句数有一定限度,即以写满一条方格手巾为限,而且要按一定的螺旋顺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