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丰顺埔寨纸花


埔寨纸花是丰顺县埔寨镇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栩栩如生的纸花,其花盆、花枝、花朵绝大部分均为纸质。花的种类有牡丹、兰花、九里香、玫瑰、水仙、芍药、菊花、茶花、古榕等40多个。

埔寨纸花用料独特而考究。主要用台湾优质通草纸制作花朵、叶子等;用纸藤、绢布、铁丝、铜丝等制作花枝、树干;用纸板、白纸及小树头制作花盆和花卉的基根;白蜡、松香等用以对花枝叶效果的强化和过光;颜料用以染色。

制作一盆纸花要经过染色、绕铜丝、剪花瓣、规花形、制花朵、组花、过蜡等众多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要求都非常高。花的染色,为了达到跟真花的颜色相似,要一边对比真花一边调色,以真花颜色作参照。有些花的颜色不能事先染。像剪春萝,它的花瓣外沿有一圈白色,只能是做好花形后一瓣一瓣地用毛笔描上颜色。而剪花瓣和规花形也不简单,一盆花少则要用到上百片花瓣,多则上千片,而且同一朵花的花瓣层次多、形状有差异,这些在剪花瓣和规花形时都必须考虑周全。

组花朵同样复杂而精细,不仅要考虑花的特点、生长规律,而且要考虑花形的美观,工作量往往非常大。像做菊花,一朵大的菊花就有几百片花瓣,必须用松香等一片一片地粘好,有时粘一朵花就要用一天的时间。每一盆花起码要花十来天的时间制作才能完成。

1957年,在丰顺县展览会上展出埔寨纸花时,有管理员竟误以为是真花,为之浇水。此事成为奇闻,而埔寨纸花栩栩如生、以假乱真的名声也渐渐远播海内外。

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该地群众已开始制作没有枝叶的纸花,1920年后,发展成花、枝、叶、茎齐备的盆花。当地群众每年元宵节都要举办迎纸花游行比赛。他们以房亲为主,在春节前后农闲时间,由民间艺人组织青年集中在一起制作纸花,到元宵节那天抬出比赛。

元宵节那天下午开始,各房亲纸花代表队抬着花台,每台分三阶、每级三盆纸花,在赛花锣鼓的引路下,一簇簇排成长队,穿街过巷游展,花队游行直到翌日早晨才结束。村民及来宾争相观赏、品评,虽无颁奖,亦蔚然成风。

埔寨纸花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1963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召开,30盆埔寨纸花进场展出,引起极大轰动,德国等几个国家的客商当场签订合同,定购埔寨纸花。1987年,“全国运动会”在广州沙河体育馆举行,省文化厅专程派了两位干部到埔寨镇,要求制作75朵高2.5米、宽2米的特大型号木棉花,为全运会开幕式添光彩。当埔寨纸花艺人制作的木棉花依时运到羊城文化公园展出时,再次引起轰动。

改革开放后,埔寨纸花还漂洋过海,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做客”,享誉海内外。

日前,丰顺县埔寨纸花技艺被收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