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耕读的四个故事


渔樵耕读是古代农耕社会里,最典型四个职业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基本的生存状态。

渔樵耕读,单从字面理解就是渔夫、樵夫、农夫和读书人。通俗地说就是打渔的,砍柴的,种田的和读书的。

其实,渔樵耕读还有四个人物代表和他们的故事!

1、渔夫 —— 渔夫是指东汉著名隐士严光,不慕功名,不愿出仕,纵情于山水之间,终生垂钓为生的故事。

严光,字子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刘秀称帝后,严子陵隐姓换名,垂钓于桐庐富春江畔。刘秀思贤念旧,画像下令查找,终于在泽中找到披着羊裘垂钓的严子陵,三次聘请方至京都洛阳。然而,严子陵只在京都做短暂停留,拒绝出仕为官,始终隐居垂钓为生,享寿八十而卒,刘秀厚葬之。

严子陵不慕荣华富贵,不图功名利禄,逐情于山水之间,淡泊宁静的高风亮节,是后世敬仰称颂的楷范。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里,这样称赞严子陵: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樵夫 —— 樵夫是指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穷困潦倒,卖薪谋生,负薪而读的故事。

朱买臣,字翁子,西汉大臣。自幼家贫而好学,成年后靠砍薪卖柴为生,四十多岁依然是潦倒儒生。其妻受不了清苦生活,多次逼迫索要休书,且忿恨地说:“像你这样的人,只能饿死在沟壑中,又怎敢奢求富贵呢?”朱买臣无奈,只好从之。其妻崔氏再嫁家境殷实的木匠。多年后经好友举荐,朱买臣从一名小吏开始,平步青云,官至中大夫、会稽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朱买臣和成语“覆水难收”的故事:

话说当年朱买臣官拜会稽太守后,其前妻问讯,又想抛弃第二任木匠丈夫,跑来求见朱买臣,意欲复婚,重回朱家。朱买臣思忖良久,命仆人端来一盆清水,泼水于地,朱买臣指着地面上的水迹,对前妻说:“你如果能将这水重新收于盆中,我就允许你回来”。前妻知其意,遂悻悻离去。朱买臣见前妻生活艰难,念其曾患难与共之情,遂将其全家接来官邸,好生供养,岂料前妻羞愧难当,悬梁自尽。

《三字经》中“如负薪”的典故,说的就是朱买臣家贫,负薪读书的故事。

宋代诗人徐钧作诗如此评说:

长歌负担久栖栖,一旦高车守会稽。

衣锦还乡成底事,只将富遗耀前妻。

3、耕夫 —— 是指舜帝大贤大孝,重亲睦邻,在历山教化民众耕田种地的故事。

舜,姚姓,名华,别称虞舜,帝舜。上古时期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一。传说舜的两眼都是双瞳仁,故又名重华,因为排行老二,也称仲华,与中华谐音。

舜,原本是农夫,家境贫寒,年少丧母,饱受父亲、后母、异母弟弟多次迫害,每次舜都能化险为夷。而舜对于父亲和后母的迫害不计前嫌,仍然恭恭敬敬,孝道不减,对异母弟弟更是仁爱有加。后来在历山教化民众耕田种地期间,飞禽走兽都感化他的大贤大孝,大象替他耕田,鸟儿帮他除草。舜睦邻乡里,深受民众爱戴称颂,因而声名远扬,被尧帝重用,尧帝后来禅让帝位于舜。

《千字文》中“推位让国,有虞陶唐”一句,讲的就是尧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又把帝位禅让给了禹的典故。

《二十四孝》第一孝:孝感动天,就讲的是舜帝大孝大爱的故事: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4、书生 —— 是指战国时期的书生苏秦,为了博取功名,发奋读书,引锥刺股的故事。

苏秦,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家族世代以务农为生,早年苏秦师承鬼谷子,游历秦国,上折秦王,未被重用,一事无成后,遂狼狈而归。回家后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愿和他说话。苏秦羞愧难当,但仍不改其志,不愿屈身事稼穑。《战国策》记载,苏秦回家受到冷落后,喟然长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足不出户,发奋读书不舍昼夜,晚上实在瞌睡得不行了,就用锥子刺入自己的大腿,血都流到脚面上了,剧烈的疼痛可以让他睡意全无,再次清醒,又可以全神贯注地认真读书了。偶得《阴符》之书,让他如获至宝,揣摩研习不辍,终于使他茅塞顿开,悟得合纵连横之术。

苏秦再次离家,游说列国,提出合纵六国抗秦之策,得到六国君主的信任和重用,苏秦最辉煌时,手执金牌宝剑,身佩六国相印,执掌六国兵权,权辖六国臣民,致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如此评说苏秦:

苏秦未遇,归家时,父母憎,兄弟恶,嫂不下玑,妻不愿炊,然衣锦归故里,马壮人强,萤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阶倾己顾,苏秦本是旧苏秦,昔日何陈今何亲。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抑犹未也。

渔樵耕读是古代农耕文明时代四个最具代表性的职业分类。基本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耕田种地,读书入仕。前面的渔夫和樵夫,属于无产者,以山川河流的自然给养为生。农夫属于有产者,有着比较稳定的生活来源。而书生则属于极少数群体,完全依靠读书入仕为最高追求。

如果从本质上考量,渔夫和樵夫其实都属于农夫的范畴,古代实际上只有耕和读两大类职业划分和文化分类。北方好多农村,到现在都保留着耕读传家和耕读第的牌匾。可见耕读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古代先民对于耕田与读书的重视和敬仰。

渔樵耕读在古代文人的思想里,与其说是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和美化,倒不如说是对于仕途的追慕和渴求,在不得之后,转而求其次的自我解脱。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体系里,渔樵耕读只是或书或画,或刻或制的艺术创作体裁之一。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今天的我们,都是耕读文化的后来者和继承人。渔樵耕读,涵盖了古代先民所有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