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土炒馍


土炒馍便是济源特有的“美食文化名片”。2011年,济源土炒馍被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炒馍的传说

在济源,关于土炒馍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是这样的:中国樊氏的祖先仲山甫是周文王之子虞仲的后人,被周宣王封于河内樊地(济源曲阳湖附近)之后,其子孙便以封邑为氏。仲山甫带领国民在田里劳作时,把所带的干粮放到土地上,等吃的时候,发现干粮带上了泥土的香味,觉得很好吃。久而久之,人们便用土来炒馍,就成了现在的土炒馍。

土炒馍的制作

将面粉发酵后,加入鸡蛋、芝麻、花椒叶等,将其揉成面团,搓成指头粗的条状,再切成花生大小的面块;将用筛子筛去杂质的观音土倒入锅中加热,直至锅里的观音土像水开了一样翻滚沸腾;将做好的面块放入锅中翻炒,等面块变脆、变熟后出锅;用筛子筛掉浮土,土炒馍就做好了。

土炒馍的制作过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要做出味道正宗的土炒馍并非一日之功。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把握好火候,馍块翻炒均匀,而且要用济源王屋山特有的观音土炒。据土炒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樊双旗介绍用观音土作为介质烘焙馍块,和石子炒板栗是一样的道理。通过观音土传导的热量会让馍块变得香脆,而且比油炸的更健康。其次,观音土也被称为白面土,经过检测,它含有铁、锌、钙、钾等多种元素,对改善人体机能、调节肠胃具有一定作用。

土炒馍的文化传承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地方的特色小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征和承前启后的古朴乡土气息。土炒馍作为济源特色的传统小吃,是济源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因此,为了让土炒馍这种具有济源本土特色,代表着济源传统文化的美食能够传承下来,土炒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樊双旗历经种种艰辛,将土炒馍的传统制作方法记录下来,并准备好相关的文字、视频等资料,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11年,申遗成功。土炒馍成为济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土炒馍,了解济源。

古语云:“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国万两金。”古时,很多恋家的人去外地时,总会装上一抔家乡的泥土,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土炒馍就是治疗济源人水土不服的“神奇黑暗料理”。一道美食,一种情怀,用一种味道记住一座城市,用一道美食传承一种文化,这就是济源土炒馍的魅力,更是济源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