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隆尧泽畔藕的传说故事


泽畔村属古尧山县,因位于大陆泽畔而得名。泽畔藕自永乐年间从山西传入,历代村民以种藕为生。随着后来黄河改道,湖水退缩,泽畔村逐渐成为陆地,但是当地农民种藕之风不减,并摸索出改坑塘种植为"铺池而做",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清水莲藕"。

农历谷雨,天气渐暖,藕农着手铺池。开池时要烧香进供,燃放鞭炮,以此敬拜荷花仙子。泽畔藕不用坑塘,而是在上好地块挖土三尺,开正方形或长方形深池,每家少则半亩,多则二三亩。池底平整之后,大水漫灌。然后根据池之大小,邀请十几人、几十人赤脚踩踏。踩池人分行列队,一遍遍翻来覆去地踩,直到把池底踩成不渗不漏为止。

藕池踩好后上底肥,不用猪圈肥、牲口粪,全是豆饼、花籽饼和芝麻酱,粉碎后和土拌匀,铺多半尺厚。然后把一块块种藕埋进土里,再浇上半池井水。池水平静静、光闪闪,清澈见底,明如玻璃,亮若银盆,微风起时,波光鳞鳞,十分动人。为了保持一定水位,三两天浇一遍水,水热蒸发快时,辘辘不停,这就是清水莲藕。

泽畔藕生长期长,进入腊月才出池,专供春节享用。一般现挖现卖,带泥出售。洗净后如美人玉臂,胴体和断面孔管都呈椭圆状,大概与池底坚硬有关。席上泽畔藕片,白莹莹,脆生生,遇醋不变色。县志上说它"洁白如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全身是药。"泽畔藕节是一种名贵中药,收敛止血有奇效,主治吐血、鼻衄等症。

1959年新中国十年大庆,泽畔村送到农业展览馆的一棵白莲藕,长九尺有余,重二十斤,被称为"藕王"。 郭沫若副委员长品尝了泽畔藕后,称赞不已,当场赋诗一首。

据地方志载,明永乐年间,连续两年,山西居民迁到现在的北京和河北一带落户。当时山西洪洞县某村马氏二弟兄,平素喜爱养鱼、种藕。盛夏一日,马老大在槐树下纳凉,入睡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老二在前边跑,一位仙女手持荷花在后边追;仙女追老二,老大追仙女。老大醒来后告诉一位长者,说他做了一个蹊跷的梦,长者听罢哈哈大笑说:“你做的梦有名堂,名日荷花托梦。今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正是荷花仙子生日。梦中的仙子就是荷仙。荷仙追老二,表明莲藕欲随老二东迁京畿;你在后边追,表明荷仙为您指引明路。梦是好梦,你应该随老二同地落户,可别错拿主意。”老大听了长者一番话,下决心随胞弟迁居泽畔;从此,马氏弟兄便来到这里种大白莲藕。既然“泽畔藕”与荷仙有关,一辈传一辈,越传越神。到了明朝靖年间,“泽畔藕”竟打进皇宫,得到了皇帝和娘娘的赏识,列为贡品。

大约在嘉靖二十年前后,泽畔村一带连年闹水灾。这时有位秀才马存敬,自告奋勇携带联户请愿书到县衙、府衙请求赦免钱粮。知县、知府做不了主,于是马存敬倾家荡产三进北京请愿,凭其三寸不烂之舌,通过前门一家藕商,跟当朝太监挂上了钩,以“泽畔藕”为赠礼,二人交上了朋友。时值正宫娘娘闹病,吃不香、睡不好。太监乘机献上“泽畔藕”,并奏明马存敬请愿的事。娘娘好奇地吃了点“泽畔藕”,还真的好了病。“神藕”能治娘娘的病,一时成为爆炸性能新闻;那太监一跃成为正宫娘娘身边的红人。“泽畔藕”真的“神”起来了。于是,皇帝下圣旨,免除泽畔村的钱粮。为了纪念马存敬进京请愿,村民捐款刻制了五通石碑,分别存放在北京、大名、顺德、唐山和泽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