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海南是一个生活的城市,与老成都遥相呼应。老成都人爱泡茶馆,海南人则钟爱路边摊,一样的情怀不同的消遣方式,让人备感亲切。工作了一天的人们,晚饭后三三两两地在街上散步,走得累了,清补凉小摊一坐,摇着大葵扇,家长里短的说着故事,好一派安逸祥和的景象,让人不禁觉得,生活,如此这般,幸福来得这样简单。
说起海南清补凉,最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原材料用新鲜的椰子水配以营养丰富的红枣、通心粉、鹌鹑蛋等多种材料,红的黄的绿的,在一碗奶白色的鲜榨椰奶中漂浮,色泽诱人,而口感则特别温润,甜而不腻,具有口清、滋补、润凉等特点。清补凉这个名字概括了海南清补凉的三大特点。作为这样一种民间特色食品,价格也很平民。因为可以吃饱,又易于消化,在海南,清补凉往往作为宵夜出现在街上,比起内地宵夜的暴饮暴食来得健康得多。
风靡海南的清补凉小吃,椰子的贡献功不可没。
椰子在汉代以前叫“越王头”(越人是古代黎族的先民)。传说,一次黎王因为打了胜仗,在寨子里庆祝胜利,疏于戒备,晚宴时被奸细暗杀,并将其头颅悬挂在旗杆上通知敌人前来攻寨。敌人攻寨时万箭齐发射向城墙守军,箭却纷纷落在旗杆上。旗杆渐渐长粗、长高,变成椰树,箭也变成椰叶,黎王的头颅变成椰果。敌人看到此景吓坏了胆,不战而退。椰树也就成了黎族人民的象征。剥开椰子外边的椰棕,你会看到椰壳上有三个黝黑的眼,那便是黎王怒目而视的眼睛和嘴。
而关于椰树的起源,较为科学的解释是:使椰树原产马来群岛,在古代,不需土不需水到时间自会发芽的椰果落在海中,漂到海南,扎根宝岛,终成奇观。当年荒蛮之地的海南,由于物资极度缺乏,海南人民便想尽办法将其特有的椰子的作用发挥搭配极致:椰子水可直接饮用;椰子肉可直接食用,甚至可以榨油;椰子壳则用作雕刻各类饰品。甚至是椰子树,可以用作盖房子。不得不佩服海南人民的智慧,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能吃到的清补凉。
其实清补凉的出现,或多或少写着沉重二字。
古代人认为,海南是天的尽头,于是在海边那一块石头上刻下了四个字:天涯海角。当年海南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是被弃置官员被放逐的首选之地。最有名的要数宋朝的苏东坡。苏东坡在海南期间,和椰子也发生了一些趣事。
苏东坡到儋州一段时间后,随着对环境的逐步适应,与当地黎汉百姓来往的日趋密切,他那洒脱达观、入乡随俗的情怀便常显露出来。有时,他用桄榔叶编成帽子,罩在头上,悠然自得。更有趣的是,他还拿椰子壳请别人加工成“椰子冠”。
一天,苏东坡顶着“椰子冠”出门上市。路人看见苏东坡这副模样,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询问东坡戴的是什么帽?是怎么制作的?苏东坡望着四周围观的人群,心想:不回答是难于解围了,于是抿嘴带笑,摇头晃脑,吟诗道:
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在场的人们听了,似懂非懂,频频点头。
后来,随苏东坡居儋的小儿苏过模仿制作了一顶“椰子冠”,寄给当时谪居广东雷州的叔叔苏辙。苏辙收到侄儿从海南寄来的这一特别礼物,格外高兴,立即写了一首《过侄寄椰冠》诗,表达自己“垂空旋取海棕子(椰子),束发装成老法师”的心境。后来,一些士大夫也仿效制作“桶高檐短”帽,美其名曰:“东坡帽”。
苦中作乐的苏东坡在海南任职期间,极大地推动了海南的文化建设,并留下了300多首为人传诵的诗词作品。诗至穷处而后工,想必海南的清补凉亦是如此在如此的境况下应运而生,甜蜜的背后有着或多或少的辛酸。(阿顿)
(二)
清补凉流行于海南、广东、香港和澳门、广西等地区。
传说,秦始皇一统七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大军推进至岭南一带,由于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带,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中原的士兵无法适应,纷纷得病,军队战斗力大减,屡战屡败。
正当众将士束手无策之时,随军大夫研发了一种药食两用的粥,以莲子、百合、沙参、茨实、玉竹、淮山、薏米为原材料,经过加工后礳成浆状食之。服用后使人感到镇静、精力充沛,军队重新得到了战斗力。赵佗感慨地说,此物清热气、补元气,可称之为清补凉也。
于是,赵佗命令其部下,每天晨起必须食用一碗清补凉。秦朝灭亡后,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起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建都番禺,即今广州市。他在位66年,是名符其实的“长寿翁”。
清补凉在四季如夏的海南岛,乃是经典名吃之一,历史悠久,极具特色,并且还有一个典故:
说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流放海南期间,品尝过当地百姓制作的椰奶清补凉后极为称叹,当场赋诗:“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此后,清补凉成了东坡最爱,每日必食一碗。
清补凉的制作材料并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店家根据不同人群各有其特色配料。有以健脾去湿为主,亦有以润肺为主的。材料配方通常有以绿豆、红豆、淮山、莲子、茨实、薏米、西米、百合、红枣和南北杏,并加入西瓜、菠萝、龙眼等水果;亦有以黄芪、党参、淮山、莲子、麦冬、云苓、蓝枣、无花果、猪腱肉等制作的老火汤。不同配料的清补凉,各有其独特的风味和食疗效果。
除此之外,清补凉还有椰子水、椰奶、冰沙和冰激凌等多种不同的吃法。其中最受大众喜爱的当属椰奶清补凉,其材料为:杂粮(绿豆 、红豆、薏米、莲子、红芸豆、玉米、碎小麦)360g、椰浆400ml、西米100g、龟苓膏粉15g、空心粉150g、椰丝25g、冬瓜条200g、提子干,花生米60g、贝壳粉适量、冰块适量、可另加西瓜粒、鹌鹑蛋、芋头、红枣等配料。
制作方法为:
1、甜玉米粒焯水后滤水备用,除红枣、西瓜粒之外,其余的也分别煮熟,滤水备用。
2、老椰子取椰肉和椰子原汁,加适量凉白开放入榨汁机/豆浆机中搅碎,过滤椰蓉,留椰奶,加入适量的白砂糖。
3、将煮熟的配料、红枣和西瓜粒放入碗中,倒入椰奶,加冰块(椰奶若已冷藏可不加冰块)即成。
功效:甜而不腻、爽滑润喉、健脾益气、清热祛湿。
在海南,尤其是在三亚,清补凉是一年四季下火开胃、清热祛湿的首选佳品。夜晚,当你漫步在椰树掩映的街头,就总会看到很多卖清补凉的小摊位。那一碗碗色美味鲜的清补凉,就是一幅幅流光四溢的写真画:火红的西瓜、暗红的大枣、晶莹剔透的通心粉、花瓣簇拥的银耳、碧玉翡翠般的绿豆、圆润饱满的鹌鹑蛋,还有那直入心扉的缕缕清凉……如一群跳跃的小精灵,让你垂涎欲滴,不得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