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风俗:广州新塘龙船景


新塘赛龙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增城县志》记载,自宋朝以来就有赛龙舟的习俗:“入五月则滨江村乡多备龙舟以端午前后数日竞渡……好事者县锦标酒食以赏胜者,旌旗招展,甚是可观。”其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这古老的赛龙舟习俗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特色,在经历了千年风雨洗礼之后,依然长盛不衰,散发出新的活力。

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东江下游一带水域的上空都会回响着“咚咚铿,咚咚铿……”这有节奏的喧天锣鼓声。人们期待的“龙船景”随之而至。“龙船景”是广州地区端午期间举办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广州市郊有龙舟的乡村都将择定一日,邀请其他乡村进行龙舟互访和龙舟表演。邀请别村来访称“招景”,去别的乡村拜会则称为“趁景”。“龙船景”的当天,当地的人们就像过年似的,村前门楼披红挂绿,沿江沿河两岸彩旗飞扬,锣鼓喧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沿岸观看龙舟表演。

“龙船景”和龙舟赛不同,“龙船景”一般只是村与村之间的龙船互访交流,大家热闹热闹增进友谊,更多的是表演技巧,不排名次。

新塘“龙船景”是广州地区最具特色的几大景之一,新塘镇位于东江下游与珠江的汇合处,江面宽阔,水网交错,是龙舟“趁景”、“斗标”的理想之所。著名民俗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1988年在《岭南风俗录》里的《赛龙夺锦在水乡》一文中记载:“珠江三角洲最负盛名的龙船景,是广州市郊增城县新塘景。据说过去在别处进行龙舟竞赛,其成绩‘仅供参考’,在新塘赛出的成绩,才能得到公认。”

到了现在,新塘地区的“龙船景”,仍以镇内各村各具特色的小“龙船景”之多、连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而闻名于广东,为全国所罕见。它涉及东江下游两岸,上至增城石滩地区,下抵广州黄埔南岗,南及东莞中堂、麻涌一带。各地按东江潮水涨退情况,从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十八日分别都有不同村进行的“龙船景”。

除五月十二的新塘大景外,其他各村的“龙船景”均在村内河道举行,农历五月十二的新塘大景在镇中心东江江面举行,江面宽阔800米,参加的龙舟每年都有一百多艘,观众超过十万,这时除本地各村的龙船外,还有从广州市郊各乡镇,以及东莞、番禺、南海、顺德、博罗等地赶来新塘“趁景”。

新塘“龙船景”的最大特色就是,它比起其他地方更偏重于大众的参与,扒龙船的“扒手”有老人、青年人,甚至七八岁的小孩,而且它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群众艺术活动。而其他地方的更偏重于“斗标”,争名次,只能由年轻力壮的来扒。

新塘一带的龙舟大多数为传统龙,规格大都相同,船长七丈四尺,首尾尖而翘高,中间粗而低椭,前有威武龙头,后有旌旗长梢。船分二十七栏,大鼓置于正中,两锣分设前后。船身前部靠近龙头处置一平板,倍宽于船身。

划船时,一人站在此板上跳跃、吹哨,指挥全船;这个船头指挥俗称“跳头”,在船头的指挥台上做出各种鼓舞士气的动作,指挥桡手,催动龙船前进。因龙舟较长,“跳头”人一般两手各握一红色小木棒作出转弯、前进、减速等指示。船头平板两侧还会坐有两人,在途中燃放小鞭炮等。遇到其他龙舟,双方“跳头”人便会握棒抱拳或空手抱拳,互相作揖,以示问好。

一人船尾操梢,掌握方向,此人俗称“抓梢”。抓梢的多为有经验的掌舵人,他是全船动作表现最小的人,但又是最重要的人之一。随着船梢在手腕推拉转动的毫厘变化,使飞驶的龙船能准确地前进,避让障碍和其它船只,保障着全船人的安全。

鼓手二人(也有一人击鼓的)居于龙舟正中,以不同的鼓点节奏及力度指挥桡手,控制行船速度,同时显示威风、增加喜庆气氛。锣手前后各一人,配合鼓点,保证所有桡手在喧闹的环境下能准确地收到信号,维持全船协调一致。

龙舟的船桨俗称“龙船桡”。划龙舟广州话称为“扒龙船”,所以称划龙舟的人为“扒仔”。这里的龙船一般是五十四位“扒仔”,这里的龙船因江面宽阔,龙船可以调头,而不像广州近郊的龙船在窄涌中,以桡手调转身换位来让龙船进退,故桡手基本坐着不动;又因这里的龙船两头翘起而收窄,故龙船首尾的桡手都有半边身探出船外,脚蹬一索,以平衡身体。不时浪花撞脚,看上去更觉惊险。

各村龙舟的最大特色当数龙头了。龙头按各村古时供奉的神灵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红面黑须的洪圣威龙,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童面稚气的哪叱飞龙……龙头一般为木雕,张口见舌,有角者龙角高翘,有须者下额处长须飘水。此外,每条龙舟的大鼓鼓身上都会用红色大字写上各自村乡的姓氏和村名;参赛时,还会竖起标有村乡名和姓氏的旌旗。

制造龙舟的钱一般由村中已成家的男丁募捐集资而来。村民们认为龙舟是龙的象征,是至阳之物(故此有不给女性摸碰龙船的习俗),不但象征整条村,而且代表自己的姓氏和村中供奉的神灵,十分神圣,与宗祠、族谱等一同成为每条村的命根。于是,凡是与龙舟有关的东西,都会被赋予吉祥喜庆的寓义。

农历五月十二是新塘大景,在镇中心东江江面举行。这里江面宽阔,是扒龙船的好地方,每年参加新塘大景的龙舟都有一百多艘,观众达数万,这时除本地各村的龙船外,还有从广州市郊各乡镇,以及东莞、番禺、南海、顺德、博罗等地赶来这里“趁景”。“趁景”完后可能会有龙舟“斗标”比赛(但不是每年都举行“斗标”),所以更为热闹。岸上人头涌涌,把道路都挤了个满。男女老少,笑逐颜开。他们或是本地人为自己村的龙船加油、或是应邀请来、抑或是慕名而至,一起观赏百舟齐发的盛况。宽阔的江面上百条龙舟犹如蛟龙出海来回穿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号子震天,千桡齐下,浪花飞溅‘……江面上,还有飘着彩旗的货船、机轮、巡逻的汽艇等等,情景热闹非凡。

近年,新塘地区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像龙舟这样有特殊意义的民俗活动更加受到人们的热爱,每年都由政府组织,商人、企业赞助,举办大型的龙舟活动。它不但能激发人们爱国爱乡,齐心协力,奋发向前的民族精神,而且能增进村乡间的友情。每年参加“斗标”的有几十条龙舟,另有近上百条龙舟“趁景”助兴,吸引上十多万居民群众到场观看。新塘人特别喜爱这项传统性民间体育活动,不但在自己家乡组织龙舟活动,而且积极参与各地举办的龙舟竞赛。

千年风俗,传承至今,长盛不衰,其真谛就在于赛龙舟激发了新塘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爱国爱乡,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奋发向前的龙舟精神。赛龙舟习俗将与这种龙舟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融入现代,融入生活,融入人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