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韶山的传说


韶山旅游区位于湘潭市、韶山市。199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4平方公里,人口9.8万,姓毛的人家占70%。 韶山的整个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的,东部为丘陵和较为开阔的地带,西部山峰环绕,由于长年的封山育林,峰峦一片葱郁。韶山最高峰韶峰是南岳衡山的第71峰,第72峰是岳麓峰。韶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关于它的传说都是美丽的。

传说当年舜帝南巡,来到了湖南,来到了韶山,见此风景宜人,心情十分愉快。便令随从奏起了韶乐(当时的一种宫庭音乐),这一奏,忽然一瞬间,只见百鸟欢跃,附近的飞禽走兽都闻声而起,欢歌起舞。由于附近全是山林地带,后来人们便根据舜帝用韶乐引来百鸟的故事,这地方叫做韶山。韶山的韶拆开就是音召,正是取这个意思啦。以韶字命名的还有韶山冲、韶峰、韶河等。

韶山的传说很多,除此之外,还有关乾隆的。据说,清朝乾隆曾断言,他说韶山是块风水宝地,500年内必出真命天子,此人的姓必是“反手掌乾坤”。果然不出所料,1893,诞生了我们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时也正巧验证了乾隆的话。大家可以试着写一下,把手掌的“手”字最后一笔反过来是什么字,反手掌乾坤就是毛字。

毛主席的母亲文氏是湘乡人,文氏在家中排行老七,别人都叫她文七妹。因为文氏家的祖坟在韶山,为了清明节上坟的时候有个落脚的地方,文氏的父亲就将文七妹嫁到韶山,嫁给了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文氏比毛顺生大三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在当地毛顺生家里条件还算是可以的。在文氏生下毛泽东的前一天晚上,毛顺生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条飞龙翘首东望,迟迟不肯离去。在1893年12月26日一个漆黑的夜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一代伟人诞生了。

毛泽东从小接到外婆家,在外婆家的山后有一块非常像人形的巨石,人们称为石观音,他外婆便把他带到石观音面前,拜为干娘,以保佑他茁壮成长,石儿伢子由此而来了。 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是个很精明的生意人,他对父亲的做法非常反感,所以时常顶撞父亲。有一次,他父亲将其生意上的朋友,请到家中做客,叫毛泽东招待一下,但毛泽东死命不从,便逃出家门,其父亲毛顺生追出来,毛泽东便跑到池塘边威胁父亲:“如果再逼我,就跳下去”,毛顺生当时非常担心,因为两个大儿子夭折了,害怕再失去一个,只好作罢。

毛主席是非常孝顺他母亲的,有一次跟父亲斗气,一连十几天没跟父亲说话,母亲见不过劝他,给他父亲跪下认错,毛泽东跪下说:“母亲,这只腿是为你而跪的。”

韶山名字的由来

“韶”乃虞舜时乐名。《书·益稷》曰:“箫韶九成,引凤来仪。”

虞舜,远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姓姚,号有虞氏,名重生,世称虞舜。他是继尧之后被中华民族世代推崇的又一明君圣主。他为尧所器重,尧不但把盟主的尊位禅让于他,还把两位爱女娥皇、女英许配与他。

舜继位之后,为造福人类,开拓疆土,辞别爱侣,甘冒苦辛,渡黄河,涉长江,深入荆楚蛮荒之地,探测山川利弊,规划拓垦宏图。南下途中舜与侍从宿营韶山,并在韶山建立起南巡的前沿大本营。每当巡游队伍歇息休整之时,侍从们便在行宫为舜帝载歌载舞,随着优美的音乐舞蹈,山崖翕然,山鸣谷应,声振林木,凤凰闻乐展翅,嘤嘤和鸣。山间胜境,人间盛会,亘古传诵。日久,人们便把舜帝欣赏过的音乐称为韶乐,把他建行宫赏韶乐的山头叫韶山。

史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名。”(《湖南省志·地理志》引《嘉庆一统志》卷354)《辞海》据此诠释韶山:“相传古代虞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故名……山有八景,风景优美。”

舜帝以他的智慧和行动,在这里带领人们开荒平地,教导人们耕耘播种,还把洞庭湖畔的稻种撒上,派遣大禹疏通河道,消除洪水。秋后,人们看到山上红澄澄的果实,山下金灿灿的稻谷,打心眼里感激舜帝。

舜帝最喜欢吃山野蘑菇。附近有一座圆圆的小山,不高不险,周围环水,好象是在水中长出的一个大蘑菇。说也奇怪,山上的蘑菇特别多,舜帝经常亲自采集、烹煮。

这天,人们结队来看舜帝,舜帝非常高兴,亲自把打来的一大堆蘑菇煮好,让大家当点心吃。人们举筷扶盆,一会儿就吃完了。忽听一人大叫“不好!”便蹲下身来捂着肚子喊痛。接着人们就一个个地呕吐起来,倒了下去。只剩下舜帝和几个随行人员,因忙碌未吃蘑菇而幸免。

舜帝大吃一惊,忙拿银钗一试汤汁,果然有毒。随从参事道:“须有解毒之物,方能救人。”舜帝猛然省悟,前些时攀登附近高峰,发现峰顶有沉香灵草,采来可以解毒。他忙向山顶攀去,随从紧跟在后。舜帝顾不得荆棘划破身体,石锋割破手脚,把采回的灵草熬好汤,和随行人员一起调理中毒者,经过一天一夜的急救,治好了众人。

舜帝却不明白,同一座山,一样的蘑菇,后打的蘑菇怎么会有毒?他又到山中采了好几颗试煮,仍然有毒。舜帝急拘来山神土地查问,山神土地说,前天有三苗首领潜来此地,得知舜帝爱吃那山上蘑菇,便遍山撒毒,想害舜帝。山神土地被三苗首领捆住无法脱身,适才幸为猛虎神救出,才得以赶来。

原来,三苗系三苗族首领,不勤民事,想夺帝位。舜帝忙于巡视四方,尚未根究。现见三苗施毒害人,舜帝大怒,即发兵捉拿三苗,并令湖南一带三苗部落人远迁甘肃。但山毒未能清除,后此山蘑菇一直有毒。

舜帝南巡多年,随行人员取山中之石,为民造屋避险,舜帝议事养神于“石屋”,歌舞娱乐于山林,狩猎耕田,饱尝幸劳。他疏河平地,造福后代,勤政爱民,受百姓尊敬。但舜帝由于经常餐风露宿,日夜奔波,操劳过度,驾崩于九嶷山。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舜帝安营奏乐之山,为韶乐之宗,合“音、召”凤凰之意,故称韶山。

韶山八景传说

圣帝选址(韶山八景传说之一)

“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第一仑。”这是人们对韶峰奇丽险峻的描绘。

韶峰,又称仙女峰,“韶峰耸翠”是韶山八景之一。峰顶原来造有一座石砌大庙,供奉南岳司天昭圣大帝神像。像高一丈二,全身披甲,怒目圆睁,手擎双板斧,脚踏金睛兽,雕刻得栩栩如生,人们称圣帝爷爷。

传说圣帝曾到这里选址建殿,后来为何又移迁南岳呢?这里有一个故事。

相传自从玉帝封神后,圣帝身骑金睛兽,脚踏祥云,飞到湖南,在云中观察南岳七十二峰,准备在这里选址建殿。圣帝爷爷正行之间,云中突出一座山峰,挡住他的去路。圣帝爷爷便绕山峰转了一圈,只见峰尖笔挺,峭壁悬崖上长满古柏苍松,怪石嶙嶙中有奇花异草,好一处仙山奇境。圣帝落下祥云,站在峰顶俯视群山,只见万山罗伏,千峰揖拜。他感到很高兴,想在这里建殿。于是挥动手中板斧,把峰尖削去一截,现出一块平地来。

这一下惊动了山神土地,他们急忙跑来,拜倒在圣帝爷爷脚下,问圣帝爷爷为何发怒劈山,圣帝亲手把他们扶起,把在韶峰设香火的想法,说与山神土地商量。

山神土地听了连连点头,说韶峰是人间仙境,圣帝爷爷驾临此处是万民的福气,圣帝听后就决定在韶峰设立神殿。谁知韶峰与众山不同,白天是凤鸣鹤叫,百鸟歌舞,到了晚上,山间龙吟虎啸,异兽争风,特别是龙神和猛虎神,一直主宰韶峰地盘,山中的飞禽走兽,地方神灵都得听他们的。圣帝爷爷一来,这些禽兽神灵都去朝拜,把龙神虎神凉在一边,他们心里很不舒服。

虎神找到龙神,私下里一商量,当晚就来了个“龙虎相斗”,向圣帝示威。半夜时分,龙头山水雾暴发,雷鸣电闪,潜龙神在云雾里张牙舞爪,向虎神叫战。这边虎歇坪上,猛虎神弄得满山怪风呼啸,树木枝断叶落。韶峰山上,龙神和虎神就这样恶狠狠地斗了起来。

圣帝爷爷正在山顶打坐养神,忽听得山中百兽仓皇奔走发出惊叫,便腾空而起,站在云中一看,只见龙神和虎神正斗得不可开交。

圣帝见了火冒三丈,气得胡须都竖起来了。只听他大喝一声:“孽障不得无礼!”举手发出一道雷火,劈开了龙神和虎神。龙神和虎神正想试一下圣帝的法力,见雷火劈来,他两个霍然分开,向圣帝爷爷袭去。好个圣帝爷爷,只见他不慌不忙的将巨手一挥,两道金光把龙神虎神击落山涧,又命黄巾力士把他们各打了二十仙杖,一个镇住在龙头山,一个镇住在虎歇坪,制住了龙虎二神。

圣帝回到峰顶,心忖:玉帝封我永镇南岳,南岳有七十二峰都要治理,这里有龙神虎神作祟,弄得民不聊生,其它峰上肯定也会有不安分的妖神相扰,神殿不能设在这里,我还要去看看别的山峰。

第二天,圣帝爷爷一大早就飞离韶峰,巡视南岳七十二峰。圣帝到衡山一看,见衡山山峰交耸,俯瞰七十二峰,峰峰相应,就决定在南岳设立神殿,主宰七十二峰,除暴安良。

后来,人们就在韶峰顶上造了一座庙宇,名为“仙顶灵庙”,又叫“圣帝庙”。庙堂中设有精工雕刻、木质金身的圣帝神像。从此,到这里进香朝拜的人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凤舞韶山(韶山八景传说之二)

韶山仙女庵后面,有一座飞檐翘角的凤仪亭,凤仪亭虽然构造简单,却用工细腻,美观大方。凤仪亭旁边原来有一棵古老的梧桐树。“凤仪亭址”是韶山八景之二。

相传还是在舜帝南巡的时候,舜帝随从人员奏韶乐九成,音乐召来了凤凰。在山地上,舜帝与人们一起和歌欢舞。在空中,凤凰展开优美的舞姿随人们起舞,百鸟和鸣。

后来,凤凰随着舜帝到了九嶷山。舜帝在九嶷山升天后,凤凰又回到了韶山。每当彩霞挂在天边的时候,凤凰就翩翩起舞,鸣歌奏乐,凤音在韶峰的树林间回荡,直飘到远方。韶峰山脚下有一座石桥,百姓在劳动之余,最喜欢到石桥上聆听山间飘来的美妙凤音。

凤凰就栖身在韶峰山腰的一棵梧桐树上,那梧桐树非常繁茂,枝叶散开几丈宽,像一把大绿伞。自从凤凰来到韶峰后,引来了万千飞鸟,也惊动了附近几个山头上的豺狗。

一天晚上,豺狗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进入韶山,向熟睡的鸟群突然袭击,灌木丛中发出了凄惨的鸟鸣。凤凰听到豺狗来犯,急忙叫醒鸟类,与豺狗群进行决斗。凤凰教群鸟专啄豺狗的眼睛、耳朵,拔它们的毛。豺狗见是凤凰领军,就跑到梧桐树下,乱哄哄齐咬梧桐,想叫鸟类无法栖身。梧桐树被咬得一塌糊涂,许多豺狗被啄瞎了眼睛,但仍然龇牙咧嘴不肯后退。群鸟与豺狗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有死伤。

有几只白鹤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狮子山上的狮神,狮神听说豺狗闹事,马上赶到韶山,站在峰顶大吼一声,震得地动山摇。豺狗最怕狮神,吓得浑身发抖。狮神把大群豺狗赶到了一个山洞,这个山洞后来称豺狗洞。凤凰率领百鸟拜谢狮神相助之恩。这样,鸟兽争斗才平息下来。

经这么一闹,百鸟栖身的梧桐树被毁掉,凤凰也迁居飞走了。

人们日夜思念凤凰,称韶峰山脚下的石桥为“凤音桥”,称传递凤音的大坪乡为凤音乡,在原来的梧桐树旁边,精心修造了一座“凤仪亭”,山北面坡上修有一座“接凤亭”,只是人们再也听不到和悦的凤音了。

三女成仙(韶山八景传说之三)

韶峰山腰有一座仙女茅庵,它是韶山八景之三,相传因有三位女子在庵中学道成仙而得名。

唐朝有个皇帝信道,遍寻长生不老之药,炼长生不老之术。因之许多平民百姓也醉心学起道来。青州府有三女——韶氏、桓氏和黎氏,离开府第,寻找仙山洞府,选择修道成仙的地方。

一日,三女来到韶峰。苍松招手,翠竹点头,奇花异卉含笑鲜苔中,景色宜人。三女陶醉其中,决定就在此修道。

三女先在这里搭了个茅棚栖身,后来商议建造庵房。她们每天除上山采药外,就移石垒墙,建一小庵。

三女把采来的草药调配好,有的制成丹药,为百姓除病去痛。病人经她们治疗后效果很好,因此,来求医者、答谢者络绎不绝。人们见三女居室简陋,便想要为她们建造庵堂。这个消息一传开,许多人一齐赶来,搬石伐木。三天三夜后,一座石墙茅庵建起来了。众人又按三女的设想,在庵内修造了养神莲座和炼丹炉,一切停当。自此,她们为善积德,潜心修道。

当时,人们习惯地把茅庵称为“三女庵”。

过了多年,太上老君云游到了韶峰,见茅庵香烟缭绕、瑞气笼罩,便降落云头,召来韶峰山下的南屏潜龙和北障猛虎道:“三女在此已修道多年,今令尔等试其道行。”说完,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第二天,猛虎变作一个恶少闯入茅庵。三女正在养神,忽听一声大吼。抬头一看,只见庵门口立着一个彪形大汉,这汉子铜铃眼,连腮胡,身挂腰刀,满脸凶气,嘴中吼道:“山是我的山,庵是我的庵,谁人大胆,敢在此处修行,快给我滚出去!”三女齐道:“善哉!山为天移,庵乃民造,施主何必如此动怒。”

虎神大汉见三女稳坐不动,跑上前,只一拳将莲座砸下一块,跃起身将屋面茅草掀开一角,口中乱叫,扬言如三女不走,便要火烧茅庵。三女心静如镜,只是闭目养神。虎神大汉见此情景,只得悻悻而走。

又一天,茅庵来了个俊俏后生,头戴相公帽,正中嵌了一颗硕大的红宝珠,身穿绣花绸长袍,手摇一把象牙骨雕折扇,腰缠绿底绣金宽带,显得格外潇洒,后面跟着一个挑担书童。这后生满面春风,进庵后频频施礼。

一女摆上用竹筒盛上的淡水和一些野果,道:“小庵清贫,竹筒代杯,清泉当茶,野果为食,望谅之。我观施主红光满面,气血调和,不知为何而来?”后生道:“家母四肢麻木,不能走动,闻听三位仙姑有妙手回春之功,特备薄礼,相请驾到弊庄医治家母。”随叫书童从箱内取出绸缎十匹,雪银百两呈上。三女拒不收礼,并说明山地修身,医道肤浅,难治疑难杂症。后生跪倒在地,流泪恳求。三女见此人孝道,又是治病救人,便留一人在庵,两人随同后生前去看病。

二女跟着后生走出数里,便见一座华丽庄院,上书“潜龙庄”。后生引二女入庄院,过堂屋,进厢房。房中有一老妪卧床不起。二女忙上前询问病况。老妪似乎对自己的病并不关心,见了二女特别欢喜,说家中有万贯家财,只儿子尚未娶妻,意欲留二女为儿媳,力劝二女莫受清贫之苦,坐享人间清福。二女耳若无闻,心不为动。看完病,取出自制丹药付给后生道:“我等药物虽可通筋活血,但见效尚慢。若要根治此病,还须另请高明。”说罢,二女告辞回庵。

翌日,太上老君返回询问,潜龙与猛虎将始末情形如实相告。太上老君手捻长须,微微点头,一屡清风直上,将三女修道之事奏明天庭。上苍感三女修道心诚,着丹凤御天书引渡三女。

这一天,三女正在打坐,忽见凤鸣三声后飞进茅庵。它嘴衔天书绕屋三圈,将天书置于莲座之上,复鸣三声而去。三女会意,沐手燃香,打开天书,方知是学道真经。三女悟觉根本,茅塞顿开,不日成道登仙,飞升而去。

韶峰半山腰的那座茅庵,人称“仙女茅庵”,只是庵中莲座缺少一角。庵中供有仙女像,朝拜之人众多,香火不绝。

二妃寻君 (韶山八景传说之四)

“胭脂古井”是韶山八景之四,井中水呈粉红色,相传为舜帝二妃之胭脂所染。

尧帝在位时,非常器重虞舜,将爱女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他。舜继位后,力图大业。巡视江南,体察民情,不幸于苍梧驾崩。

娥皇、女英思念舜帝。几年过去了,仍然不见舜帝归朝,她俩决意南下寻君。二妃挑选两匹骏马,步着舜帝足迹一路寻去。

二妃来到黄河渡口,把马牵上渡船,乘风摆渡。船驶到河心,一个巨浪打来,把驾船的老头卷下水去了。二妃好不容易才稳住舵,忽见船头水面“呼啦”一声冒出个妖精来。那妖精鼓起两只大眼,一张大扁嘴,黑头巾,黑靴子,身穿一件黑袍,大叫:“今日要饱食一顿了。”说罢翻身上船,落脚一点将船蹬翻。二妃与马均落入水中,一股漩涡把她们拖入水底。妖精张开血盆大口正朝二妃扑去,忽一枝金镖劈水而来,刺入妖精心脏。那妖精大叫一声,现出原形,原来是一条黑鱼。二妃被救醒,睁眼一看,只见骏马俯伏身边,远处隐见舜帝身影冉冉而去。

二妃跨上马向前赶,行至华山深处,遇上了九头怪。九头怪两丈多高,双脚双翅,四手九头。见二妃长得漂亮,伸手就将二妃抓住,飞到华山一山洞,要与二妃成亲。二妃用酒灌醉九头怪,逃出山洞,正遇上骏马来寻主人,二妃骑上马就跑。

她们翻过七七四十九座高山峻岭,涉过七七四十九条河流。一路上迎雷雨,斗风暴,踏冰雪,顶酷暑,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来到洞庭湖中君山。忽听得舜帝驾崩,二妃顿时昏倒在地。苏醒过来后,二妃相拥痛哭。哭声震撼天庭,电母悲伤,雷公焦虑,风神摇头,雨师掉泪。二妃泪洒青竹林,遍山青竹泪痕斑斑(名为湘妃竹),泪洒洞庭湖,顿时湖水上涨三尺三。

娥皇、女英在君山一连七天七夜吃不下、睡不着,哭干了泪水,痛断了心肠,一缕灵魂云游天界。

二人飘飘忽忽直上南天门,找玉帝索要夫君。

把守南天门的四大天王拦住英灵,二妃不能入内。这时天庭的王母娘娘心血来潮,心知二妃灵魂已到,忙飘出天门,对二妃道:“虞舜造福于民,英名永在,他是百姓拥戴的好皇帝,你们应感自慰。你俩忠贞守节很是可贵,特赠仙丹,助你俩去俗成仙。”说罢,各塞一粒仙丹,吹口仙气,二妃飘身降落在洞庭君山。

二妃到放马处寻找原来的坐骑,谁知二马见主人已死,跳入洞庭湖。一马溺死,一马被渔民救上。骏马见到主人欢喜异常,兴奋得不断长嘶,提腿,点头作揖。二妃共乘一骑,继续南下。

不一日,二妃来到韶山地界的狮子山,山上狮神昂首相迎。二妃问狮神:“你可知舜帝到过此地?”狮神答道:“舜帝曾在西山安营,逗留了好些时日。”二妃下马,将马留在狮子山西侧,飘然来到舜帝活动过的地方——韶峰。她们登塔岭,攀石壁,进石屋,听凤音,观韶峰峭壁。二妃对舜帝栽种的草木,住过的地方,奏演韶乐之处都去看一看,摸一摸,感到格外亲切。二妃路过一泉井,见井水如镜,便取出梳妆物品,在井边解开云鬓,梳洗施妆。一不小心,将所用胭脂掉落井里,顿时井水粉红。

从此,后人称此井为“胭脂井”,留在狮子山旁的骏马化成了“烈马山”,又称“勒马山”。后来常有人见二妃在韶峰林中隐现,因此,韶峰又称“仙女峰”。

鳜鱼伏法(韶山八景传说之五)

“石屋清风”是韶山八景之五。石屋,又称“玉石宫”,座落在韶峰北侧的鳜鱼峰上,常有热气从门口冒出来,石屋也在似云似雾的热气中时隐时现。

石屋是怎么来的呢?还得从舜帝南巡讲起。那时候,韶山这个地方水流不畅,铁皮桥上,马颈坳下都是汪洋一片,那才是真正的云湖境界。舜帝南巡到韶山后,带领人马疏通水道,使大水滔滔往东海流去。

东海有条千年鳜鱼,已经炼成半仙道行,总想到外界闯闯世面。这天,鳜鱼仙闲得无聊,无意中游出东海,他顺着水流直上。到了云湖后,鳜鱼仙听说韶山美景如画,就化身为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手拿一把纸扇,穿一件浅绿色长袍,慢慢悠悠地登上韶峰。他见韶峰有如仙境,便产生了留占韶峰的念头。

鳜鱼仙走到韶峰庙堂中,围着圣帝爷爷金身转了几圈。然后,他用纸扇指着圣帝的鼻子说:“南岳七十二峰,你的地盘够大的了,这韶峰一处,就让给我吧。”说完,伸手用折扇一指,一股劲风平地而起,“轰隆”一声,圣帝金像被怪风吹倒。鳜鱼仙用扇再横扫一下,就见金像凭空飞起,徐徐向韶峰山下飘去。鳜鱼仙哈哈大笑,背手昂头站在庙堂中。谁知圣帝金像飘到半空,忽然掉过头来,飞回庙堂,又恢复了原样。但见丈二金身金光灿灿,开口大笑:“我乃玉帝所封正神,何方妖孽敢来胡闹?”鳜鱼仙心知圣帝神灵已到,也未放在心上。他仗着自己道行高深,傲气十足地对圣帝说:“你把韶峰香火让给我罢,如若不从,连你的老巢也要踹掉!”圣帝爷爷哈哈大笑道:“要我让地方,这要看看你本事有多大,如果你能使东水西流上韶峰,这里就归你管。如果没有这份能耐,就给我档北风去吧。

圣帝的话本是一句戏言,谁知鳜鱼仙倒很认真。他请来几个小神作证,自己作起法来。只见鳜鱼仙站在云头上,口中念起咒语,纸扇东指西指,一声响雷,乌云随风翻滚,水果真按原来的渠道反流上来。圣帝面带微笑,悄悄用脚踢下一块石头,那石头往下滚,滚到哪里,哪里的水就顺着石头往下流。鳜鱼仙费劲心机也无法返水上韶峰,他心中着慌,脚一蹬驾云就走逃。

圣帝早料到他会有这么一着,令黄巾力士将鳜鱼仙抓了回来。圣帝对鳜鱼仙说:“你既然输了,还是履行诺言吧。”鳜鱼仙心中不服,但又无话可讲,被圣帝一掌推在韶峰北面,现出一条大鳜鱼来。圣帝怕鳜鱼仙逃走,从袖中掏出一只小巧玉石香炉,镇在鳜鱼身上,鳜鱼仙大叫一声,化为一座山,这座山由东向西,正好挡在韶峰北面。镇在鳜鱼仙背上的香炉立脚不稳,香炉侧倒过来,变成一座石屋。

如今,韶峰北面的鳜鱼山还在,山峰上一排排突出的怪石叫做鳜鱼脊。压在鳜鱼脊上的玉石香炉也在,这座玉石香炉变成的石屋,可容下二十多人。石屋门是个方桌大小的洞口,人走进石屋,清风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因此,人们叫它“石屋清风”。

清朝末年,向氏家中的一条牛掉入石洞,他们把牛吊出来以后,就用石头填了洞口。现在,石屋洞口只能容一人出入了。

梦公顿石 (韶山八景传说之六)

“顿石成门”古迹,是韶山八景之六,相传为梦公所立。

韶峰仙女庵里,自从韶氏、桓氏、黎氏三女修道成仙后,一直烟火不绝。庵内道姑传经数代后,庵里住有紫云、白云、霞云三位道姑。霞云芳龄十八,称紫云、白云为姐姐。她们同吃同住,修身养性,有时候为老百姓寻药治病。只是霞云红尘不绝,受不住山庵的寂寞和苦累,表面上虔诚悟道,心里头却想入非非。

一晚,三人同睡一床,慢慢的都进入了梦乡。霞云忽飘然而起,身不由己地出了庵门。门外皓月当空,夜风拂动她那薄纱衣,霞云一个冷颤,猛觉得周围万马奔驰。她再定神细听时,又鸦雀无声,只见松树和翠竹俯下身来轻轻抚摩她的身子,弄得霞云酥胸起伏不止。

一会儿,忽然看见前面一团红光,好奇心使得霞云不由自主地向红光走去。到了发光的地方一看,原来是一枝鲜红的灵芝。霞云好喜欢,双手合在胸前,闭上眼睛,默默地谢过神灵后,伸手将灵芝摘了,送到嘴边轻轻一吹,却似一股甘露渗入肺腑,一下子感到心舒神往。

霞云正在尽情享受时,忽听得一声吼叫,一只吊睛白额猛虎窜起一丈多高,朝霞云身上猛扑过来,吓得霞云大叫一声,醒来一看自己还是躺在床上,床前的蜡烛像是灵芝一样亮着,原来是个梦。

紫云和白云都被她叫醒了,问她做了什么噩梦。霞云怕她们说她学道无心,搪塞了几句就睡了。从此以后,霞云心神恍惚,总觉得腹中异样。四个月后,又感到腹中胎动。霞云觉得奇怪,又羞又怕,身边虽有两个相好的姐姐,但这事说不清、道不明,真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开。

霞云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她扎紧腰带,还得穿件较宽大的衣服。每逢紫云、白云询问,她只说身体不舒服。

一天,紫云、白云去百姓家治病,霞云一人在庵不自在,就沿着山道往山上溜达。她刚走到山坳上,忽然感到阵阵腹痛。不一会,一个白胖男孩落了地,这孩子左眉中有一颗黑痣。霞云顾不得许多,举起孩子想摔下山岩,但一听到孩子“哇哇”乱叫,又忍不住放下手来。霞云回忆梦中怀子的情形,撕下一块布,咬破手指在布上血书“梦生”,并写上他的生辰八字,将小孩包扎一番,放在山坳上一块像脚盆似的石台上,又跪在一旁默默祷告过往的神明保佑后,才艰难地返回庵中。见姐俩还没有回来,才换衣睡下。

霞云耽心梦生子,几天后,她到石盆处一看,梦生子已无踪影。她伏在石盆上大哭了一场。从此,她每隔几天就要到那山坳上一转,盼望梦生子早日归来。

原来,梦生子被霞云放在石盆上不久,林中就窜出一只豺狗要伤婴儿。忽然石盆旁边跳出一只猛虎,一声怒吼,吓得豺狗转身就逃。这老虎却日夜守护在梦生子身边。

山坳上云雾浮沉,露珠滴滴。说也奇怪,有一树枝的露水珠正好滴入婴儿口中,有如母霞乳汁,哺育着这个山野婴儿。

第四天,一个中年人上山采药,不知不觉到了这山坳上。等他慢慢抬起头来,猛见一只猛虎就在眼前,惊得他魂飞魄散,坐倒在地。采药人好半天才清醒过来,已不见了老虎。他拔腿就往山下跑,没跑出几步,就听得婴儿连声啼哭。采药人回转身来,找到了石盆中红光满面的婴儿。他见四处无人,叹了口气:“谁将小孩丢在这儿,真是作孽!”只好把婴儿带回家。

采药人是单身汉,山中得子,心里十分高兴。他左摸右看,发现了婴儿包内的血书,才知道梦生子在山中已躺了三天三夜。

采药人经常为人治病,家境倒还过得去。几年后,他让梦生子读书。梦生子虽然聪慧,却不想学文,只喜欢拳脚武艺。采药人顺其所好,让梦生子弃文就武,后来就投军参战。梦生子勇猛机智,作战有功,上司很喜欢他。仗打完后,他解甲归田,供养父亲。

梦生子回到家乡,大家都叫他“梦公”。回家的第二天,养父就带着梦公来到仙女庵后山,找到他原来躺过的石盆,把虎守婴儿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他。

梦公手摸石盆,默念生身父母。他跑到鳜鱼峰上,选了一块碑石,竖在石盆旁,然后跪下哭拜:“我非天生地长,父母现在何方?”梦公正哭得伤心时,忽听得一声炸雷,碑形石猛涨到两丈高,好像门一样的竖立在山坳上。

梦公还在惊魂不定,树林中又转出霞云道姑。霞云把梦公从头到脚看了一遍,见梦公左眉黑痣,眼睛 一亮,问道:“你叫梦生?”梦公答:“小可便是。”霞云忽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梦公上前一把扶住。霞云缓过气来后说,我就是你的娘亲。梦公不敢贸然相认,经养父询问明白,梦公才跪身下拜,母子抱头痛哭,梦公养父在一旁相劝。梦公又把养父哺养之恩告诉母亲,霞云便与采药人见礼称谢。

霞云回仙女庵辞别紫云和白云后,和梦公下山而去。

后来,梦公驱邪扶正,做了很多好事。人们为了纪念他,在韶峰南山腰建了一座“梦公庙”。

多少年过去了,梦公顿石还竖在韶峰山上,人们称为“顿石成门”。那个山坳叫做“顿石坳”。顿石旁边的石盆称为“养子盆”,年年都有人到那里拜石求子。

塔镇蜈蚣 (韶山八景传说之七)

“塔岭晴霞”是韶山八景之七,原来韶峰南山腰有一座宝塔,塔岭由此而得名。那座塔六角六层,合六六三十六天罡之数,传说是为了镇住塔下的蜈蚣精。

很久以前,韶峰南山腰的一块大石头底下,聚集了成千上万条蜈蚣,它们用毒气捕捉猎物,山上的禽兽从那里经过,很少有活着逃走的。只要是捕得大一点的猎物,那些蜈蚣会主动散开,围成一个圆圈,石头底下就迅速爬出一条大蜈蚣来,等大蜈蚣饱食一顿爬回石头底下后,才轮到其它蜈蚣争抢。

大蜈蚣在石洞里面修炼,经过好多年以后,它开始喷发毒雾。毒雾从石头底下冒出来,每三天喷出一次,一次比一次多。这些毒雾像不散的浮云,笼罩在韶峰南山腰上,挡住了太阳光,使那一片山坳阴沉沉的。

一天,毒雾过后,上万条蜈蚣爬出来围在大石头旁边,那石头忽然“蓬”的一声被毒雾冲开,一团黑雾裹着一条硕大的蜈蚣冲天而起,原来,大蜈蚣已经炼成精怪了。

蜈蚣精专吃生灵精血,先是捕捉禽兽,后来不断伤人。有一夜,蜈蚣精潜入仙女庵,咬死了一个尼姑。那时候,仙女庵内都是女的,她们见经常有妖怪闹事,便一个个都转到其他地方去了,和尚接管了仙女庵。

有一天,太乙真人隐姓埋名云游天下,慕名来到仙女庵。他见过主持后说,这庵中原来为尼姑所居,连庵名也叫仙女庵,怎么现在尽是和尚了?庵内的主持就把精怪害人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太乙真人。他说,近来妖怪闹得更凶了,和尚们只好白天睡觉,晚上集中打坐,并且在房子四方贴上雄黄桃符,长夜点灯。好心的主持劝太乙真人早点离开,免受精怪侵害。太乙真人听后只轻轻地摇了摇头。

当晚,太乙真人住在庵内,三更时分,忽然刮起一阵阴风,一团黑雾滚进庵内。太乙真人拂尘一扫,黑雾团便化成蛇形长雾转缠过来,想缠住真人。

太乙真人见精怪厉害,忙念动真言,只见拂尘银光闪闪,发出呼呼风声,仅三个回合,精怪便现出原形来,原来是一条身长两丈的千脚蜈蚣。蜈蚣精身子一转,一阵风向南山逃去,潜入了洞穴老巢。

太乙真人驾云紧追不放,见蜈蚣精藏身入洞,忙从怀中取出一个玲珑宝塔,喊了声“起”,把宝塔祭在空中,迎风一抖,宝塔竟长了几丈,“蓬”的一声,宝塔落在蜈蚣精洞穴上。瞬时消灭毒雾,作恶的蜈蚣精被镇在塔下,天空重又现出美丽的朝霞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太乙真人祭塔镇妖,在韶峰附近造了一座“太乙观”,立塔的地方叫“塔子坳”。站在塔子坳上,天上的彩霞,从南面水中映出,真似全身浸在彩霞中一般,”塔岭晴霞“因此相传下来。

石壁流泉(韶山八景传说之八)

韶山仙女庵东面有一处瀑布泉,人们称石壁流泉,“石壁流泉”是韶山八景之八。这里有一个鱼龙女凿石引泉的传说。

狮子山顶上有一处水池,叫做“金盆蓄水”。池水夏天不干,冬天不冻,里面有很多鱼虾。说怪也不怪,传说是以前一个鱼龙女带来的。

原来,洞庭湖中一尾红鲤,已修炼成龙体,飞到了狮子山顶上。她很喜欢雄壮的狮子山,特别是看中了那个水池,就一直留在狮子山上。

鱼龙女有时化身红鲤,在水池中与龙虾为伴,自由嬉戏。有时就单身飘游在狮子山上,欣赏威武的狮子头和圆滚的绣球。最使鱼龙女动心的,还是那个叫庞生的小伙子。她一见庞生上山砍柴,就悄悄的躲在一边观看。她喜欢庞生的忠厚、勤劳,曾托梦和庞生幽会。

庞生住在狮子山下,经常到狮子山上砍柴,金盆蓄水是庞生到山上砍柴喝水的地方。这个水池里的水,夏天是清凉清凉的,到冬天却冒出热气。而且,庞生很喜欢水池里的鱼虾,山花盛开的时候,庞生就采集鲜花撒在水池中。到了炎热的夏天,他就砍来树枝,在水池上搭好凉棚。

有一次,庞生在山上砍好柴,到水池去喝水,一眼就看见一条活泼可爱的红鲤,那红鲤见到庞生便浮出水面,庞生捉在手中,又轻轻贴在脸上,然后放回池中。就这样,庞生经常与红鲤逗玩。

一天,庞生到水池边一看,不见了红鲤,心中闷闷不乐,低头坐在石头上发愁。不一会,庞生忽觉阵阵香风扑鼻,抬头一看,眼前站立着一个面带微笑的少女。庞生从头到脚打量少女,只见少女发如乌云,巧挽双鬓,白里透红的瓜子脸上嵌两条线眉,一双大眼睛神情洋溢,小嘴唇两边各挂一个笑窝,身披红色绣金纱衣裙,飘带随风漫舞,宛如瑶池仙子。

庞生缓缓站起身来,觉得面前的姑娘十分眼熟。俩人一见如故,相互倾吐情言蜜语,后来恩恩爱爱,结为夫妻。

有一年,老天爷久晴无雨,田地干旱,老百姓连喝水都很困难。庞生看到受烈日煎熬的乡亲和干死在地里的庄稼,心里非常焦急。他带领几个后生到处找水也没有找到,一天到晚唉声叹气。

鱼龙女心疼丈夫,但自己是界外鱼龙,不会呼风唤雨。她见丈夫为大家的事吃不好、睡不着,决心为丈夫和乡亲们分担忧愁,要独自出门找水。

鱼龙女带上铁锤钢凿,为找水到了韶峰山腰。她见石壁上有一片鲜苔,与周围干枯发黄的苔相比,颜色格外醒目,鱼龙女断定那里必然与泉水相通。

鱼龙女爬上石壁,拿起工具就凿。刚凿了几下,山神爷忙跑来阻止,说这是龙王藏的水,没经过龙王点头,这水是放不得的。这石上有龙宫封旨,谁动了它就难活七天。鱼龙女说:“现在天干地裂,庄稼枯萎,乡亲们不渴死也会饿死。我的命只要能换来乡亲们的幸福,那我什么都不怕。”说完,她不顾山神的劝导,就叮叮当当的打凿起来。

庞生不见了妻子,急得到处寻找,一路寻到韶峰。鱼龙女见丈夫找来,非常着急。她不愿丈夫跟她一块儿死去,眼泪巴巴的硬要庞生回去。庞生就是不听,发誓死也要和鱼龙女死在一起。俩人推让不下,只好一道凿石引泉。

鱼龙女和庞生苦干了三天三夜,终于凿通石壁引出了泉水。俩人却累得腰酸腿麻,手上起了血泡。相扶回家后,俩人都病倒在床。

石壁上,清清的泉水像奔马一样倾泄而下,田地里的庄稼得救了。乡亲们笑语喧天,都来感谢鱼龙女和庞生,祝愿这对夫妻如意幸福。他们见俩人病情危急,就一面拿药治病,一面求神拜佛,请菩萨保佑鱼龙女和庞生。

庞生夫妇凿石引泉的故事,也感动了地方诸神。他们一起上书天庭,启奏庞生夫妇积德救民的功绩。天庭闻奏,即派神灵下界,引渡鱼龙女和庞生成仙而去,石壁泉水却流淌至今。

韶山冲至今还流传的故事

毛泽东往事

在湖南省湘江流域的湘潭县韶山冲,有一座大山,叫韶山。山上有韶峰,韶峰高达两三千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这山好像一座锦屏,一起一伏,绵亘约20里长。这个地带原就叫作韶山冲。一般说,冲长十里。

韶山的落脉处是一座不高但草木茂盛的山,叫韶山嘴。韶山冲有一条小溪顺着韶山,经韶山嘴,弯弯曲曲向东南缓缓地流过去。在韶山嘴的对面,在那山环水抱的南岸,有一栋半瓦半茅的朴素的房屋,叫上屋场。在这所房子里住着两家人,堂屋正中为界。124年前的今天,公元1893年12月26日,这所房子里的毛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子。他,就是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父亲的吃苦耐劳、精明能干;母亲的通情达理、从容镇静,这些淳朴农民的优良品质,都融入了他的身心。

毛泽东在六七岁的时候,便开始在田地里劳动了。到13岁时,他白天要在地里做一个成年人所做的工作,晚上还要帮父亲记账,因为这时候他已经是全家“最有学问”的人了,就是说,识字最多。此外,他父亲常在夏天月亮底下教他和弟弟打算盘,要他们学会用两只手同时打。但他们吃的只有糙米饭和蔬菜,逢每月的初一、十五,家里给雇工们吃点鸡蛋和鱼,他和母亲、弟弟是没有份的。

毛泽东曾在1936年冬回忆说:“我母亲是个仁慈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都愿意接济别人。她同情穷人,并且当他们在荒年里前来讨米时,常常送米给他们。”

“我家分成‘两党’。一个就是我父亲,他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连顾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她批评了任何公开动感情和公开反对‘执政党’的企图,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从小就耕种田地,从小就受了劳动的锻炼,所以毛译东深深地知道中国农民群众生活的痛苦与要求。毛泽东自己就是农家出身——这个出身,这个环境,使得他从小时候起就和农民群众有密切的联系。

乡间至今还传说着几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年,秋收时节,农民们把稻谷打了下来,都摊在坪里晒着。忽然,天下起雨来了。大家忙着收谷子。幼年的毛泽东没有急着收自己家里的谷子,而先帮助一家佃户去收。父亲生气了,毛泽东说:人家家里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就不得了。我们自己家里的,自然不大要紧些……

一个冬天,毛泽东离家去学校读书。路上遇着一个穷苦的青年,他在风雪的冷天里只穿着一件单衣,冷得打战。毛泽东和他谈了几句话之后,就脱下自己一件夹衣给了他。及至假期回家,家里检查他的衣服时,发现少了一件,质问毛泽东,他才照实地说了出来。

又有一次,旧历年底,父亲叫毛泽东去别人家取回一笔卖猪的钱,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一些衣服褴褛的可怜人,他就把手中的现钱都给了他们。

还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足以启发读者深思的故事: 一天,毛泽东的父亲叫他和他弟弟去收田里的拖泥豆。弟弟调皮,选豆子长得稀的地方拾,豆子稀,拾起来容易些,面积也宽些。毛泽东却选了一块豆子长得密的地方,老老实实地一颗一颗地摘拾。这样,时间要用得多,但面积却比较小,父亲来了,随便一看,竟称赞弟弟而责备哥哥。但毛泽东拿篮子里所得豆子的数量给父亲看,父亲也就不说话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毛泽东从小做事就是踏踏实实的。他小时候就具有一种忠厚诚实和朴素的品质。

也是姓毛的一个邻人,把自己的猪卖给了毛泽东的父亲。说好了价,也交了些钱,但是没有赶猪回家。过了十来天,猪价也涨了,父亲叫毛泽东把猪赶回来。毛泽东到了邻家,邻家说: “猪价涨了,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不卖的了。”毛泽东说: “是呀!你又喂了十多天,还是说好了的那些钱,你当然不卖了。” 毛泽东就空手回到家里。

韶山冲的人们到现在还都传说着这些故事, “润芝先生从小就是很讲礼性的。”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