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桥,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乡大山村。乌当下坝乡,距离贵阳中心城区近30公里。桥修建在相思河下游的普渡河峡谷中,河水由西向东汇入南明河,它是南明河的众多支流之一。普渡河两岸茂林修竹,常年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普渡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 ,清嘉庆二十年(1815) ,宣统二年(1910) 维修 ,为单孔青石拱平桥。该桥历史悠久,结构牢固,造型特别,工艺讲究。桥长24米,宽7米,净跨20米,高17米,桥身两侧的18根护栏望柱顶端雕刻着形态各异的饰物,分别为海螺、官帽、莲花座、石鼓、寿桃、猴头、南瓜、顶子和几何体等九组对称石雕,象征着长寿长乐、多子多福、封官晋爵的意思。
雕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北面桥头立有石碑四块,三块为宣统二年二月捐资补桥的说明及捐款名单,一块为《普渡桥落成志禧》碑,上有诗文13首。
其中一首为:“隔断江流路未通,悬崖壁立长荆丛。扫开烟坞填乌鹊,凿破云溪架彩虹。上下天光明镜里,去来人迹晓霜中。凭他晴雨无留滞,不朽宁徒颂禹功。”这首诗说明,修建普渡桥的艰辛和桥建成后给村民生产生活上带来了极大便利的伟绩丰功。
普渡桥名的由来有这样一种说法,原先在普渡桥的南面古驿道上,也就是桥南面的半山上,离河不远处有一座不太大的普渡庙,桥是因普渡庙而得的名,为‘普渡众生’的意思。
普渡桥是一座连接古驿道的桥梁,该驿道是当时贵阳通往开阳、龙里等地的主要通道。驿道建于明末清初。解放后,乡村公路也从普渡桥上通过,桥一直沿用到本世纪初。
2008年因普渡桥下游修建下坝水电站,电站建成后水库蓄水,水位提高,涨水时水漫过桥面,桥不能再用。
同年在距普渡桥下20余米处建一新桥替代普渡桥。现今,桥的北面住有上大山村民组,东面住有下大山村民组,西面住有云盘山村民组三个布依村寨。
2003年普渡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图:筑城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