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蓝印花布


服装是民族文化活载体。中国传统的民族布料,在时尚创意的作用下,焕发了一缕新的生气,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淡雅和宁静。

“蓝靛见本色,古布含清华”便是如此。很少有这样一种蓝,不是天空,不是海洋,没有蓝色的忧郁却带着丝丝神秘。它越旧越美,越旧越有味道,或许,这正是蓝印花布的本真所在吧。

蓝印花布缘于天庭琼浆?

但凡美好的事物,都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关于蓝印花布的 “旧时光”,我在南通街访巷闻间,听到最动人的版本大概是这样的:

旧时,南通还是一片海滩。人们整日靠打渔为生,用麻绳结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有一天,天宫里王母娘娘正做寿,在瑶池里摆筵席,请来了八方神仙。王母娘娘心情大好,亲自带领一众仙女去花园采摘蟠桃。

无意中,王母娘娘向下界一瞧,正好瞥见通州(南通的古称),只见那里的人们竟无衣可穿,都身披麻片遮体御寒。不禁动了恻隐之心,立即传旨,派鹊神回宫取来三粒棉籽,又特命牛郎织女带上棉籽下凡,传授当地百姓耕织,限期一年,教会通州百姓植棉织布。

鹊神奉命回宫衔了三粒棉种,正待飞回花园向王母娘娘复旨,不料路经瑶池,突然嗅见一股酒香扑鼻,不觉垂涎欲滴,嘴一张,一粒棉种不慎掉入玉盏,沾上了几滴琥珀色的琼浆。鹊神慌乱间连忙衔了起来,趁无人看见,到花园将棉种交给牛郎,也未做交待。织女和牛郎高高兴兴地下凡了。

暑往寒来,不觉一年过去,各路神仙重聚,又来为王母娘娘贺寿。牛郎织女也如期归来,完旨交差,献上棉纱若干,棉布数匹。

王母娘娘眼尖,见其中有棉纱不是白色而呈黄色,顿感诧异,便细问何故。织女如实禀道:“通州棉花中有一种花色微黄,不知何因。”鹊神知道再也无法隐瞒,便和盘托出棉种掉入酒杯,以致沾上琼浆的原委。

王母听后哈哈大笑,不料无心之失却成全如此“大美”,竟论功行赏起来,赐予牛郎仙酒三盏,织女仙桃三个,鹊神也没有怪罪,只是罚它每年七夕带着天下的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可以相会。

趁着席间推杯换盏、酒兴正浓,王母娘娘还要各路神仙做法,让通州人民能够穿上花布衣裳。

于是,观音摘下柳叶,龙王取下缠在脚上的海草,各路神仙纷纷拿出仙物齐向下界掷去。

一瞬间,通州田野上长出了深浅不一的各种蓝色植物,自此,南通各地便用它染起了蓝印花布。

留守那一抹美丽“中国蓝”

传说固然美丽,但真正徜徉于美术大师吴元新始建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才是对全感官的一次“唤醒”,那些渐行渐远的“老文化”、“老手艺”,好像老洋片儿似的一张张呈现眼前,你不得不为这布匹中承载的文化艺术而肃然起敬。

所谓“衣被天下”,我们赖以生存、用以裹身的朴素蓝布中,竟然也会有那么多不为旁人知的深刻文化。

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纺织印染工艺品和实用品。宋元时称“药斑布”,明清时称“浇花布”。非常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南通濒江临海,土壤、气候适宜棉花生长。元、明以后,棉花在江海平原广为种植,“纺之为纱,织之为布”。

蓝印花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上面的各类图案艺术性很强,很适合做成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日用装饰品。

南通民间的蓝印花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不断“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变化,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

近年来,蓝印花布渗透到了现代都市人的平凡生活中,如各类蓝印花布时装、复古门帘、艺术壁挂、台布、鞋帽、箱包等。

在吴元新大师的创新下,蓝印花布焕发了新的光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用它制作的那一件件民族“艺术品”,足以走向世界任何舞台,去展示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如果你有机会到南通,一定要带几块蓝印花布回家,送家人,赠挚友。不光要把“美”送出去,也要把“故事“送出去,给他们讲讲这个奇幻的仙境传说,做一个有心的文化传播者,让自己,也让别人,在心中留守那一抹美丽“中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