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在政和县镇前、澄源、杨源等高山区乡镇,冬春两季,云雾缭绕,寒气袭人,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所产的云雾绿茶香高味浓,多次冲泡,香味犹存。由于这里的气候寒冷,人们都习惯围坐在火炉旁、灶旁,边取暖边聊天边喝茶。饮茶习俗更是别具一格,至今已沿袭千年。
在政和县镇前﹑澄源、杨源等高山区乡镇,尤其是冬春两季,云雾缭绕,寒气袭人。由于寒冷,人们都围坐在火炉旁、灶旁,边取暖边聊天边喝茶。高山区农民使用的是可悬挂式饭桌,饭桌下砌有火炉,在寒冷季节,火炉中生有炭火,供来客和家人取暖。
这饭桌有好多特色,平常不用的时候可以把它挂回壁上,这样就不会占地方,要使用的时候,就把它放下来。这桌子中间还有两个护栏,又起伸缩作用,在吃饭的时候,可以把幼小的孩子坐在中间不容易摔倒。
高山区农民烧开水的方式也很独特,客人到家的时候,就用一小陶罐放进灶膛里,以旺火将水烧开后,直接冲泡茶叶,用陶壶烧成的水冲泡的茶清香甜口,余味幽长。
因为这个茶烧来没有什么油气,烧来也比较热一点,开的水冲下去,老人家吃得很舒服,也很爽口。
当地农民招待亲朋好友的礼仪也很有讲究,尤其是嘉宾光临,热情的主人便忙碌开了,炉灶口煮开水,锅中炒豆子、南瓜籽,再摆上丰盛的各种菜干、酸菜、咸菜等,待水烧开后冲泡云雾茶、清明茶,并配以鸡蛋花的大碗茶端给客人喝,客人们边品茶,边吃咸菜,边拉家常,别有一番情趣。这种喝茶习俗,当地人俗称“配茶”。
据考证,这习俗起自唐朝中叶,先在富人家流行,宋朝得以发展,成为民间普遍的习俗,经明清两朝得以完善,延续至今,是政和高山区民众喜爱的传统礼仪。
新娘茶:
在政和高山区的每位新娘在结婚后要办四次新娘茶:
第一次是在婚后第二天上午,新娘要给公公婆婆、男方的舅舅、姑丈等长辈敬献新娘茶;
第二次是在婚后第三天上午,新娘要给来帮助办喜事的妇女们敬献新娘茶,以表感谢之意;
第三次是在每年新春佳节期间挑选日子举办最为隆重的新娘茶,一般是正月初三、初六、初九三天,因为在婚后的第二年春节,男方的亲戚会办酒席宴请新娘,新娘为了答谢男方亲戚而举办新娘茶;
第四次是在端午节前一天,受邀请来喝新娘茶的人,主要是村里的年长女性。她们身着清一色服装、头戴头饰,不必带任何礼物,依序而坐。
新娘茶的桌上一般摆放着配茶的佐料,还有甜、咸、瓜果等多种食品。身着款式古朴的红衣裳的新娘夹住陶罐或手提水壶将滚水冲入每个茶碗(杯),有序重礼地敬茶,客人笑纳后要表示恭喜。客人喝完茶离开时带走一根九尺九寸长喜绳,意味着从主人家借到喜气,讨到吉利,以示将来生活吉祥平安,幸福长久。
瓷壶茶:
在政和多彩多姿的农村厅厝里一般都摆有一张八仙桌, 桌上摆着一只大瓷壶,大瓷壶一般高20厘米,直径12厘米,白色,画有吉祥的人物花鸟或山水虫鱼等。
主人将中等茶叶放在圆筒形的大瓷壶中冲泡,冲泡后放置在用稻草或棉絮制成的保温桶(茶寿)中,壶口盖一块大碗,既可遮盖保洁,又可当茶具使用。农民从户外劳作回来,口渴时,用大碗直接倒上一碗,豪饮下肚,既方便快捷,又清爽解渴。
据说,用大瓷壶泡茶效果很佳,因为陶瓷茶具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尽管茶水的品质属于中等,算不了品茶,但可以解渴。
摆茶俗:
所谓摆茶,就是政和高山区乡镇的镇前、杨源、澄源等村庄的农民三五成群相约至某个村民家,热情的主人便忙碌开了,炉灶口煮开水,锅中炒豆子、南瓜籽,再摆上丰盛的各种菜干、酸菜、咸菜等,待水烧开后冲泡云雾茶、清明茶,并配以鸡蛋花的冰糖茶端给客人喝,客人们围在一起,边品冰糖茶,边吃咸菜,边议事,家事国事天下事、村规民约、廉政文化、身边新人新事,几乎无所不谈,别有一番情趣。摆茶俗坐在一起的多是夫妇、父子、母女、妯娌、兄弟姐妹等关系,通过摆茶聊天,摆问题,想点子,找路子,从而化解矛盾隔阂,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达成共识,推动美丽乡村和谐发展,使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据考证,摆茶习俗起自唐朝中叶,宋朝得以发展,成为民间普遍的习俗,经明清两朝得以完善,延续至今,是政和高山区民众喜爱的传统礼仪。
桥亭茶:
在政和县高山区那一座座古廊桥和凉亭里都会无偿供应凉茶,全年不断,但以夏秋为主。供田间劳动生产的农民和路过的行人解渴,所以当地农民又把这一廊桥称为“桥亭茶”。在古廊桥和凉亭附近的上百户人家会主动轮流到这里烧茶。每天轮流一户,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