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即将消失的美景,它们是不可遗忘的名单。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对我国现存的12000个古村落调查后,先后确定了两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计1661个。其中,河北有39个古村入列国榜,而河北省邢台市的王硇村,也位居名单前位。下面,就让我们来穿越时光的美,细细体味一番王硇村的魅力吧。
穿行王硇,你会发现,这座古村落既是一座文化与历史融合的典范,更是一部聪明与智慧结合的传奇:整个村落,没有一条笔直的街道,虽然按照房屋设计可以有直的街道,但是设计者故意把它们弄成弯曲的,为的是和来犯者周旋,利用有利地势来打击进犯者;每座窗户都有根石柱在顶着,而且里边还有两扇小门,这是当时的防盗窗,为的是防止贼人入内;每座石楼都有相通之处,院院相连,户户相通,逢岔路口的石楼上都有耳房,具有瞭望功能,可以随时传递信息,整个村庄俨然是一座攻防兼备没有城墙的城堡。
进村的第一感觉是干净、整洁,村口的大戏台既能体现出山村的文化味,又像是在搭起台子欢迎四方宾客。我们的第一站是游览古村落。于是,在向导王老师的讲解下,我们有幸领略了王硇的古老历史:相传,原明朝镇京总兵、四川成都府两岗村王得才在建北京紫禁城时,奉命往北京押运黄纲,行至河北邯郸黄粱梦时遇土匪抢劫,黄纲丢失。因畏惧官府追查,灭门九族,他才带领家人逃至沙河市。最初在现市区周边尚贤、正招一带定居,因这些村紧邻官道,怕被发现,后才迁至现在的山区王硇村定居,至今已24代,有600多年历史。
走进王硇,你会发现它比想象中更美丽:高高的石楼,座座相望,每座都是红石砌墙,蓝瓦布顶,既有北方建筑之雄伟,又有南方建筑之秀丽,堪称南北文化融合之结晶。估计生在南方的王得才当初建房时以为北方和南方一样多雨,于是才将屋顶建成了瓦顶,无意中造就了今天的建筑奇葩。
穿行王硇,你会发现,这座古村落既是一座文化与历史融合的典范,更是一部聪明与智慧结合的传奇:整个村落,没有一条笔直的街道,虽然按照房屋设计可以有直的街道,但是设计者故意把它们弄成弯曲的,为的是和来犯者周旋,利用有利地势来打击进犯者;每座窗户都有根石柱在顶着,而且里边还有两扇小门,这是当时的防盗窗,为的是防止贼人入内;每座石楼都有相通之处,院院相连,户户相通,逢岔路口的石楼上都有耳房,具有瞭望功能,可以随时传递信息,整个村庄俨然是一座攻防兼备没有城墙的城堡。
而再走下去,你就会发现,你不但是在欣赏一部历史书,还是在欣赏一卷风水卷:最引人注目的是到处可见的东南缺建筑,每一排石楼,不是左右对齐成一排,而是自前向后均闪去东南角一块,错落而建,这是为了遵循“有钱难买东南缺”的习俗,也是在把好的风水留给乡邻。在王硇,还有一个细节是家家都种苹果树,它的寓意是平平安安,是承载着先人为了躲追捕、求平安的传统。而在每个拐角处的石碾,被村民称作是“青龙”,寓意是看守街口、镇邪之意。
风雨600年,也让这座美丽的山村充满了典故和传奇:从“让人三尺又何妨?”的伸屈巷,使人不禁对几百年前王硇前人的大度感到赞叹;拐弯抹角的来历,又让人不得不佩服王硇村前人的聪明,为了让拖着货物的犟驴在小巷中穿行,他们竟然专门把拐弯处的红石打磨成半圆的,也由此有了“拐弯抹角”的说法。最有文化底蕴的,当属那经历无数风霜雪雨的“门当”和“户对”,从那里,我们知道了原来在数百年前,看一户人家,不需进其家中,只要看其门楼,从其所立的“门当”和“户对”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出身,更可以看出的他的家境,让我们领略了中华古文化、建筑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不经意间,一座迷宫般的寨子转到了头。我们驱车南行,越走越陡峭,越走风景越别致,终于来到了王硇村正南的红枫山,这才想起进村时向导所说的王硇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分别是红枫山(南面,北坡尽是红叶)、官印山(东面,山形类似官印),笔架山(西面,山形类似放笔的架子),一条河是北面村下面一条不知名的小河的。登至山顶,俯瞰王硇,四周一块块梯田像一幅幅展开的画卷,方方正正,错落有致。远处的山脉,被薄雾缠绕,若隐若现,似仙境一般。而山下的王硇,一座座石楼错落有致,刚刚收获的玉米金黄金黄,红枫山北坡的红叶在太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浓烈,红黄相衬,王硇村就好像是印在一幅丰收的画卷中一样。难怪其先祖王得才会选中这么好的地方来定居。
王硇村这种易守难攻的位置,也赋予了其浓厚的革命色彩:抗日战争时期,它曾是沙河县抗日政府所在地,邓小平、朱德、刘伯承、李德生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村里至今还保存有抗日县政府、抗日独立营、抗日高小等旧址。村内人家的门楼上还保存有邓小平、刘伯承题写的牌匾。足见其革命色彩之浓厚。
细细回味,王硇村,就像是一部历史通卷,建筑赋予了其文化,历史的沉淀又使其建筑底蕴更加深厚,南方与北方文化的融合,更让它独树一帜,从而为我们展开了一部建筑与文化、与历史相交汇的美丽川寨形象,带给了我们知识与风景的无限享受,使人留恋不舍,终生难忘。
长长的的红石板铺成的小路,静静的延伸至远方,像一位历史记录者,默默地记录着王硇村发生的一切,守望这些善良而又勤劳的村民,直至永远!
王硇村基本信息
王硇村地处河北省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全村有300余户人家,村民都姓王。王硇四面环山,地形隐蔽,山上长有茂密的森林,村落隐蔽山洼之间,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王硇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其先祖王得才是一位王氏总兵,因在赴京途中丢失了饷银,不敢上京复命,选择了深山老林的这一处平坦山硇安家定居,躲避朝廷的捉拿,所以王硇村里条条小路通村外,没有死胡同,家家户户有暗道,且暗道相连,以备逃跑之需。又因王总兵本是四川人,所以王硇石屋建筑的特点是川寨风格。
王硇村以古石楼群闻名,融合南北建筑文化精髓,现存建筑多为清朝及民国时期所建,整个村庄像座迷宫,个别院落建有隐秘的地窖。环村的红枫山、官印山、笔架山韵味各异。王硇村还是革命老区,沙河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沙河县抗日独立营、抗日高校所在地,从这里培养了大批抗日将士。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德生、杨秀峰等都多次在王硇村居住过。
石楼群
石楼是村中的典型建筑,一律红石青瓦,既有北方建筑之雄浑,更不失南方建筑的秀丽,现存石楼100多座,2000多间,建筑面积72000多平方米,占全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王硇石楼选用当地质地坚硬的岩石为主材,就地取材,建筑上遵循"有钱难买东南缺"的习俗。院院相连,户户相通,家家有楼,房房有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迷宫,又像一座防御功能严密的城堡。个别院落还修建有隐秘的地窖,在村中地势较高的石楼上还建有耳房,用来监视村庄四周动静。据传,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王硇村从来没有发生过土匪或反动武装彻底进攻并洗劫村庄的行动。
红枫山景区
红枫山又叫南奶奶顶,山顶上有圣母殿、菩萨庙、香客楼等名胜,并在历史上有好多神话传说。主峰西侧是悬崖峭壁,有登上台阶数千层,直达山顶,主峰南侧修有盘山大道,车辆可通山顶。山顶朝村的一面有两棵长青柏树,树龄多大,无人所知。村里的长寿老人说,从自己爷爷记事起,树就这么大。红枫山上长满了野生枫树,其气势之大,面积之广,堪比北京香山。每到金秋十月,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主峰西侧是悬崖峭壁,有登山台阶数千层,直达山顶。主峰南侧修有盘山大道,车辆可通山顶。山南半山腰有金牛洞、西南面有桃花洞、石洼山泉等景点。红枫山东侧是官印山,山下是峰峦寺。
佛祖洞
笔架山山腰有天然形成的“佛祖洞”,洞口高达20米,两侧石柱外表颇似迎客僧,洞内上方的钟乳石形成奇特的天然帷幕,十分壮观,该洞曾是附近村落闻名的香火之地,自上世纪70年代被毁后便无人问津。夜深人静之时,能够听到“咚、咚”声,像滴水声,又似木鱼声,但洞内却无水流。在佛祖洞的西侧,半山上还有一个天然洞,因洞深无比至今无人探底,因此也称无底洞,该洞洞口较小,洞内道路崎岖,时宽时窄,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宽敞处如大会堂一般。
封峦寺遗址
在通源井乡白庄村西,因处大安山脚,山峦封口处,故名。该寺始建于宋康定年间,旧时庙貌宏伟,兴盛时僧众上百人,寺内钟声可传数里。寺旁风光秀丽,南有山泉,大旱不涸。民谚"调角三孔桥,八步三眼井,两槐夹一碑"即是说的封峦寺景物。惜时过境迁,今寺已不存。遗址处仅几块古碑,喜宋康定年间的古碑还在,字迹仍十分清晰。现北侧留有座庵堂。寺址上建筑有抗战中牺牲的太行六分区司令范子侠将军的墓室。墓室呈正方形,长宽各4.95米,高2.98米,由十多块巨大的青石砌成。建于1942年。范司令的遗骨已于1949年移至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邢台当地特色小吃
邢台的小吃多以面食和特色肉食为主,吃法和做法也如北方的豪迈,不拘形式。
邢台馓子
是一种面炸成的小吃。炸好的馓子呈开张的小扇状,匀称的细条色泽嫩黄,表面布满小米粒大小的小泡,油润酥松,香气浓郁,微咸酥脆的馓子轻轻一碰即碎。馓子也叫做“环饼”或“焦圈”。馓子历史悠久,据说最早是回民发明的。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就曾提到最古老的馓子,“粔籹蜜饵,有餦餭些”。这“粔籹”就是指馓子。用馓子来招待君王的魂魄,可见其美味。
清河“八大碗”
清河“八大碗”为清河地方名吃,是清河当地民众婚庆宴席或招待贵宾必备的当家菜肴,“八大碗”菜系包括鸡、鱼、猪肉、牛肉、羊肉、藕夹、豆腐夹、鹅脖、红烧丸子、水氽丸子、素丸子、木耳、鸡蛋、海带丝、面筋等十几种荤素菜肴原料,根据客人口味喜好荤素搭配成八种蒸制的碗菜,自古以来清河当地就形成了以八大碗菜肴成席招待宾客的习俗。
清河菜豆腐
菜豆腐,听起来像一道菜的名字,顾名思义,应该是用蔬菜和豆腐做的,其实不然。菜豆腐,其实是一道粥。
菜豆腐是用黄豆泡涨后磨成豆馇,和小米磨成的粗面混合在一起熬,再加上剁碎了的青菜叶和少许盐调味做成的粥。因为磨豆子的时候用的小磨上面有一个手柄,用手拐来磨的,所以菜豆腐又叫拐磨子粥。
刘力稣鱼
刘力酥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源于任县辛店镇大刘力村,具有骨刺酥烂,味道鲜美,回味无穷,老少皆宜的特点。大刘力村地势低洼,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河流环绕,水质独特,鱼类丰富,砂锅稣鱼应运而生,由起初的三、五家,发展到现在的两百余家,使稣鱼成为任县寻常百姓家饭桌上的特色凉菜。
隆尧羊肉汤
古老的尧山历史上水丰草美,尧山脚下的人们历来有养羊和喝羊汤的习惯,隆尧羊肉汤用当地肥羊做原料,精心烹制而成,其汤味浓厚,营养丰富,深受当地人们喜爱。在隆尧羊肉馆喝羊汤是一种享受。羊汤端上来,油油的浓浓的,奶白的汤色配上鲜绿的葱花,冒着白色的热气,一股新鲜浓郁的香味儿扑鼻而来,让食欲一下子就振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