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南街村二月二“老架火”


农历二月初二也称为中和节。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山西太原晋源区南街“老架火”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二月二南街焰火起源于明代,汉文帝刘恒8岁起在晋阳任代王,即位后仍不忘晋阳百姓,赏民赐爵、分封土地、免去赋税。晋阳百姓对汉文帝十分感激,渐渐将汉文帝刘恒神化,并修建刘王祠,纪念代王刘恒。明代,古人复建太原县城,重修龙天庙,刘王祠成为龙天庙的主殿,百姓视刘恒为天子与龙的化身。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在苍龙上天的日子,太原县南街村便进行祭神龙活动,燃放焰火,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逢每年的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搭起一个高约10米,共12层的架子。架子的12层代表农历的12个月。如果是闰年,“老架火”就摆13层。架子按古典建筑牌楼形式设计,最底层为太原县标志性建筑“宝华阁”,向上的每层都绘有晋源区的景点,天龙山、太山、蒙山、晋祠等,最顶层摆有“火神庙”。两边有表示万象更新的两只大象,大象上面是排列整齐的鞭炮。架子每层都放置焰火,这就是“老架火”。

“老架火”从底层开始燃放,焰火高低结合,绘出一幅幅高、中、低空错落有致的绚丽美景。火球一飞冲天,将夜空装扮得姹紫嫣红。两旁架子上的“跌架炮”仅靠引线固定,随着引线燃着洋洋洒洒地落下,白色的光芒铺满大地。二月二南街焰火表演分为“老架火”和“地面火”。“字儿火”、“孔雀开屏”等都属于地面火。传统焰火工艺复杂,且多以口头传承,近年来南街焰火的规模逐渐变小。2009年6月,二月二南街焰火习俗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同时也是我市第三批申请 “国家级非遗”的13个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