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县白鹭村


白鹭村,一个如梦如幻的地方,一个勾连现实和历史的地方。这里至今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客家文化,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

拥有870余年历史的白鹭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的最北端,毗邻兴国和万安,又有一脚踏三县之称。

最让白鹭村知名的是它古老的客家古建群。白鹭村的古建筑群,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古朴庄严,蔚为壮观,从这里可以品味到古老文明和客家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白鹭民居,古风浓郁。走进白鹭古村,很快就能感受到这里几百年的兴衰历史,漫步在白鹭古村的深街幽巷里,到处是青砖、黑瓦、恢宏气派的门楼和造型各异的花窗、木雕、灰塑、石雕、彩绘……宛如斑斓的色彩闪烁于青山绿水之中,再衬以袅袅炊烟和时现时隐的山岚,构成了一幅幅淡雅的中国传统山水画。

白鹭古民居是沿着鹭溪呈月牙形分布,而且村里的四条主要街道,极似一大大的“丰”字。白鹭人很早就品评了村里含数字的主要景点,并归纳为“白鹭十景”:天一池、二义仓、三元官、四逸堂、五福第、六角亭、七姑庙、八角井、九成堂、十字街。建筑类型以祠堂为主,分“专祀型”和“居祀型”两种,从建筑结构上看,大部分都是精美的雕花门楼和建筑实体围绕中突的天井构成的“四水归堂”式。祠堂外围的墙高大挺直,外墙的每块砖都要有一道研磨的工序,在没有水泥的时代,人们便用糯米和水来代替,虽经近千年的风霜,依然坚牢如初。

白鹭的祠堂建筑布局一般多为三开间、二进或三进,分门屋、享堂、寝室,或者设有门屋。宗祠每进一层,地面就或大或小地升高,到最后一进,地面成为整个祠堂的最高点,这种方式叫做“步步高”,有吉祥之意。多为砖木结构式样楼房,基本上是由外围建筑实体围绕大小的天井构成,建筑内部对称性的柱网,以柱承梁,支撑整个屋面。即“四水归堂”式建筑,通风采光性能良好,既保持了明、清江南民居的风格,同时又有肃穆、古朴的白鹭古民居的独自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有王太夫人祠、恢烈公祠、前栋太守敬公祠等古建筑,深深烙上了客家文化的印迹。

漫步在白鹭民居的古建筑群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建筑美的感染,如饮醇醪、令人沉醉。

白鹭村钟氏不仅在仕途上成就显著,在慈善事业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有王太夫人的建义仓,开义学,为一方百姓的冷暖饥寒读书育人倾注心血;有百岁老人钟邦梧避仕途,攻医学,悬壶救世,疑难杂症,手到病除,贫民患者,免费诊治。正是因为白鹭钟氏的乐善好施,广施恩德,为民一方,恩泽百姓,才有了白鹭村长达800余年昌盛不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客家文化也是客家人精神的体现。这里有起源于白鹭集南北喜剧之大成的东河戏、正月初七晚举行的抢“打轿”、中秋节的烧瓦塔、惟妙惟肖的木偶戏等等。白鹭村的风味特产也脍炙人口,诸如擂擂茶、白斩狗肉、鱼条、黄元米果等都是独具地方特色的特色小吃,这些民俗风情和特色小吃无不反映了白鹭先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又留给了白鹭厚重的文化底蕴。白鹭村的明、清客家民居群,素有“研究明清古建筑活博物馆”之称,古建筑结合了东西文化和南北文化,“王太夫人祠”更是全国罕见。

村中门楼最大、最精美、最有名的祠堂是王太夫人祠,王太夫人是清乾隆年间人,当年她在村中办义学、义仓,深得村人敬仰,故建大祠纪念她,据说是中国第一座女祠。前两年,她的事迹被拍在电视剧《白鹭谣》中,她的传统今天也在延续,村中有村级的民间助学基金。

在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的观念影响,也许除了贞洁牌坊, 极少有以女性的名字命名建筑物,尤其是祠堂。“王太夫人祠”——它是中国第一座同时也十分罕见的以女性姓氏为名的祠堂。

白鹭人说,王太夫人就是村庄的灵魂,护佑村庄生生不息、人才辈出。王太夫人系钟愈昌之妻、嘉兴知府 钟崇俨的生母,一生贤淑,相夫教子,经常劝导丈夫和儿子要为人正直,扶弱济贫。王太夫人祠即为纪念王太夫人而建。王太夫人祠建成后,楼上主要用作义仓储存义谷,楼下则成赤贫子弟读书的场所。

王太夫人的乐行善施一直为当地百姓所传颂。临终前,王太夫人还念念不忘建立义仓的事,并叮嘱其儿子义仓的规模每年不得小于1000担,存放于二楼,用于赈灾济贫,是以当时有白鹭无叫花子之说,据说还有不少穷人慕名远道而来。除此以外,王太夫人祠的一楼还成了赤贫子弟的私塾,理所当然,这里成了白鹭人心中物质和精神上的救济圣地。所以,祠堂的门楼也比白鹭的其他门楼更宽阔恢弘。

白鹭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白鹭乡北部,距赣州市63公里。白鹭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人居村落,此后日渐繁荣。白鹭村现有近六百户人家,2500人。村呈半月形,面积为0.2平方公里,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中,百年以上的客家民居就有140多栋,古色古香的青砖黑瓦建筑群落,多为明、清两代所建。

白鹭名由,很有些诗意。1986年6月版的《江西省赣县地名志》载:宋绍兴六年,钟兴由兴国竹坝迁此建村。据谱载,钟兴夜梦白鹭,飞此栖息,遂以白鹭为名。能以如此美妙的故事来说明祖地的名由,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族谱中第一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很有文化、很有想象力,二是表明白鹭村人对自己的家乡是何等的挚爱。白鹭人对家乡的挚爱在这几年白鹭的旅游业开发中得到再次升华,许多老故事、新传说纷纷出炉。

白鹭村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了,村子主要以钟姓为主,属于客家人的聚居地,至今仍保留了许多客家人的风俗习惯,走进白鹭村你会有恍然间到了古代的感觉,触目所及的都是古朴的风貌,村子的中心地带是客家古代居民群,踏着石板或鹅卵石辅就的古道,伴着青砖砌底的水沟中潺潺的清水声,走进古老规划师规划的倒“丰”字形街道,我们身边是一幢幢气势恢弘的明清古建筑,村里的居民仍保留着客家人的勤劳、淳朴和好客,一幢幢房门洞开的祠堂、一碗碗淳香的擂茶、香喷喷的炸鱼条、一声声随意哼唱的起源于白鹭的“东河戏”这一切都让你留恋于这“世外桃源”般的古村。

白鹭村依山傍水,既有田园风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又留给了白鹭厚重的文化底蕴。白鹭村的明、清客家民居群,素有“研究明清古建筑活博物馆”之称,古建筑结合了东西文化和南北文化,“王太夫人祠”更是全国罕见,福神庙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的足迹,就是第二反围剿结束时,毛泽东同志曾在白鹭的宏略堂住过三天并且就在福神庙,这所南宋时间修建的白鹭钟家的家庙中召开了军团长会议。特别是在清代溶会了高腔和昆腔等的“东河戏”在这里起源了,这一切更是为白鹭的历史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白鹭村中的民居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形式接近于长江流域的民居。客家民居的一大特点是家祠一体,中轴线上的厅堂特别是祖堂一般是祭祖等活动专用的,不兼做起居厅、客厅使用。白鹭的民居中正厅有祖宗神龛,可当祖堂使用,但也兼做客厅起居厅。白鹭村在客地中靠北,相对接近湘赣民系,所以民居的特征便介乎于客居与相邻民居之间。

众多的三合院、四合院及几座专用的祠堂排在一起,中间留出数条纵横街巷,可能是在山体、坡地的作用下,街巷有弯曲、起伏,两侧的灰砖墙上不时有各式马头墙高起,还有精致高大的砖雕门楼,走在里面人会感到非常舒适。

一座衙门式入口的祠堂书升堂也是专祀型祠堂,祭祀的是一位精通易学的风水先生,赣南是风水学发展、流传的重地,有学问的风水师同时也是民间理学家,如风水学宗师杨筠松可能还会一些医术、防灾术,故人称杨救贫。专事建筑业的如南康人雷发达一家,常年是清廷的御用大匠,清宫、清陵、圆明园等都是他家人的作品,人称“样式雷”,这些人是很受社会尊重,很有社会地位的。对于白鹭村来讲。村中有大风水师,村子的风水自然好,村后有“五龙山形”,村前溪流出村前有“狮蹲、象跃”二山把住水口,村子所在地便是“藏风纳气”的佳地。

苏维埃时期,毛泽东、朱德等人在白鹭村庙中开过会,在村中也住了几天。村中至今留有许多古老的客家民俗,如抢打轿、烧瓦塔、迎彩灯等,还有木偶、东川戏,游人多时村民会为人们演示,游人也可参与其中。

白鹭村人绝大部分姓钟,奉钟绍京为远祖。钟绍京,唐代兴国县人,据传是三国魏国太傅、大书法家钟繇之后,自身也是大书法家。武则天执政末期,他的官职是宫苑总监,故他后来在支持李隆基搞政变杀韦后中能起到巨大作用,李隆基登基后,他被封中书令、公爵,世称中国历史上南人第一宰相。

四逸堂。建于清咸丰年间,奉祭钟愈源。钟愈源武功超群多谋善战,攻打太平军立战功受朝廷重赏。四逸堂独占了长长一条街巷。外墙上开了许多花格窗,门口石鼓是权利的象征,其一字门楼用红砂岩雕琢的相当独特。本应气势十分恢弘,但是堂内已是有些残破不堪。

书升堂是专祀型祠堂兴建于清乾隆初年,祀奉的是风水先生钟学遴(字书升,学识渊博,精通经史且文学造诣深厚,著有《易经集解》)祠堂多为木架构,只有两侧墙体为青砖,门柱为白鹭为数不多的巨型木雕,祠堂内为一进式,堂内开阔,气势恢宏。

兰胜堂属于居祀型祠堂,兴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建造堂屋主人是一位经营金银器的商人,整栋堂屋是二进式,而兰胜堂是第二进,大门是设在南面侧墙,整栋堂屋的装饰以堂屋大门上灰雕的“八字门楼”作为突出,门楼雕刻内容丰富,飞禽走兽和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寓意深远,工艺精湛,是徽雕门楼的代表。但就从外面来看,保护措施也做得不够好。

世昌堂始建于南宋末年,占地四百余平方米,奉祀白鹭村钟氏始祖,字世昌,故称“世昌堂”。现白鹭村的世昌堂是四十年代末重修,祠堂上首巨匾横书“世昌堂”,中门巨匾横书”钟氏祠堂“的镏金大字及院照壁横书“越国世家”的正楷字,皆出自名人之手。

恢烈公祠又被人们称为“山沟里的大观园”,前后三栋,为白鹭最大的的联体建筑,屋内仅大小天井 就16个,与“九井十八厅”相当。大堂内还有两个至今保存完整的,雕刻精美的石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