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酒歌


酒歌,即饮酒时以歌代令或歌令结合的一种说唱形式,是人们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西山酒歌是蕴含地域特色民间艺术,在长期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特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西山酒歌可能源于宫庭礼仪,传颂于民间,汲溶了各地汉族民歌民调的精华,内容丰富多彩,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属原生态说唱艺术;形式多样。西山酒歌不同于中国少数民族的酒歌,适用于很多场合,并不是一个场合唱一种词曲,喝酒的人可即兴唱起,词也可即兴发挥。风趣幽默,嘲讽戏谑,皆成艺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西山酒歌主要流传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部山区凤阁岭一带,是将原生态的汉族民歌民调、民间歌舞小曲与行拳酒令相溶合而形成的一种唱词朴实、语言幽默、喻意深长的具有极强地域特色的酒令歌。

西山酒歌可能源于宫庭,流传于民间,盛行于两汉,无历史记载。凤阁岭镇位于陕西省的最西端,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三岔镇(又叫吴砦镇)隔河相望,是秦岭与陇山的交汇之处,先秦“陈仓渭水道”关节点,古代军事要塞“燔史关”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历史上,这里交通发达,南自成都,西有兰州、西宁,东从西安而来的商旅都要在这里宿营驻店。因而形成了东西南北文化的大交融和大聚合,同时赋予了西山酒歌包容万千的特点。

从内容而言,西山酒歌主要是来源于人们对生产与生活的感悟与理解,这种酒歌的内容诙谐而幽默,教化育人,寓意深刻。一部分是来源于民歌,唱词朴实顺畅,内容丰富,唱腔优美动听;还有一小部分是古代文人的作品流传,歌词工整,唱法严谨。从曲调与发音来看,西山酒歌是中国文化的大聚合,调有当地社火小曲调、关中眉户调、陕北民歌调、青海花儿调、四川号子调等等。音有南腔也有北调。将各地好的曲调、唱词与酒令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歌方式——酒歌。

西山酒歌分许多种,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有不同的酒歌,是最具原生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一种汉族说唱艺术。流传至今的只有几十种——有欢庆丰收时唱的《雀雀算账》,有朋友聚会时唱的《大吉利》,有结婚喜庆时唱的《闹洞房》,还有老人祝寿时唱的《祝寿歌》。西山酒歌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思维,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