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酒曲,主要流行于陕北地区,是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一种民间歌曲,并且和群众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酒就有曲,无曲不饮酒,无曲不成宴,已形成这里的饮酒习俗和一种文化特色,伴随着这种习俗而产生的神木酒曲更是当地值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省的神木县自古就有饮酒的习俗,这是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决定的。
其一,这里属于北地边关,气候寒冷,人们常常用酒来御寒,所以饮酒的习俗就流传开来。家里来了客人或是亲友相聚,都少不了饮上几盅。
其二,历史上神木属于边塞军事重镇,唐未五代时期特别是北宋时期,这里一直是西北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为了抵御外敌,神木籍抗辽英雄杨家将带领当地群众与外敌展开了英勇的战斗。面对战争带来的死亡和饥饿,人们为了鼓劲壮胆,把酒作为壮胆的兴奋剂,大碗大碗地喝酒,借着酒劲冲锋陷阵,消灭敌人。所以喝酒之风遍及各地。
其三,神木地处晋陕蒙三省交汇之处,为了生存,各地群众经常到神木进行农副产品贸易往来,在交往中,人们将各地的风俗习惯也相互传播。特别是内蒙人饮酒豪爽的性格,对神木人影响极大,大块吃肉,大碗饮酒的习俗一直影响至今。
在长期饮酒的过程中,人们除了用语言交流以外,便开始吟唱,边饮酒边唱酒曲,而且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感情,都用酒曲表达出来,既表达了心意,又享受了欢乐。所以酒曲源源不断地流传和发展起来。
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曾对身边的同志们也说“神木人能喝酒”。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神木人饮酒更是远近闻名,酒曲热潮如波浪一般,漫过神木的土地,飘向远方。
后来,人们把喝酒和唱酒曲引用到了新婚嫁娶和欢庆的酒席上。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干部家庭还是一般民众,谁家办婚事或是有喜庆之事,都要摆酒宴,都要饮酒唱曲。酒曲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多。饮酒唱酒曲,成为这里的一种文化特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来往客商的不断增多,饮酒唱曲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风尚,多种酒宴越来越多,不仅愉悦了当地人的心情,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外地人。
唱酒曲必须设酒宴,俗称“酒摊场”。必具的船具有酒桌、酒凳、酒壶、酒杯、酒盘、筷子、菜碟、茶具等。这些器具摆好以后,再上酒、烟,各种凉菜、炒菜,最后上饭食。边喝、边唱、边吃。主家开始敬酒唱得最多的酒曲有:“风尘尘不动树梢梢摆,什么风把亲亲刮将来。双手手敬你酒一杯,喝了酒儿表心意”等。对酒曲则要根据对方唱的内容来对,内容无所不包,酒曲大致可分敬酒曲和对酒曲,再细可分敬酒曲、对酒曲、劝酒曲和辞酒曲。
神木酒曲的主要特征有三个:
一是曲调自由活泼。歌者可根据表达的内容来选择。主要曲调有山曲调、民歌调、蛮汉调、信天游和传统酒曲调。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根据内容和曲调,可以是二句一段、或三句四句为一段。也有叙事性长段。
三是即兴编唱。歌者可根据眼前的具体环境和人物情景随编随唱,展示歌者的知识、才艺和即兴编词唱曲的能力。
神木酒曲即是人们心情传递的媒介,又是人们艺术欣赏的美餐,更是人文历史的记录和展示。它激励着人们团结友爱、消除忧愁、奋发向上。凡到过神木的客人,都惊叹神木人的酒量,更惊叹和迷恋神木的酒曲,那一声声悠扬传情的酒曲,使他们一个个如痴如醉,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