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先觉的杨统与杨厚


杨厚是汉时新都(今四川成都一带)人,为西汉天文学家杨硕的后裔。其祖父杨春卿和父亲杨统皆继承先祖遗业,对天文、地理学说很有研究,史称"有先祖所传秘记为汉家用尔"。杨厚的父亲杨统在继承父业的基础上,还拜同郡郑伯山为师"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使祖辈所传秘方更得以发展完善。

相传有一年,州郡大旱,杨统便运用阴阳之法来消除灾情,使郡界之内果然普降甘霖,而郡界之外地区则滴水未落。知道此郡之内有高人存在,其他州郡的长官都跑来请求帮助,也全都如愿以偿。从此之后,杨统声名大震,朝廷也通过他预测,避免了许多天灾人祸,封他为光禄大夫。杨统还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与教训写成专著两卷,留传后世,而其子杨厚则成为这种专业继承中的佼佼者。

杨厚是杨统续弦妻子所生的儿子,幼时就聪明好学,重义厚道,他发现母亲与父前妻所生的儿子杨博关系不睦,就托病疾不语不食。母亲知道儿子心中所想,便主动亲近杨博,改善关系,恩养加笃,杨厚这才喜笑颜开,使家中生活充满了生气和情趣。杨博后来以德才兼备而成为朝廷命官。

杨厚自小时就子承父业,对天文地理知识兴趣浓厚,深钻细研,取得了很大成就。汉永初二年(公元l08)太白星位置发生变化,并入北斗星行列,洛阳发了大水,久久不退。此时,杨统在朝中任侍中官职,杨厚随父住在京师。朝廷针对这一奇异的天象和洛阳发大水事走访杨统,杨统说自己年纪大了,耳聋眼花,不好再预卜此事,就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儿子杨厚,说杨厚已初通河图书,如果让他来解释这个问题,也许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朝廷就派中常侍承制去问杨厚,杨厚回答说:"这是因为诸王子都挤在京师,而京师官职的数量、品级又容纳困难,应发遣诸王各还本国,这种现象自然会消除。"朝廷听从了杨厚的建议,太白星很快归位,洛阳的大水也在杨厚预卜的时间内退去。为此,杨厚被任命为中郎官。

一次,邓太后特别召见杨厚,要他从河图书上查看邓骘是不是胜任自己的职务。杨厚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邓骘乃是邓太后的弟弟,邓太后对杨厚的回答很不满意,于是就免去他的官职。杨厚回归故里,专心致志钻研学问,对州郡三公请他辅政的邀请一概不理,即便是公车特征,也拒不应诏。

汉永建二年(公元l26),顺帝刘保特别下诏书并通过郡县官员督促发遣,杨厚迫不得已来到京师,官拜仪郎,后又升迁为侍中。顺帝常召见他,谈论政事。永建四年(公元l28)杨厚上言说:"今年气候反常,定有蝗灾发生,瘟疫流行。"不出杨厚所料,这一年夏季天气寒冷,六个州郡发生了蝗灾,而且有瘟疫流行。由于提前作了准备,这些灾害给州郡造成的损失都减少到最低程度。

此后,杨厚又连连上书,说西北方向有兵侵之气。顺帝这时正准备车驾出巡西北,听了杨厚的劝告,取消了这次行动,并做好加强边防、抵御侵略的准备。果然,阳嘉三年(134)西部羌族贼寇攻陇西、汉阳。接着,在内蒙西北居住的乌桓族也侵攻云中地区,围度辽将军耿晔。多亏朝廷做好了御边的准备,这些战乱很快得到平息。

汉永和元年(公元l37)杨厚再一次上书,说京师洛阳有水患征兆,又潜伏着火患的危机,朝廷三公中当有多人为此事遭免。而且此年还要和蛮夷发生战争。当年夏天,洛阳暴水。蛮夷造反,杀千余人。冬天,承福殿又遭了火灾,太尉庞参等数人被免去职务。

在朝廷任官数年,杨厚以未卜先知的特殊功能为朝廷出谋划策,提出许多消灾避祸的办法,但由于当时宦官专权,杨厚的提议多得不到采纳和重视。只有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梁冀非常看重杨厚的才华,对他预测的事和补救办法深信不疑。他曾派遣手下人以车马珍玩相赠与杨厚谋面。杨厚托病请求退养故乡,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赐以车马钱帛,让他归乡专心修黄老之术、教授门徒。当时到杨厚家求学的弟子多达三千余人。杨厚八十二岁卒于家中,乡人称他为文父,他的弟子为他立庙,后世文人学士常去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