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溪纤夫聚居地在湖北省西部的三峡腹地。其地域辽阔,南北狭长,在长江两岸,与重庆市巫山县接壤,风俗时尚与江汉平原相近,又有渝东风味。所以,嘉靖《巴东县志》称其风俗为“夷夏相伴”。
民族传统节日是纤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节俗的成分,更多则是包含着喜庆的内涵。同时,也是纤夫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有着独特的情趣、意味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生活在神农溪流域的纤夫,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形成了许多传统节俗活动,俗庆文化丰富多彩,从而成为纤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农溪流域的纤夫所信仰的节俗从各个不同侧面展现着纤夫的心理、信仰、习俗、道德、伦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并反映了纤夫传统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民族文化的交融性。
在纤夫文化的传统习俗中,春节期间大都遵循如下程序。正月初一凌晨出天行,又称“出天方”。男主人将大门慢慢打开,边开边念:“财门大打开,金银滚进来,滚进不滚出,堆满一堂屋。”然后在室外放鞭炮,迎新年。旧时出天行还要焚香、化纸,面对东方叩拜。因太阳从东方升起,寓意前程光明,万事顺心。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要点锅灯,传说一年不会来蚂蚁。从初一到十五,会玩花灯的纤夫将停运并参与花灯演出,不会玩花灯的纤夫则随男女老少走村串户,观赏表演。此俗以正月十五收灯最盛。这天,纤夫还有“赶毛狗”之举,用竹枝和白蜡树枝在野外搭棚,黄昏时焚烧,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众人齐呼“赶毛狗”,火光闪烁,人声鼎沸,甚为壮观,歌声、笑声相互交替,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纤夫称狐狸为“毛狗”,因其偷鸡,扰乱安宁,在纤夫心目中为不祥之物。同时,“赶毛狗”的习俗在纤夫的生命哲学中,又有驱灾辟邪之意。
二月十五花朝节。女儿穿耳,耕牛穿鼻,有“杨柳青,放风筝”之说。纤夫亦过“土地节”。传说二月初二这天是土地神的生日。为祈求土地菩萨给人们好年景,让家人幸福吉祥,五谷丰登,纤夫们便去土地庙前点烛烧香,摆上酒菜,叩头礼拜,给土地菩萨做生日。在纤夫的心目中,大多认为土地菩萨是一方的“总官”,很有权威,一切都得听他的。因此,拜土地菩萨的实际意义是祈求在自己走船时,土地菩萨能够保佑家庭顺利、五谷丰登,以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三月清明时节祭扫茔墓。用纸、竹做成“清明吊”,插于坟上,叫“踏青”。在坟前烧香、化纸钱,以示祭奠,此俗大致与其他地区相似。四月初八,百姓用红纸连成“×”形,上写“佛祖圣诞,书此驱虫”,遍贴墙上,或书“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到远方去,永世不归家”的字条,贴于四壁,叫“嫁毛虫”,又谓“嫁毛娘”。
五月初五叫头端午,十五叫大端午,二十五叫末端午。头端午要接出嫁的女儿或已定婚的儿媳相聚。端午之日,要食粽子、馒头和包面。悬艾于门外,据说可驱鬼邪。泡雄黄酒,遍洒房屋四周及各个角落,人亦饮之,并用之擦身,相传雄黄酒可避虫蛇。端午节,沿长江两岸的城镇往往要组织龙舟赛。五月十三,农户磨刀,且望降雨。民谣曰:“五月十三把刀磨,大刀磨来长江水,小刀磨来沿渡河……”是日如果下雨,称“磨刀雨”,预示着这一年风调雨顺。
六月初六这天,纤夫把家中的衣被、书籍等搬到太阳下曝晒,称“晒龙袍”。据老一辈纤夫讲,这天是土王覃篨(hou)遇难血染战袍之日。
七月初十至十五为月半节。纤夫尤重此节日,有“年小月半大,神鬼三天假”之说。届时,祀祖先,妇女回娘家省亲。十五谓“中元节”,俗称“鬼节”。初一为亡人进门,开始供灵牌。过了初十开始封包(纸钱),上书亡者姓名,叫“封写包袱”,于十五前夜间在野外焚烧,叫“烧包袱”。
八月十五中秋,吃月饼、赏月,盼家人团聚。因纤夫常年在外,很少与家人团聚,加之纤夫工作的危险期已过,故特别看重此节。是夜有“摸秋”之举,小伙子潜入邻里园中摘瓜,主人发现后不会说,更不会骂,谚云:“黄狗子咒青天,越咒越新鲜(顺利、兴旺之意)。”有的将偷摘的瓜放于望子之户门前,取瓜瓞绵绵之意,据传该户日后可生贵子。
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筵席宴请之举。十月十六,传说是寒婆婆打柴的日子。如果这天下雨,说明寒婆婆打不回来柴,预示这个冬天会很冷;如果这天天晴,说明寒婆婆能把柴打回家,她有了柴烧,预示这个冬天很暖和。十月二十四,传说是马和尚过江的日子,这天若下雨,河里会涨水,马和尚过不了江,偷不到寒婆婆的柴,这个冬天就会暖和;如果这天晴,马和尚就会过江偷寒婆婆的柴,寒婆婆没了柴,这个冬天会很冷。
腊月二十三,传说是老鼠嫁姑娘之日。是日,户不舂碓、推磨,不推磨的理由是以免惊扰老鼠办喜事,而招致鼠害。有“你闹它一天,它闹你一年”之说。入夜,祭灶神,谓之“谢灶”,盛豆、草于灶旁,谓之“灶神马料”。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旧有“长工短工,二十四满工”之说。即日起,纤夫大多停止航运,开始打扫扬尘,将室内扬尘、蜘蛛网打扫干净,祈求平安。亲友互赠礼品,谓“辞年”。
腊月三十(月小为二十九)除夕,纤夫对过年特别讲究,年前购回对联,作“辞年”礼物,送给左邻右舍,因此农家张灯结彩,户户贴楹联,人人换新装。从午后开始,家庭“团年”陆续开始。团年饭极为讲究,差不多会倾其所有,万万不能缺少猪头、猪尾巴。席间,长者施钱于小辈,叫“压岁钱”。饭前,以猪头、猪尾祭祀家神、土地神、水神,并焚香化纸,正式团年时鸣放鞭炮。是夜,纤夫将从河沟里捡回来的树筒或树蔸放在火坑里燃烧,称“年猪筒子”,“年猪筒子”越大,预示来年年猪越大。此柴不烧尽,留一小截正月十五烧完。也有在正月初三将没烧完的送往菜园,据传“可消虫灾”。是夜,人人要沐浴,笑为“洗髁膝包”,有除旧迎新取个吉利之意。叫“穷痂痂去,富痂痂来”。
此外,还有“迎春”和“女儿会”俗庆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