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文化 酒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汾酒以晶莹剔透之色,纯正绵长之香,美味生津之味三绝,被誉为“仙酒”、“玉液”。长时间储存不浑不沉淀,且储存越久越绵冽可口。1916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几十年金牌不倒”。

汾酒的酿制,据杏花村的碑文记载,创始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相传山西是我国白酒的发源地,后来,白酒传入陕西,再传到四川、贵州,然后传向祖国四面八方。据考,杏花村汾酒首先由单纯酿造变蒸馏提纯,产生了酿酒业的一场革命。所以专家断言:汾酒的历史在我国酿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汾酒之所以浓郁芬芳,质量完美,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独特的水质、工艺和酒曲。

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傅山为杏花村的井水亲笔书题“得造花香”四个大字。当地百姓多年来也体验到,用这眼井的水煮汤即使釜底高温,汤水沸腾也永不溢锅,用壶煮水,经久不生水锈。

汾酒生产经过千余年的不断摸索,形成了汾酒生产的特有的“固体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二次清,清字当头,一清到底”的传统工艺。

汾酒生产所用的发酵“母体”——酒曲中,有一个适应汾酒生产的微生物系。现在保藏有汾酒重要微生物菌株二百七十四株。这些特有的微生物群,是历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汾酒品质优良的又一秘密武器。

《水浒》中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

竹叶青酒是汾酒的姊妹花,它同汾酒一样具有古老的历史。

《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宫廷御酒。

竹叶青酒是以汾酒为原料,配以陈皮、砂仁、当归、零陵香、公丁香等十余种名贵药材和蛋清、竹叶、冰糖浸泡而成。经科学鉴定,具有和胃、除烦、消食的功效。药随酒力,穿筋入骨,对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和关节炎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知名度不在汾酒之下。

当地老年人传说,古时候的竹叶青酒是单纯的竹叶浸泡的,以使酒色青黄。该酒饮用时清爽怡人,所以也叫竹叶酒或竹酒。

这使人想起汾酒过去也曾叫杏花酒。相传那时杏花村杏树如云,到杏花开放时节,连汾酒都带有杏花味儿。后来,于夏山的山洪暴发,冲淹了杏林。现在杏花村仅有的北门外的一棵古老的杏树,可能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可以想象,在很久以前,这里可能曾是竹林茂密的幽境。不知是什么变故,后来只留下寥寥几丛翠竹,反倒为人们平添了几分怀古之幽情。

茅台老家在山西

早在二百年前,山西盐商到边远的贵州省经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黔晋相距九千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在贵州用当地的水和玉米、大麦,采用汾酒的酿制方法造酒,没料到贵州的泉水独特,生产出的酒别具风味,从此茅台酒就成了山西盐商的私酿酒。当地诗人吟“家唯储酒买,船只载盐多”即指此而言。因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源于汾酒,因此就有了“茅台老家在山西”的说法。

把酒临风杏花村,他风道骨亦悠悠

俗语说,“好酒不怕巷子深”。杏花村的美酒也吸引了八洞神仙来此光临,众神饮酒后在一条大街各栽下一棵槐树。后来,这条街便被人们称为八槐街,如今的杏花村酒厂就坐落在此。

据悉“酒仙”李白也曾狂饮杏花村,如今,曾令太白“醉他无归心”的杏花村,仍满街美酒飘香。您若有雅兴,站在那杏花名园,把酒临风,数杯佳酿落肚,也一定会宠辱皆忘,乐不思归。

酒和醋是山西文化“物”的媒介,是生命追求的两个极点

山西除了杏花村的汾酒、竹叶青外,还有祁县“六曲香”,潞城“桑洛酒”、平顺“甘泉酒”、代州“黄酒”、太原“高粱白”等名酒。一个日本友人曾写道:“温和的气候水源,使山西名酒代出,成为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确实,吕梁地区出土的陶瓶、陶杯,西周时期出土的铜爵,现存省博物馆的“龙纹”见就都记载了这块土地上酒文化的悠久历史。

山西酒作为一种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物的媒介,和醋一样被山西的山山水水赋予了神韵。从汾阳杏花村酒厂到清徐老陈醋的作坊相距不足百里。”说来酒和醋也是“堂兄弟”,然而,酒创造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而醋的强身健体给予人类的是现实的物的境界。

中国士生土长的宗教要算道家与儒家了,道家的得道成仙与酒的关系有据可查,儒家的功名观与醋的实用也许有某种巧合。人们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功名在身时,外儒内道,而在野时外道内儒,可能与醋文化和酒文化的熏陶不无关系。从酒到醋虽说只有一步之遥,然而这是人类务实精神的回归。

酒与醋的外延,无论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还是沉淀,自有后人来评说。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打破两种文化的超平衡,在酒文化和醋文化的消长与回归中找到新的契机。期待山西古老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