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年节禁忌


春节,是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由于春节是旧历一年的开始,旧时人们普遍相信在此期间发生的某些事情,预兆着新的一年问的吉凶休咎。又由于春节时间最长——从除夕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从而形成了十分繁琐的禁忌。

除了春节外,其它传统的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天贶节等,也有一些禁忌。

建国后,许多禁忌已被淘汰,仅留存于老年人的记忆中;另外一些禁忌依然留存于民间,尤其在农村中有影响。

本文记述的是旧时陕西逢年过节期问的主要禁忌。

一、春节

在所有场合,忌讳说不吉利的话,如“鬼怪”、“死亡”、“背时”、“没钱”、“害病”、“破了”、“打了”、“完了”、“烧了”等。如果非说不可,则改换为另一种说法,如将“死了”改称为“走了”、“老了”、“升仙了”,把饺子破了说成饺子“挣了”,将“完了”、“没有了”改为“起了”等。如听见小孩说了不吉利的话,要及时制止。由于小孩说话时大人不一定在场,说了犯忌讳的话无法及时制止,所以还要在家中贴上写有“童言无忌”的红纸条。不能吵架、骂人。第一次外出只能说“发财”、“有福”、“富”等吉利话。

色彩尚红,忌白。因为丧事尚白,故为喜庆事所忌。但在旧时,陕西陕南、关中不忌白衣。《陇蜀余闻》云:“汉中风俗尚白,男子妇女皆以白布裹头,或以黄绢而加白帕其上。昔人谓为诸葛武侯带孝,后遂不除。汉中膝太守严其禁,十年渐以衰止。然西凤诸府俗皆然,而华州、渭南等处尤甚,凡元旦吉礼,必用素冠白衣相贺,则为武侯之说非也。”《临潼县志》云:“妇人虽浓妆亦必以白布饰其首。盖西方金也,山日太白,故多尚白,从来远矣。”春节期间,忌打破碗、碟、盆及其它器物,忌丢失东西。如果发生这些事情,就认为是不祥之兆。忌洗衣服被褥,忌穿破旧衣裳。忌动刀剪、针线。忌剃头,洛南县俗谚云:“剃头,死舅。”南郑县忌别人摸自己的头。忌讨账,认为此时讨账对债主与欠债人都不吉利。忌请医生看病,否则认为一年内经常要害病,经常找医生。忌外出遇见出殡者,如遇见,认为一年问诸事都会不顺心。

忌孝子拜年。孝子忌贴红纸春联。忌嫁出去的女儿在娘家过年。汉阴县吃米饭时,饭里不准泡汤,担心诸事会“泡汤”之故;忌食圆形锅巴,忌破“团圆”之故。以上禁忌,以初一、初二、初三为最严格。

此外,春节期间的一些特定日子还有特殊的禁忌。

正月初一,忌扫地,忌将灰土向外倒。这样作,是为了防止将新的一年间的“财气”或“运气”扫掉和倒掉。柞水县从门口向里扫三帚子。忌在别人家就餐。忌客人登门。不担水。忌蒸馍,因为蒸馍会生汽,以免在新的一年间“生气”。永寿县忌吃蒸馍,认为会患腹疾。忌打浆糊、搅团,古俗认为初一是鸡的生日,打浆糊和搅团会糊住鸡的眼睛。今天许多人解释为打浆糊会使小孩变糊涂,不聪明;打搅团会使家中是非增多。柞水县忌初一、初二、初三在外面倒水,以免新的一年内请人干活时会下雨。

正月初五,叫“破五”。忌向邻居借东西,如不得已,要以物易物。水与火不可外借,因为失去水、火就等于失去生命。不可向地下泼脏水。因为诸神在家,以免玷污了他们。宜君县在破五之前禁止妇女往来。破五这一天,一定要吃饱肚子,《延绥镇志》云:“五日饱食,谓之‘填五穷…。此日忌出门,忌来客。现在破五之习俗已经改变了内容,犹如年气已过,可以恢复往常了。俗谚云:“年过初四五,缺肉少豆腐。”就是这个意思。

正月初七,也叫“人日”、“人胜节”,陕西也称之为“人齐节”,相传此日是人类的生日。忌阴,《乾州志》云:“人日,晴,人安。”忌来客,忌远行,有“七不出,八不入”之说。

正月初八,叫“谷日”。忌阴,《乾州志》云:“八日属谷,晴,年必丰。”忌行人返家。

正月初十或十二,为“老鼠嫁女日”《延绥镇志》云:“十日名老鼠嫁女,是夜家人灭烛早寝,恐惊之也。”《临潼县志》云:“十一日夜不张灯,十二日厨不动刀,谓之‘鼠忌’。”

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元宵节”。由于此日夜间有观灯活动,故又称“灯节”。一些地区有让新婚女子躲灯的习俗。汉中新婚女子必须在正月十三赶回娘家或去亲戚家住几天,过了正月十六才可回婆家。俗谚云:“正月十五不躲灯,瞎了婆婆双眼睛。”得这样连躲三年。《中部县志》亦云:“元宵迎女归宁,谓之‘避灯’。”此日忌阴,阴则歉收。

二、其它节日

正月二十日,叫“天穿节”或“补天补地节”,是陕西特有的民间节日。《同官县志》云:“此日以红缕系饼饵掷之屋上,谓之‘补天’。”妇女停针一日。

正月二十三日,是“太上老君出殡日”。旧时,延长县作纸人为太上老君带孝,白水县夜放灯火如元宵。延安俗谚云:“大忌二十三,太上老君不出庵。”《同州镇志》云:“禁不得食米,或禁三数日,惧病疳。”《韩城县志》日:“二十三月,作佛事,忌用刀斧,恐伤佛故也。”

二月初二,叫“中和节”、“龙抬头”,是中国农村的传统节日。城固县忌担水,忌扫地,忌锄田。因为担水会惊动水中的龙,扫地扬尘会损害龙的眼睛,锄田能碰伤龙的鳞甲。丹风县忌烙馍,只能蒸馍。全省妇女停针一日,恐怕刺伤了龙的眼睛。
清明节与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合称“三冥节”。宝鸡忌见棉花,认为见了棉花会患头病,妇女停针三日。

四月初八,叫“浴佛节”,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一些地方禁屠割一日。

五月初五日,叫“端午节”、“端阳节”、“夏节”。旧时,人们认为是凶日,所以要佩戴香包。宜君县给牛、马、鸡、犬都要戴。据说香包有“驱鬼避邪”的功能。人们于此日挂蒲艾、喝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城固等县忌坐门坎,据说坐了会长痔疮。

六月初六,称“天贶节”、“迎女节”、“虫王节”、“晒衣节”。《咸宁县志》云:此日“出书籍衣服以晒,俗谓虫不啮”,因而忌雨。另外,俗谚云:“六月六日雨,菜根遭虫蛀。”

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俗信鬼于此日出来活动,故亦称“鬼节”。除上坟外,忌出行,以免遇到鬼。

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秋节”。民间于此日夜间祭月、赏月,因而忌阴雨。另外,《临潼县志》云:“中秋有雨,次年元宵必阴”,主年景不好。

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禁屠宰。

九月九日,叫“重阳节”。旧时,视这一天为凶日,因而有登高避祸的习俗。宜君县群众在一清早就登到附近的山头,直到下午才能回家。

冬至节,也叫“冬节”,忌不吃饺子,俗信否则会冻掉耳朵。忌吃不饱,俗谚云:“冬至吃饱饭,一冬不咳嗽。”华县在辛亥革命后到建国前,一些私塾要于此日停课,祭祀孔夫子和文昌帝君。

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禁忌与春节大体相同,如忌说不吉利的话,忌哭闹,忌打破碗碟,妇女停针等。另外,女子此日忌吃娘家米,商南俗谚云:“三十吃了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忌夜里在大门外叫人。若有人叫不答应。蒸年馍时,忌邻家妇女来借东西或生人来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蒸出的馍皮子不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