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第四章第五节


第五节 社会适应

一、设置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因为适应能力高低对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丝毫不亚于身体健康状况和知识掌握状况的影响。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下,对学生的关注基本上都集中在学生的运动能力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之后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体育课程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是被漠视的。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发展,但体育课程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大多数体育项目只能在“社会”环境即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和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例如竞争、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突变、角色和角色转换、赞扬、批评、成功、失败、规范、处罚……,从而不断增强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社会适应列为独立的一个学习领域。

设置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如下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增强学生调控自己行为和态度的能力

这里说所的规范主要指与学生体育行为有关的各种规范,包括运动规则和其他约定俗成的各种体育规范。由于体育规范是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比赛的条件,因而,只要学生一旦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他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规范的约束。在规则、裁判或舆论等作用下,学生的规范意识会逐渐增强,学生将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由于体育活动中形成的规范意识有助于学生一般行为规范意识的形成,这就使得体育学习对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有助于学生法纪观念的形成。因此,设置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将有助于教师更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规范意识的培养。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克服障碍(如阻力、困难等)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体育学习过程与学生的生长发育同步,因而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运动方法日益丰富、运动能力不断提高、运动技能逐渐熟练的特征。与人生其他阶段特别是中老年阶段的体育活动相比,学生阶段的体育活动更多地表现出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和提高的特色。但是,如果教师只是把体育课单纯地视为运动技能的传授,缺乏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意识,体育学习的作用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见案例六)。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区别于其他许多课程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体育课程学习的集体性。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舍弃了集体,体育课程的多数内容将不复存在。例如,如果取消了集体,几乎所有的球类运动也就消失了;如果没有对手,很多以单人为基础的运动项目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行为具有特别的、其他课程学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团队精神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遗憾的是,在过去学科中心课程观指导下的体育课程模式中,极大地忽视了体育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上的作用。虽然体育一直在自发地发挥着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作用,但由于它很少被体育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和运用,因而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程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培养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是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主要目标,因此,这一领域的设立将使教师更有意识地去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和变化,从而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要求落到实处。

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内容说明

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了解并获得如何使自己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不断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根据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特点,本领域确定了两方面的学习内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前者属于与他人和社会共处的能力,后者属于终生学习的能力。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群体生活中通过交往发生、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现代社会中,基于家庭血缘形成的人际关系由于家庭的小型化而变得越来越简单,由于社会联系日益扩大形成的人际关系却变得越来越复杂。能否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是否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已成为构成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个人生活和事业发展的意义也日益显得重要。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本学习领域的目标之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培养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2)形成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3)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4)具有关注个人、群体和社区健康的意识与能力等。

(1)培养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目前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不少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对家庭或成年人(教师)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陌生的环境,很多孩子可能会束手无策,表现出不善于与人交往。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通过让水平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集体活动与单独活动的区别”,引导学生建立与他人和集体的联系,逐渐形成和发展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培养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与同龄人的平等合作交流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因,因此,参加各种集体游戏和体育活动,有助于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与集体融为一体,自觉以集体的规范约束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互相影响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合作和参与竞争,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只有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经常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如何面对社会,使学生逐渐形成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态度,正确地对待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体验尊重和被尊重的感受。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要求水平一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

另外,与他人和集体和谐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还需要具有心理相容的品质。心理相容是指个人对他人行为表现出的一种包容性,以及集体成员间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求同存异、协调一致的状态。体育教学中的班集体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心理相容的心理品质。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脱离单独游戏生活时期,开始进入团体游戏生活时期,但此时学生的自我中心观念较强烈,在交友时,往往以邻居、同伴、同桌等天然联系作为择友的条件。学生在班级中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一种孤立存在的状态,只有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通过教师的媒介作用最后形成班级形态(班集体)。由于体育活动和游戏活动主要是在开放的时空中进行的,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组合的状态中,这使学生相互之间增加了交往和了解的机会。另外,在体育活动和游戏过程中,班集体成员之间也更容易表现出交往的纯洁性和坦诚性,更易于建立起友谊和信任。

(2)形成强烈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中的团队也是多种多样的,班级、小组、教学比赛中临时结成的队(组)等等,都构成了团队。在集体项目中,团队更是体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体育活动非常有益于团队意识的形成。

团队精神需要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不仅是一种心理、思想品质,也是一种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精神渗透在角色之中,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好所承担角色的人,就被认为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体育活动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角色类型。前者如球类团队中前锋、后卫、中锋,以及队长、队员、裁判、教师(教练)……,后者如某些团队中常有的“任务专家”和“社交专家”,从而为学生学习和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合作意识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水平二学段开始,就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并在水平四学段要求学生“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

中国文化历来有注重集体价值的传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学校体育的任务中只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讲勇敢顽强而不讲竞争。然而,学校体育中的竞争不应过分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不要分出3、6、9的等级,应该强调积极进取、敢于拼搏、永不停息的精神。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水平五学生能“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和“正确处理'场上对手'与'场下朋友'之间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体育道德是人们据以调节体育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除了部份通过规则等明确规定下来的准则和规范之外,体育道德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调节着人们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关系:一是道德的自律作用,二是道德舆论。

与依据规则通过裁判强制性地调节人们体育行为的方式不同,体育道德作用于人的内心,它更多地是通过个人的道德判断和自我调节来影响人的体育行为。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对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和作风进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良好道德风尚的影响,让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学会识别什么是符合或违背体育道德要求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养成自觉维护体育道德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水平四学段开始,要求学生“……,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并对水平五学生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4)具有关注个人、群体和社区健康的意识与能力

回顾中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我们可以注意到:传统的体育课程始终倾向于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人格的完善,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群体和社区体育与健康责任感的问题。这不但与学校体育“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服务”的任务相悖,而且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要求学生从小养成健康意识、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还从水平一学段开始,就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关心他人”,并对水平三学生进一步提出要求:“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要求水平三学生“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系”和水平六学生“关心社会的体育与健康问题”,以增强学生的群体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使学生逐步养成关心、维护群体和社会健康的能力。教师应采用组织或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的有关活动、让学生作小型社会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群体和社区健康与个人健康之间的联系,理解在体育与健康问题上个人和国家分别应承担的责任,并了解相关的法规制度。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本”正在取代“资本”而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掌握信息资源的程度日益成为区别人的社会地位并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工业化社会初期,人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几乎可以受用终生,而在当代,绝大多数知识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这就要求人们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但要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掌握终生学习所需要的学习途径与方法。

相对其他科学领域而言,虽然运动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速度要慢得多,范围也小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足以让他受用终生,而且也很难找出一种可以适应7岁到70岁年龄人士体育需要的、可以让人终生受用的运动方法。因此,要让学校体育学习能为终生体育服务,除了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体育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体育学习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体育活动实践发展认识、支配自己身体的能力,掌握必要的运动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内容在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两个学习领域中已作了详细的说明;另一个方面就是了解并运用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资源的能力,包括认识和获得资源的能力、评价能力及利用资源的能力。

(1)认识和获得体育与健康资源

体育与健康资源是指能够用于为个人、社区体育与健康服务的一切知识、信息和物质资源。前者主要以文字、音像或其他形式保存在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体上,同时也通过体育教师、体育与健康指导者予以保存和传播;后者主要是指各种用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任何个人能够拥有他所需的全部体育与健康资源,更没有人能够在学校期间就了解他一生所需要的全部体育与健康资源。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让学生去了解这些资源,但可以而且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获取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例如,一个有体育需求的人应该知道他可以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进行他需要的体育活动,可以在什么地方获得他所需要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指导,什么机构可以帮助他去参加一次野外运动或旅游……。因此,学生必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意义,了解获取体育与健康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并以适当的方式去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这样,当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才能够根据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需要去选择和获取必需的资源。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水平三学段开始,就要求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

(2)评价体育与健康资源

过去一个多世纪中,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人类的知识呈几何级数膨胀。来自不同方面的各种信息每时每刻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大脑。人们需要评价这些信息,也需要评价这些信息的来源,以建立和完善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从而提高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效率。

人们总是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比较来对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的,在体育与健康领域也同样如此。例如,学生会对他接触过的报刊体育栏目或电视体育作出判断:“某某报纸的体育消息比较快,”“某某电视台的体育评论员讲得比较精彩”……。一旦他有了这样的判断,在以后的时间他就可能有意识地选择阅读某报或收看某台的体育消息。又如,学生会对他接触过体育老师进行比较──有时这种比较是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而进行的,学生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某某老师的动作真棒,”“某某老师上课同学们很愉快”……,这种认识会直接影响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和学习结果。

青少年学生的这种自发的判断很可能会由于从众心理、知识不足或情感方面的原因而发生偏差,而且在这种自然发生的判断过程中,判断能力和技巧的提高是无序而缓慢的。教师有意识指导下的评价实践则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结构,从而提高自己评价体育与健康资源的能力。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水平四学生学会“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3)利用体育与健康的资源

德拉克(Drucker)曾指出:“在知识社会,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生存。”对于体育与健康学习而言,仅仅知道这些资源是不够的。正如你可以把足球的技战术要领、规则等等背得滚瓜烂熟,但很少甚至从来不接触足球,那你永远也不可能学会踢足球;你可能知道很多体育或健康网站,并且还知道他们的排名顺序,但却从来没有登陆过它们,那你还是无法利用这网站。了解、评价体育与健康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服务。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获得实际经验。因此,教师还要创造适当的机会和情景,帮助学生获得利用体育与健康资源的实际经验。

这里所说的利用是指信息资源的利用,利用信息资源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学习利用课堂以外的资源,不依赖教师去独立或合作获得、发展有关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这种学习的结果可以是不确定的,但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经验。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别要求水平五和水平六学生“具有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和“选择和利用互联网资源为体育与健康实践服务”。

三、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实施建议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社会适应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全新学习领域。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提出了一些与过去“常规”体育课不同的新问题。

1.不同水平阶段社会适应领域的学习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还不十分习惯在学校这个“社会”中生活,也不熟悉这个社会中的种种规则。同时,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体内新陈代谢过程比较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充满朝气,特别喜欢在体育活动中开展竞赛以显示自己的力量,但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比较低,往往不知将多余的精力用到什么地方,所以常常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甚至触犯“规范”的事。让他们通过体育活动和游戏逐渐熟悉游戏规则,逐渐理解并服从有关的行为规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独特功能。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小学阶段,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行为。”

进入中学以后,学生越来越寻求友谊,寻求“社会”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社会联系也越来越复杂,班级意义之外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影响迅速增大,学生在不同场合扮演的社会角色也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角色意识、道德意识日渐增强,初步形成关于体育与健康问题的价值观念,这将对其一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增强和认知范围的扩大,学生的信息源也急剧增大,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在学生周围。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阶段,应注重学生对运动角色和体育道德行为的识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媒体中的体育与健康信息做出简单评价的能力。”

高中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已经十分接近成年人,这是理想、志趣、人生观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体育为他们提供了模拟成人社会的最佳情景,他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不仅会影响他们终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也会影响他们整个行为方式和人生态度。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在高中阶段,要关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全面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

在学科中心课程模式下,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主要关注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这种状况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厌倦。2000年,教育部对100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多数学生回答“不喜欢学校生活。”地处西部的宁夏灵武区在调查学生辍学情况时意外地发现: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不是经济上的,而是“学生找不到自我,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其实,大多数学生的厌学跟课程和教学问题有很大关系。”这种情况很值得我们思考:学生们本来是十分喜欢体育活动的,如果我们连以这样的活动为内容设计和实施的课程都不能让多数学生喜欢,我们的教育还能算是成功的吗?我们还不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吗?

导致上述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过去的教学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和感受。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立社会适应这个学习领域,就是要引导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可见的学习结果,如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等等,而且要十分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他们在学习中的全面表现,特别是他们的行为表现。这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据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是因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问题的态度、体育价值观、对各种规范的理解和认同、体育道德观等等,都只能表现在其体育行为之中。

3.大体育课程观与家校协作

要完成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坚决地脱离学科中心课程影响下高度竞技化的课程观,树立开放型的大体育课程观。开放型的大体育课程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以现代运动为核心的开放型学习内容,课内外结合的体育大课堂,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学习形式。

(1)以现代运动为核心的开放型学习内容

以奥运会项目为代表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表明了它们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因而世界各国都以奥运会项目为基础来构建本国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这也是传统体育课程深受竞技运动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学生毕竟不同于运动员,而且随着终生体育对学校体育影响的加深,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扩大体育学习范围,把各种休闲娱乐性的、反映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新兴的项目纳入体育课程学习中。这实际上也是对现代体育发展趋势和现代体育价值观的一种认同,一种更本质意义上的体育文化传承。

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过程中,体育活动会成为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共同参与、共同关心的内容,如野外活动,是体育课程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生存意识培养的一项活动,它必然会接触到卫生、安全、急救、包扎、野炊、定向、动植物的识别、攀爬、救生以及其他一些天文学知识(星座识别、看云识天气)、地理地质学知识(岩洞、火山、熔岩、断层、矿石、温泉)等等。这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课内外结合的体育大课堂

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关注的是教学计划以内的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仅仅是一种活动量的补充,是列入“每天一小时”的范畴之内的,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种时间概念上的延伸,从内容安排上它和体育课没有密切联系,教师对体育课外锻炼的要求也是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的。从课程改革的观念来看,学校所安排的“体育活动”是课的形式,是属于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整体学习中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个“体育活动”课有一个重新认识。“体育活动”课应该是教学课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可以在这个时间完成课程学习需要的一些课外练习, 参加一些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治的活动。

在学校教育真正减负之后,学生有了充分的课余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课余体育活动应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选择,每个学生都将能在课余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除了学校根据本身特点发展的传统体育项目之外,现在的学校运动队训练方式很可能被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所替代。因为学校运动队是学校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进行择优选拔的一种训练形式,它是基于竞技运动的特征而产生的,因而参加进来的学生既有主动爱好的,也有被动进入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以竞技为主,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完全一致。俱乐部形式则完全不同,参加任何一个俱乐部的成员均是自愿的,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各种俱乐部活动做出自己主观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需要,如减肥、形体、力量、康复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俱乐部进行活动。因此,这种俱乐部的活动形式必将从社会发展波及到学校之内,并且在学校内得到飞速的发展,成为学生生活中最频繁接触的场所。

(3)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学习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不是单靠每周两三节体育课就能完成的,那种封闭的、仅在校内体育课堂上锻炼身体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是落后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它也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让学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

根据活动的场所和实际组织者的不同,家校合作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和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具体有以下几种作法:

①体育家庭作业

体育课也要布置“家庭作业”?这不是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吗?其实正相反,许多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减负”以后,确实是有了较多的空闲时间,而这些空闲时间如何去使用的问题却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减负以后的学生在没有很好的帮助和指导下,往往会把这些过剩的精力用于其它的地方,如游戏机房等娱乐场所。因此,一些学校通过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个人或集体的体育活动,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有的学校还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体育作业,一方面可以增加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接触和了解,另一方面家长藉此也参与了身体活动,形成了一种家庭体育活动的氛围。这种做法很符合两代人的心理需求,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有力的支持。

②“亲子活动日”

一些学校双休日实行场地开放,学校组织或欢迎学生携父母同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则可以把体育课堂上学会的各种运动技能与家长一起共享。这种做法不仅是家庭内部的交流,更形成了社会人群的相互交流,即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在一起利用闲暇进行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体育活动时间上的弥补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过程。这种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达成非常有好处。我们也可能从有关资料中看到,国外许多家庭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都会全家出外旅游或做短距离的郊游活动,并形成习惯,可见目前我国的这种亲子活动形式是确有裨益的。

③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学校与社区利用各自体育活动设施进行互补,是充分开发体育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社区体育活动局限于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但从发展趋势来讲,学校是社区构成的一部分,学生又是社区成员中的一分子,如何充分发挥社区体育设施对学生健康生活的促进作用,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上海有些学校采取和社区挂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体育活动,如健身操、舞蹈、小型体育运动会等;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去进行体育活动的宣传与表演,把体育课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奉献给社会;还有的学校以学校为中心与街道合作,开展了学区体育活动。教师也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对社区有关体育与健康的状况进行调查,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这些做法对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都有很好的作用。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大城市中,一些社区配有专职的体育健身指导员,负责对社区的各种体育设施的使用方法、安全措施等进行现场的指导与帮助,他们大多受过专门的培训,是一支为社会体育服务的专业化队伍。一些学校在发挥这支专业化队伍作用方面有些很好的经验,如聘请他们在社区内组织一些课余的训练工作、或者聘请他们在社区范围内对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做些监护工作或组织工作等,这些做法对于解决体育资源不足和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都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