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全称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Afgh)。国土面积65.23万平方公里。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扼南北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境内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四,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平均海拔 1000米。全国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主要河流有阿姆河、赫尔曼德河、喀布尔河和哈里鲁德河。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2992.90万人。普什图族约占总人口的40%,塔吉克族25%,此外还有乌兹别克族、哈扎拉族、土库曼族、俾路支族和努里斯坦族等二十几个少数民族。98%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属逊尼派,其余为什叶派。普什图语和达利语(即波斯语)为官方语言,其它地方语言有乌兹别克、俾路支、土耳其语等。
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前600~前530,前559~前530在位)远征时并入波斯。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后,阿富汗地区并入其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三分,阿富汗地区又转属于东部的塞琉古王国。前246年左右,位于阿姆河与兴都库什山间(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特一世(Diodotus I,前285~前239,前255~前239在位)脱离塞琉西王朝,建立了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即中国史籍所称的大夏、吐火罗等)。前140年,大约原驻于河西走廊的月氏被匈奴所败,遂西迁至阿姆河领域,并征服巴克特里亚,并建立了贵霜帝国,最强盛时西起咸海、东至葱岭,横跨中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公元3世纪后,贵霜帝国分裂为若干小国。5世纪上半叶,被从北方袭来的恹哒所灭。
627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Tong Yabghu Qaghan,?~627)派其长子在吐火罗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657年,中国唐朝征讨西域,西突厥灭亡,吐火罗的突厥王朝向唐称臣,唐置月氏都督府。8世纪初,被阿拉伯人征服。751年,怛罗斯之战后,葱岭以西的西域诸国尽皆归于阿拔斯王朝(此后中亚地区逐渐伊斯兰化,直至今日)。821年,阿拉伯阿拔斯朝呼罗珊总督塔希尔(Tahir ibn Husayn,?~822)建立了塔希尔王朝,领有中亚、河中、阿富汗地区,虽然在名义上臣服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但在实际上独立行使权力。867年,锡斯坦省军队统帅亚库布(绰号萨法尔,Ya‘qub ibn Laith al-Saffar,840~879)起兵建立萨法尔王朝。873年,萨法尔灭塔希尔王朝,领有伊朗大部、河中、阿富汗、印度西部。
900年,萨法尔王朝为萨曼王朝所灭。962年,呼罗珊总督阿尔普特勤(Alp Tigin,961~963)建立伽色尼王朝,占领阿富汗。十世纪末,灭萨曼王朝,相继得到中亚与伊朗各一部分、印度河领域北部。1150年,古尔人向伽色尼进军,攻克伽色尼后占领全阿富汗,随后向印度进军。1215年左右,古尔王朝被兴起于河中的花剌子模苏丹国所灭。1220年,花剌子模被蒙古灭亡,以后阿富汗相继为蒙古汗国、伊儿汗国以及附属于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权统治。1342年,原本就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克尔特人宣布独立,建立克尔特王朝,据有赫拉特和东呼罗珊。14世纪,受帖木尔帝国统治。17世纪,被莫卧儿帝国统治。1747年,建立阿富汗王国,一度强盛。19世纪后,国力衰落,成为英国和沙俄角逐的场所。1919年阿人民打败英国的第三次入侵,获得独立,以8月19日为独立日。1933年查希尔(Mohammed ZAHIR,1914~ ,1933~1973在位)继承王位。1973年,前首相达乌德(Mohammad DAOUD,1909~1978)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查希尔王朝,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国,并成为阿富汗首任总统(1973~1978在任)。1978年4月,阿人民民主党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达乌德政府,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相继扶植了卡尔迈勒(Babrak KARMAL,1929~ ,1979~1986在任总统)和纳吉布拉(Mohammed NAJIBULLAH,1947~1996,1987~1992在任总统)政权。1987年12月改国名为阿富汗共和国。1989年2月,苏军全部撤出阿富汗。1992年4月,纳吉布拉政权垮台,游击队接管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1996年9月,塔利班攻占首都喀布尔,建立政权,1997年10月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9·11”事件后,塔利班政权在美军事打击下垮台。在联合国主持下,启动战后重建“波恩进程”。2001年12月,成立临时政府。2002年6月,成立过渡政府。2004年1月,颁布新宪法,定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10月,卡尔扎伊(Hamid KARZAI,1957~ ,2004~ 在位)当选首任民选总统。2005年9月18日举行了全国及地方议会选举。12月,阿新议会成立。“波恩进程”结束。
阿富汗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人名的基本形式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相同。男子和女子的名字在构成上略有不同。男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本人名,一部分是伊斯兰教圣者名,如阿富汗塔利班领袖穆罕默德·奥马尔(Mohammed Omar,1959~2011),“穆罕默德”(Mohammed)是本人名,“奥马尔”(Omar)是圣者名;阿富汗女子只有本人名,一般不用圣者名,如阿富汗田径运动员梅波巴·阿迪亚(Mehboba Ahdyar,1988~ ),等等。阿拉伯人名至少有两节,多的有三节、四节或更长的,包括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家族名、部落名等。原本阿富汗人并没有姓氏,在与国际社会交流过程中,名字的最后一节往往被西方人当作姓氏。渐渐地,阿富汗人也开始使用“姓氏”。其“姓氏”一般由父名、祖父名、家族名、部族名组成,部族名排列在后,而且是不变的,如阿富汗内阁部长穆罕默德·尤素福·普什图(Mohammad Yousef PASHTUN,1946~ )名字中的最后一节“普什图”(Pashtun)为部落名称。
阿富汗三大姓氏为:赫瓦贾(Khwaja)、穆罕默德(Mohammad)、艾哈迈迪(Ahmadi)。
阿富汗人在互相称呼时,一般只称姓或名字加职衔,在正式的文书中一般要写姓名的全称。职衔主要有苏丹(Sultan)、汗(Khan)、沙阿(Shah)、大毛拉(Maulawi)等,已失去原有含义,逐渐转化为现代阿富汗人姓名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对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Omar,1959~ )要称“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毛拉(Mullah Mohammed Omar)。
原本阿富汗妇女没有姓氏,所以结婚后也没有改名改姓的情况。现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妇女结婚后也会像西方妇女那样改用夫姓,如卡尔扎伊的妻子珍纳特·克罗伊辛·卡尔扎伊(Zenat Quraishi KARZAI)名字中的最后一节“卡尔扎伊”(Karzai)即为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