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全称芬兰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Finland,芬兰语:Suomen Tasavalta,瑞典语:Republiken Finland)。
地理:国土面积为33.81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海岸线曲折,长达11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至700米。位于西北部的威边界的哈尔蒂亚峰(Haltitunturi)海拔1328米,为全国最高点。中部为200至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达2600万公顷,人均林地5公顷,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湖泊约18.8万个和岛屿约17.9万个,故有“千岛之国”与“千湖之国”之称。南部的塞马湖(Saimaa)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境内第一大湖。国内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凯米河(Kemijoki)全长512 公里,是境内最长河流。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522.34万。芬兰族约占总人口的92%,瑞典族占6%,还有少量萨米人(又称拉普人)。约有8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其余信奉东正教等。芬兰语和瑞典语同为官方语言。
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12世纪前,为原始公社社会时期。由于这里湖泊众多,沼泽遍地,他们便自称为“苏奥米人”(Suomi) ,但是周围的部族仍旧继续把他们叫做“芬人”(Finn)。1154年,瑞典国王埃里克九世(Erik IX,1120~1160,1150~1160在位)将基督教带入此地。瑞典人征服了这一地区后,在其名称“芬人”后面加上“兰”(land,意为“××之国”),称为芬兰(芬人之国) 。1581年起,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808年,在瑞典与俄罗斯的大北方战争中,瑞典失败,此地被俄罗斯占领,遂成为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1917年12月6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宣布独立。1919年,成立共和国。1939年,爆发芬苏战争 。1940年,芬兰被迫同苏联签订了向苏联割让领土的芬苏和约。第二次世界大期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参与了对苏战争 。1944年2月,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1944年至1945年,在拉普兰之战中,将德国人赶出了本国的北部地区。1948年4月,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55年,加入联合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1995年,加入欧盟。1995年,加入欧盟。1999年,加入欧洲经货联盟(欧元区)。2002年1月,欧元正式在芬流通。
早先的芬兰人只有名字。人们称呼时一般是名字,有时为了区别也会加上地名或地理名称最为后缀。大约在1200年至1800年间,芬兰还在瑞典统治之下,瑞典国王派了几名男子到芬兰去管理森林,这些人都赐予“坎加斯”(Kangas/Kangas)的姓氏。森林是根据看林人的姓氏命名的,所以每年向瑞典政府报告森林情况时,必须在自己姓氏坎加斯的前后加上前缀或后缀来进行区别。这些看林人与当地的芬兰人结婚生子,生下的孩子所用的名字就是在“坎加斯”(Kangas/Kangas)的前后增加缀词,或者直接组合成新的姓氏。乐队指挥尤哈坎加斯(英语:Juha KANGAS,芬兰语:Juha KANGAS,1945~ )、贝斯手凯—佩卡坎加斯迈基(英语:Kai-Pekka KANGASMAKI,芬兰语:Kai-Pekka KANGASMKI,1985~)等。
大部分芬兰人是没有姓氏的,人们采取名字加父称(即父亲的名字+后缀)的方法来称呼。父称就是在父亲的名字后面加上“-nen”(意为“儿子”,译作“宁”),女性则加上“-dóttir”(女儿,译作“多提尔”)。这些父称在功能上与“姓氏”是一样的。因此,芬兰人的父亲和儿子的姓氏是不一样的。这种形式从本质上讲,属于“父子连名”的姓氏。进入20世纪后,这一传统才逐渐改变。1921年,芬兰政府颁布《姓名法》,严正声明公民的姓名受法律保护,并由专门机构管理姓名档案,监督姓的使用。若发现非法使用他人的姓,可向法庭起诉。若要改变姓名或增减自己的名字,必须向当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核准后并在地方报纸上声明,才能向户籍机关登记备案,方始生效。1929年,芬兰颁布一项法律,要求人们使用永久姓氏。
此后芬兰人的名字必须有一个姓氏和1至3个名字,名字中的第一个名字为教名,因此正式的人名结构为:教名+自选名+姓氏,如兰的人名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氏,如作家托伊沃佩卡宁(英语:Toivo Richard PEKKANEN,芬兰语:Toivo Richard PEKKANEN,1902~1957);也有些人的自选名不止一个,如历史学家卡尔埃米尔费迪南德伊格内修斯(英语:Karl Emil Ferdinand IGNATIUS,芬兰语:Karl Emil Ferdinand IGNATIUS,1837~1909);现在,更多的人会省略自选名,如作家海尔维哈马莱宁(英语:Helvi HAMALANEN,芬兰语:Helvi HMLNEN,1907~1998)。
芬兰人的名字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本民族的词汇,如冬战老兵和作家翁尼帕拉斯特(英语:Onni PALASTE,芬兰语:Onni PALASTE,1917~2009)的名字“翁尼”(Onni/ Onni)意为“运气”或“财富”;二是来自基督教圣徒或历史名人的名字,如摔跤运动员哈坎埃里克尼布卢姆(英语:Hakan Erik NYBLOM,芬兰语:Hkan Erik NYBLOM,1981~ )的教名“哈坎”(Hakan/ Hkan)取自瑞典国王卡尔一世红头发哈坎(英语:Hakan the Red,1040~?,芬兰语:Hkan sit punainen,1075~1079在位瑞典国王)的名字;三是来自其他国家或民族,如作家汉斯阿斯拉克古托姆(英语:Hans Aslak GUTTORM,芬兰语:Hans Aslak GUTTORM,1907 ~1992)的教名“汉斯”(Hans/ Hans)是源自德语的教名,意为“约翰的儿子”。此外,芬兰还有一部分人使用复名,如作家(尼尔斯—阿斯拉克瓦尔克帕(英语: Nils-Aslak VALKEAPAA,芬兰语: Nils-Aslak VALKEAP,1943~2001)。
芬兰人的姓氏最早出现在13世纪,是由瑞典的森林管理人带来的。到了16世纪,东芬兰人的姓氏已经成为人名中世袭的构件。1921年以后,法律规定姓氏是人名中的必要构件。芬兰人最早的姓氏来自于职业名称。后来的姓氏主要有两个有两个来源:一是源于父名的姓氏,早期的芬兰人有父子(女)连名的习俗,即父名字后面加上“-nen”(意为“儿子”,译作“宁”),女性则加上“-dóttir”(女儿,译作“多提尔”),作为孩子的名字的一部分,后来引进了姓氏,最早的姓氏就是把父名变成了姓氏,这些姓氏一直用到现在,如赛车运动员哈基宁(英语:Mika Pauli HAKKINEN,芬兰语:Mika Pauli HKKINEN,1968~ );另一个是源于农场或房产的名称,一般情况是是在主人的名字后面加上“-la”这样的后缀,如政治家米克尔埃米尔奥库拉(英语:Mikkel Emil AAKULA,芬兰语:Mikkel Emil AAKULA,1879~1955)的姓氏“奥库拉”(Aakula/ Aakula)意为“奥吉(Augie)的农场”。还有一些人使用复姓,如艺术家和建筑家亚力克山特里阿霍拉—瓦洛(英语:Aleksanteri AHOLA-VALO,芬兰语:Aleksanteri AHOLA-VALO,1900~1997),等等。
芬兰大三大姓氏为:科尔霍宁(Korhonen/Korhonen)、维尔塔宁(Virtanen/Virtanen)、涅米宁(Nieminen/Nieminen)。
芬兰法律规定,女性结婚后可以改姓夫姓,也可以保持父姓,如政治家绍利万纳莫尼尼斯托(英语:Sauli Vainamo NIINISTO,芬兰语:Sauli Vinm NIINIST,1948~ ,2012~ 在任总统)的两任夫人玛丽亚—利雅尼尼斯托(英语:Marja-Leena NIINISTO,芬兰语:Marja-Leena NIINIST,?~1995)、珍妮叶林娜郝吉奥(英语:Jenni Elina HAUKIO,芬兰语:Jenni Elina HAUKIO,1977~ ),一位改用夫姓“尼尼斯托”(Niinisto/ Niinist),一位就没有改姓。
子女可以继承父母双方中的任何一个姓氏,但是人们一般都会选择继承父姓,如科技型创业者和音乐家马尔科阿赫蒂萨里(英语:Marko AHTISAARI,芬兰语:Marko AHTISAARI,1969~)用的就是其父亲政治家马尔蒂奥伊瓦卡莱维阿赫蒂萨里(英语:Martti Oiva Kalevi AHTISAARI,芬兰语:Martti Oiva Kalevi AHTISAARI,1937~,1994~2000在任总统)的姓氏“阿赫蒂萨里”(Ahtisaari/ Ahtisa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