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人名


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语:Republik Indonesia),简称印尼。陆地面积为190.4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16.62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专属经济区)。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素有“千岛之国”之称,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较大的岛屿有爪哇岛(Java Island)、苏门答腊岛(Sumatra)、婆罗洲(Borneo)、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和苏拉威西岛(Sulawesi),岛群大致上可分为大巽他群岛(group Sunda Islands)、小巽他群岛(Lesser Sunda Islands)、摩鹿加群岛(Moluccas)和巴布亚(Papua)四部分。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接壤,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东北部面临菲律宾,东南部是印度洋,西南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总长5.47万公里。全国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活火山100多座。位于巴布亚省的查亚峰(Puncak Jaya)海拔4484米,是国内最高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岛屿山峰。河流一般不长,卡普阿斯河(Sungai Kapuas)河道全长约1143公里,除了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外,还是全球最长的岛上河流。位于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的多巴湖(Lake Toba)面积1130平方公里,是国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2.42亿,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Javanese people)占总人口的40.6%,巽他族(Sundanese people)占15%,马都拉族(Madurese people)3.3%,米南佳保人(Minangkabau people)2.7%,巴达维人(Betawi people)2.4%、布吉人(Buginese people)2.4%,以及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约有87.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9%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3.5%;印度教3%;佛教2%,以及儒教和原始拜物教等。民族语言和方言约300种,印度尼西亚语为官方语言。印尼语的字母与英语字母相同,都是26个字母,印尼语人名在拼写时与英语相同,所以本节印尼人名的外文括注,只用英文,而无需再印尼语。

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叶调(Yavadvipa)。公元3至7世纪,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国。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在爪哇建立了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Majapahit)封建帝国。中国人郑和(1371~1433)下西洋时经过此地,并在马六甲有外交活动。1512年开始,与葡萄牙做贸易。1602年,荷兰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1799年,东印度公司解散后,荷兰政府接管东印度公司管辖的殖民地,史称荷属东印度。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4年,日本允诺独立。1945年6月,苏加诺(Bung Soekarno,1901~1970,1945~1967任第一任总统)发表了《建国五项原则声明》;同年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之后在短短五日间,印尼全国都宣告脱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管治。“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一词源自希腊语,最早是指印度群岛,后来特指“东印度群岛”,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1949年11月,与荷兰签订《圆桌会议协定》,根据此协定,同年12月27日成立联邦共和国,参加荷印联邦。1950年8月,联邦议院通过临时宪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苏加诺被任为印尼第一任总统。1965年9月30日,发生“九三〇”事件,因部分军方高层意图推翻苏加诺政权,后事情败露反被处决,但苏哈托(Haji Mohammad Suharto,1921~2008,1967~1998任第二任总统)却侥幸未被处决。此后,苏哈托组织部队进行反共清洗和推翻苏加诺。1967年2月,苏加诺被解除总统头衔,苏哈托出任代理总统。1969年,苏加诺垮台,军队司令苏哈托任总统一职。苏哈托实行近30年的独裁统治,其家族积累了大量财富,直到1998年大规模的政治示威迫使苏哈托放弃政权。

印度尼西亚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各异,因而其姓名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大部分地区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人名最基本的形式与阿拉伯人的人名相同,即:本名+父名。伊斯兰教徒或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的地区(亚齐、加里曼丹、爪哇等),人们常用伊斯兰教名作为自己的名,如雅加达首都特别区首长阿里萨迪金(Ali Sadikin,1927~2008)、印度尼西亚政治家穆斯塔法阿布巴卡尔(Mustafa Abubakar,1949~)、亚齐省省长艾万迪优素福(Irwandi Yusuf,1960~ )等人的名字中采用了伊斯兰的教名。

爪哇族、巺他族人原先只有本名,后来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在本人名之后又加上了父名。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取名字时往往从梵文中取字。而现在大都信奉伊斯兰教,有些人就在自己的梵文名字前加上一个伊斯兰名字,例如前总统苏加诺的名字“苏加诺”(Sukarno)就是典型的梵文名字。

公元15世纪,大批婆罗门祭司因逃避回教的入侵,从爪哇岛迁移至巴厘岛,并引进了种姓制度。巴厘的社会承袭了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但不像印度那般的严格。低种姓的人可以和高种姓的人一起工作,甚至成为朋友。但是在正式场合,不同种姓的人必须使用适当的语言。高种姓的人用中、低种姓的语言,和中、低阶级的人说话,表示尊重;而低种姓的人则应该使用高种姓的语言与高种姓的人说话,以表示尊敬。所以古老的巴厘语言分高中低阶级三种,而人却可分为四种姓阶级。

巴厘人名结构为:种姓+排行+本名。从巴厘人名上就可知道,该人属于哪个种姓阶级,在家里排行第几等等信息。

巴厘种姓分为四个阶级:第一等级种姓为婆罗门(Brahmana),又称祭司阶级,因为只有婆罗门阶级的人可以荣任高阶祭司,且婆罗门的社会地位高于贵族(Satria)和武士(Wesia)等统治阶级。男性的种姓为“艾达巴古斯”(Ida Bagus),女性的是“艾达阿玉”(Ida Ayu)。第一位出生的不论男女皆名为“拉卡”(Raka)或“普特”(Putu),第二出生的叫“梅德”(Made),老三叫“乃约曼”(Nyoman),老四叫“克图特”(Ketut),老五又叫“拉卡”(Raka),以此循序重复命名。如著名画家艾达巴古斯梅德托果格(IDA BAGUS Made Togog,1913~1989),从名字便知此人属于婆罗门种姓,男性,在家排行老二。

第二等级种姓为贵族阶级(Satria),属于统治阶级的高位者;不分性别种姓名称都为“安纳克阿刚”(Anak Agung)、“德瓦”(Dewa)和“考克达”(Cokorda)。排行名字为老大“拉卡”(Raka),以下依次为“格德”(Gede)、“拉伊”(Rai)、“奥卡”(Oka)。如画家安纳克阿刚格德索布拉特(ANAK AGUNG Gde Sobrat,1912~1992) ,从他的名字中可以看到,他是使用的是贵族阶级的种姓“安纳克阿刚”(Anak Agung),在家排行老二,本人名为“索布拉特”(Sobrat)。

种姓的第三等级是武士阶级(Wesia),也属于统治阶级,出生排行同婆罗门。男性的种姓名称为“伊古斯蒂”(I Gusti),女性为“尼”(Ni Gusti),“古斯蒂”(Gusti)的意思为“领导者”。如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家伊古斯蒂乃约曼列姆帕德(I GUSTI Nyoman Lempad,1862? ~1978),从他的名字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他的种姓属于武士阶级,男性,排行老三,本人名为“列姆帕德”(Lempad)。

种姓的第四等级是平民阶级(Sudra),在印度社会属于奴隶,在巴厘却可和高阶级的人平起平坐。这个阶级没有姓氏,只有区别性别的符号,在名字前面加上“I”,表明这是男性的名字,而“Ni”则用于女性的名字前面。其本人名无论是男性或女性,每个人都将在出生顺序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名字,每4个名字为一个顺序周期。第一个孩子的名字是“瓦延”(Wayan),其简称“延”(Yan);第二个的名字为“梅德”(Made);第三个是“乃约曼”(Nyoman)或者“科曼格”(Komang)及其简称“曼”(Man)、“曼格”(Mang);第四个为“克图特”(Ketut),其简称“图特”(Tut)。如巴厘舞蹈家瓦延里姆巴克(Wayan Limbak,1897~2003),其本人名表明他是家里长子;印尼参议员乃约曼鲁达纳(Nyoman Rudana,1948~)的名字表明他在家中排行老三。如果超过4个孩子,则按照前面提到的名字顺序重复命名,如是第五个孩子,则被称为“瓦延巴里克”(Wayan Balik),意思是“另一个瓦延”。其余以此类推。

印尼人中也有既有名也有姓的,主要是米南卡保人和基督徒、华人等。米南卡保人由于长期处于母系社会影响的影响之下,人们常以母系家族名作为姓。基督教徒有的用家族名为姓,有的是接受西方洗礼时授予的西方姓氏。基督教徒或受基督教影响较深的苏拉威西岛居民,不分贵族和平民,一般都用基督教名,也有固定的姓。如妇女运动活动家玛利亚约瑟芬凯瑟琳马拉米斯(Maria Josephine Catherine MARAMIS,1872~1924)的名字中,“马拉米斯”(Maramis)是姓,其余3节都是名。

印尼的华人在保持中华人名的同时,也会起一个符合当地风俗的名字。如羽毛球运动员梁海量(Rudy Hartono,1949~ )等。

印度尼西亚人男子有互称“兄弟”的习惯,妇女往往互称“姐妹”;跟有身份的人打交道则以其正式头衔相称。封号和职称是印尼人称号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这部分人应该加上称号,如经济统筹部长布迪沃诺(Boediono,1943~)、既是博士,又是教授,在正式场合,他的名字应写成Prof. Dr. Boediono。

妇女结婚后一般要改姓丈夫的姓,克里斯蒂娜(Kristiani Herawati,1952~ )与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Susilo Bambang YUDHOYONO,1949~ ,2004~ 任第6任总统)结婚后,改名为安妮班邦尤多约诺(Ani Bambang YUDHOYONO)。

也有的地区或宗教,本身就没有姓氏,因此妇女婚后也无需改姓,如哈迪娜(Hartinah,1923~1996)与苏哈托结婚后,并没有改用丈夫的姓氏或本名,而仍然叫西蒂哈迪娜(Raden Ayu Siti Hartin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