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崇高的问候语


最崇高的问候语

教师节祝福语之崇高的敬词

  我虔诚得不敢寻觅词汇,因为"老师"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敬词。

  我是一棵绿树,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天的深情,地的厚爱,铭刻在我心里,生生世世,永不忘怀。

  老师,您还记得我吗?那个顽皮而不懂事的孩子。当您收到这张心意卡时,就想我又来到您的身边。您的教诲,是明朗朗的阳光,照在我的心田里,让我青春之花开放。

  老师,您启迪我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从此我读懂了每一瓣绿叶,每一片彩云,每一个浪花。

  敬爱的老师,素白的雪,是您的象征;献上为您编织的神圣光环,祝福您岁岁愉快,年年如意!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我们喜欢你,年轻的老师;您像云杉一般俊秀,像蓝天一样深沉;您有学问,还有一颗和我们通融的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别后,漫漫岁月,您的声音,总在我耳畔响起;您的身影,常在我脑中浮现;您的教诲,常驻在我心田。在今天这属于您的日子里,恭祝您平安如愿!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您的学生愿您永远年轻!

  恩师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育新苗。

  敬爱的老师,您的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我虔诚地祝福您:安康,如意!

  您给了我灿灿如金的生活真谛,经过岁月的.磨洗,弥久而愈明!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亦未必永垂千古;而刻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您的名字,将真正永存!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一切逝去了的方知其可贵------我怀念这您带我们走过的分分秒秒

  今天,在遥远的他乡,您的学生把您给予的昨天,折叠成记忆的小船,任其飘荡在思念的心湖。

  你的谆谆教导,是爱的清泉,将在我心灵的河床里,永远流淌。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祝您节日愉快!

  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愿欢快的歌声,时刻萦绕着您;愿欢乐年华,永远伴随您。祝您节日愉快!

  老师,我们诚挚的祝福,就像老树上的翠绿,浓浓密密,与岁月俱增!

  所有的思念,更融合着不尽的感激与敬仰,愿您的节日里洋溢着璀璨,平安!

  当我们采摘丰收果实的时候,您留给自己的却是被粉笔灰染白的两鬓白发。向您致敬,敬爱的老师!

  多想再一次注视您的目光,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多想再一次紧握您的双手,衷心道声"谢谢",用我所有的真诚。

  一份诚挚的祝福,代表一颗颗充满感激的心。愿您的喜悦,您的愿望,在您打开这小小卡片时能够同时满足!

  愿我的祝福像朵小花,永远盛开在这温馨的收获季节,替您时时刻刻点缀出欢乐洋溢。

  我们班有时难以管教,但我们真的敬爱您!

温庭筠词之《菩萨蛮》

  引导语:温庭筠,唐代人,字飞卿。后人称他为“温八叉”,据传其双手交叉八次,大作就会诞生。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温庭筠的名词《菩萨蛮》。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大家看一下这首《菩萨蛮》跟李白的《菩萨蛮》韵律就完全相同。开头两个七字句,后面都是六个五字句。开头上片灭、雪押入声韵,后面眉、迟押平声韵,下片开头两句押仄声韵,镜、映都押仄声韵,换一句话说,开头这两句,不是非要押入声韵的,押仄声韵就可以了。入声韵是仄声韵的一种。“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又换成了平声韵,这一点做法完全一样,把这个跟李白的《菩萨蛮》完全一致,但相比较跟《敦煌曲子词》里的《菩萨蛮》就完全不同了。

  下面我们鉴赏一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前两句为妇人娇卧未起之状,写富丽之人未起床时的仪容。“小山”指什么,历来是很有争议的,目前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沈从文先生的说法,沈从文在解放后一直从事古代服饰研究,他认为:中晚唐时,妇女发髻效法吐蕃,作“蛮鬟椎髻”式样,或上部如一棒锥,侧向一边,加上花叉梳子点缀其间。“当时于发髻间使用小梳有用至八件以上的。”“当成装饰,讲究的用金、银、犀、玉或牙等材料,露出半月形梳背,有的`多到十来把的。”“小山”句“即对于当时妇女发间金背小梳而咏。这一点,我表示怀疑。同学们想想,即使女子为了打扮,在头上用金玉小梳子放在头上,那睡觉不拿下来吗?头上那么多个小梳子枕在头下面睡觉么?所以,对这个我表示怀疑。

  我更赞成传统的说法,用小山,既可以指隆起的发髻,像女子把头发梳在后面,也有的是指屏山,即屏风。怎样解释这个屏风为什么会“金明灭”呢?古代人的窗帘不全是布的,有的是像竹片、木片能拉下来的卷帘那种,那种如果一放下来,它一缕一缕的竹片间是透风的,在外面的微风吹拂下,光线照在屏风上,样子就是一闪一闪的,在屏风上是重重叠叠画着的小山,再加上窗子里透出来的光线忽明忽暗,“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是鬓角。来表现这个女子的漂亮。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一句是这首词关键的地方。这两句是叙事,写女子起床后也懒得去梳妆打扮,懒起画蛾眉,画眉毛。弄妆梳洗,装扮,梳洗打扮,这里的无心梳妆来自于《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里适读ding(定),不读shi(是)。伯是女子对丈夫亲切的称呼。自从丈夫到东面出征打仗之后,自己的头发就像蓬草似的乱蓬蓬的在头上,难道没有梳妆打扮的像雪花膏、洗发水之类的东西吗?不是,谁有心去打扮呢?所以后代就从诗经的这段文字引导出一句话:女为悦己者容。女子是为爱自己的人打扮的,或者换一句话说,为自己心爱的人或者是为自己的丈夫打扮。既然丈夫去从军打仗了,从此以后自己就无心打扮了。这首词写女子对丈夫一往情深,因此无心打扮,正是继承了《诗经·卫风·伯兮》的思路。

  柳永就有“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也写一个女子懒得梳妆打扮的这种情景。后来,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有类似的描写:“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这个慵就是懒的意思,懒的起来梳妆打扮,跟温庭筠这一首表现的是一样的。

  她终于还是梳妆打扮了。“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女子梳头的时候,女子过去要把头发挽在后面梳成一个发髻。如果家里没有丫鬟没有别人来帮你梳的话,这个女子后面梳的怎么样,看不出效果来,需要拿两面镜子放在前后照一下。花面交相映,花是梨花镜,古代人称镜子叫梨花,镜子和人交相辉映。

  最后两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绣罗襦是自己的裙裤。双双金鹧鸪,这种绣是一种贴花绣,比较简单。双双金鹧鸪,女子的裙裤上绣着成双成对的鹧鸪鸟,是金色的,由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人的孤孤单单、形单影只。

  在20年前,主持江海诗词编辑部工作的时候,我们诗词协会有一个刊物叫《江海诗词》,我当长期主编,组织编辑部的工作。有一次就收到苏北一个女同志的信,她是一个刚刚丧偶的年轻女子,她写了一首诗,其中就有“开门怕见双飞燕”这样的句子。为什么,丈夫死了,自己看到燕子成双成对的飞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形单影只。所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双双反衬自己的孤单,暗示主题,振起全篇,这样也使得上文庸懒画眉迟梳洗都有一段怨情蕴蓄其中。本词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浓艳细腻绵密隐约”的特点。

  汤显祖就说:芟(shan)《花间集》者,额以温飞卿《菩萨蛮》十四首,而李翰林一首为词家鼻祖,以生不同时,不得列入。今读之,李如藐姑仙子,已脱尽人间烟火气。温如芙蓉浴碧,杨柳挹清,意中之意,言外之意言,无不巧隽而妙入。珠璧相耀,正自不妨并美。

敬徐志摩 -的诗歌

  林徽因那完美的新娘

  成了你一生的魂不守舍

  抛弃基本的生存

  怎能得到那不切实际的浪漫

  飘在空中的幸福

  终会摔得粉碎粉碎

  吃掉地上的渣

  也不会轻易毁掉健康

  因为你还有才能

  换取财富

  抛弃糟糠之妻

  鄙夷贤良淑德

  得到的是一味地付出

  得不到等同的索取

  浪漫和美

  终究不属于玩大的你

  何时还清情债

  何时对得起民族

  美梦并存着灾难

  这样的把你带进了天堂

  不知是轻松的

  还是不情愿的

  不知是高兴的.

  还是舍不得的

  可怜的教室

  可怜的文豪

  可怜的情郎

  你根本不配做丈夫

  但是

  百年来

  多少人敬重你的思想

  崇拜你的作品

  你是当之无愧的

  民国文学 -——徐志摩

浅析李清照词广泛传播之原因的论文

  [摘要]李清照的词流传下来的虽然很少,可是她的词却是家喻户晓的,可见易安词的传播之广泛。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李清照词广泛传播的原因有五点:一是宋代时印刷术的全面盛行。二是李清照的家世背景及学习背景。三是李清照独特的女性思想和性格魅力。四是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和价值。五是关于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的舆论颇多。

  [关键词]李清照词广泛传播原因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大都是因为她的词。清照的词就是千年来经过无数读者受众的检验和评判而流传下来的,并且是经久不衰的。从传播学角度讲,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可以让易安词这么广泛的传播呢?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浅显地讨论一下。

  一、宋代印刷术的全面盛行和广泛运用

  在东汉末年造纸术改进和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出版过程是繁琐且劳力伤财的,故宋代之前出版的书本也是较少的。隋朝开始就有了雕版印刷术,但是因复杂和成本等原因运用地较少。从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文学作品的结集出版就简单多了。传播史上也表明,由于客观原因,记载文字和出版书籍的困难严重阻碍了古代文学和科技的传播和继承。宋代以来,是传播自觉觉醒的时代,活字印刷术的盛行使得很多文人的优秀作品得以出版,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李清照恰好就处于这个时代,而且当时苏东坡、辛弃疾等杰出词人辈出,举国上下对词的创作和接受都空前繁盛,故曰宋代是词的时代。在这种主观的社会背景下,在这种客观的印刷术前提下,不少词人都有自己的词集。李清照词集在宋代时就已经有四个流行的版本,即《漱玉集》一卷本、《漱玉集》5卷本、《漱玉集》5卷本和《易安词》6卷本。活字印刷的时代造就了李清照词集的大量涌现,也看出李清照词在宋代也是极受读者青睐的。

  二、李清照的家世背景及学习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之孙女,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受到优越的教育,造就了她博闻强识,通晓经史,善书画,知音律,很早就开始自己创作,并且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着较高的造诣,尤其是她的词,无论是宋代还是后人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礼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两人门当户对,志同道合,还共同研究金石书画,可谓是才子佳人一对。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播者的知名度更是直接关系到其传播的信息的范围广度和受众的接受热度。李清照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的家世背景,都可谓是高知名度,高关注度的。所以李清照词的广泛传播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她的家世和学习背景。

  三、李清照独特的女性思想和性格魅力

  古往今来,李清照可谓是中国第一才女,对于她的思想和性格人们都是倍加关注的,也有很多人对其进行研究,试图发现李清照是有着怎样的妇女情怀和独特的性格,才能写出如此深得大家喜爱的词。

  李清照的词中无不透漏着真、善、美,也留露着她本人的性格特征:敢说、敢笑、敢于讥评有地位的男人。她敢作敢当,敢爱敢恨,更加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她勇于表露自己真实的爱情,才留下了那关于情思关于离愁的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很多人怀疑李清照是否有爱国思想,我想这点是肯定的。我们没有理由用一个男人对国家应该有的担当、用男人的眼光来批判李清照,她只是个女子,只是个憧憬自己的爱情也热爱自己国家的女性。可是在那样的条件,在男权当立的社会,李清照不可能像屈原、杜甫那样的忧国忧民,也没有武则天那样的野心去统领朝政,她能做的只是祈祷只是希望国家能够保全,人民能够安康,这种爱国思想在她后期的词中也是有很多体现的。

  四、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和价值

  李清照主要以其易安词享誉宋代文坛,并且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吕思勉说:“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约,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特以闺阁见称也。”可见李清照对词的把握是多么的精妙,婉约也是易安词的灵魂。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境遇大不相同,词也有所不同,前期的多清丽妍媚,后期的多凄楚淡净,但是前后词的创作都不失婉约。

  李清照词的言语风格被概括为两点:清新工巧,善用浅俗语。也有人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清照的词,都是比较精确的。清照的词之所以这样广泛的传播,在传播学来说首先浅显易懂才能被大众接受,当然她的词写的是那样的真切、动情、通俗又朗朗上口,这也会让很多受众产生共鸣,这便是传播信息内容与受众的接近性,而心理上接近性最能吸引大量的'受众。清照的词就是有这种力量,虽然她是近千年以前的人,却让人感觉到了心灵的相通,情感的共鸣。这也是传播中“内容为王”所决定的,李清照词的艺术价值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欣赏的。

  五、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的舆论颇多

  舆论是指人群中相当比例的人对公众关注的话题所持有的意见。对于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问题的看法已经有长达近千年的争论,而且历代学者都乐此不疲。

  本文暂且不谈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之事,单看这个学术的争论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个舆论了,而且对于这个问题的争执使得李清照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也为李清照的词能广泛传播出力不少。

  也许李清照根本不知道舆论这个词,更不会用舆论使自己出名。但是关于她的改嫁说无疑就是一个舆论的话题,也是这么多年来可以长青的话题。而这个舆论话题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了李清照的词的传播,因为关注这个人,就会关注这个人的其他,更何况是她的词本身就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这么一来,强强联手,李清照的词想不广泛传播都难上加难了。

  李清照的词传播之广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切身体会的。本文只是结合传播学的某些观点,浅略分析了其词广泛传播的几点原因,从客观到主观,李清照的词都有着极好的传播条件和传播环境,也难怪易安词这样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宋词研究.华书局,1926.131.

  [2]刘尊明,王兆鹏.从传播看李清照的词史地位——词学研究定量分析之一.

  [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10).黄升.宋史艺文志.

  [4]李清照.漱玉词——一剪梅.

  [5]李清照.漱玉词——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