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钱不认亲的古诗


认钱不认亲的古诗

认钱不认亲的古诗

韦庄《菩萨蛮》

韦庄《菩萨蛮》1

  [译文]春水与碧天同色,人卧船中听雨声入睡。

  [出自]五代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枕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合:应当。

  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皓腕:洁白的手腕。

  须:应。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译文1: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人卧船中听雨声入睡。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译文2: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春天的江水碧绿,卧在画船中,在潇潇春雨中入眠。

  江南酒垆边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会让人愁断肠的。

  赏析: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

  “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

  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韦庄《菩萨蛮》2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词”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词牌”。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唐五代词

  (一)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二)南唐词

  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三、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四、《菩萨蛮》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了解词的大意

  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三)整体把握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五、诗歌鉴赏

  (一)上阕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什么?

  “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2、“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

  “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

  “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二)下阕

  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

  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

  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

  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六、总结

  艺术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首词客观地描写女子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不作任何旁白,但是细细体味,词人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表现主题的镜头,含蓄地表达中心。此手法为白描手法。

  本词通篇写闺怨。写一位美人晨起化妆的情态,用白描手法。因为闺怨而慵懒,迟起、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穿衣。

  首写少妇所居富丽华贵的环境,绣屏掩映,阳光明灭。次写初起身时鬓发散乱容态。“懒起”二句,叙写起身下床后画眉、梳妆的动态。/“照花”二句,承上启下,写出梳洗已毕,对镜簪花,镜中人面交相辉映,愈增容色艳丽。最后两句点出少妇更换新绣罗衣,发现衣上绣的双双鹧鸪鸟,引发孤独之感。

  七、问题探讨

  试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的主旨(或写作动机是否有所寄托)

  提示: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八、比较阅读

  (一)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结合注释自读,思考:

  1、词人当年为避战乱漂泊江南。一般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总因不能还乡而愁绪满怀,词人为什么说“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好,好在哪里?)

  2、怎样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因为江南有美好的风景、宁静安逸的生活以及如月似雪的美人。词人正是抓住这最能代表江南水乡的三大特征写出了诗意江南、悠闲江南、魅力江南。词人的优美想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令人向往与陶醉的水乡世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在貌似不愿还乡的正话反说中传达出了他对故乡的难以忘怀之情。词人盛赞他乡之美,并认为应该在此终老,但结尾又突然冒出“未老莫还乡”(言下之意老了还是要还乡)的矛盾语,再加上“还乡须断肠”一句的凄楚,就更衬托出那正处于动乱之中的故乡在词人心头的分量与地位。

  原来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土人情,是为了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人之情。他赞江南,却是为了思念在北方的故乡,在盛赞江南美好安逸的背后深藏着怀乡的凄苦和悲伤,这不能不令人潸然泪下,这正是此词诗意醇厚,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

  (二)比较阅读

  温庭筠、韦庄这两首词的抒情方式的效果。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密而隐”;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朗”

韦庄《菩萨蛮》3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赏析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

  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

  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韦庄《菩萨蛮》4

  《菩萨蛮》一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原则进行,实践之后,自己感触颇多。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反思传统课堂时,曾有人精辟地概括为:“为的是少数,抓的是分数,缺的是生机,累的是身心。”对于传统课堂,不能一概否定,要扬长避短,就要从以下方面努力进行改革:

  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教师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一上课就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首思权、首学权、首创权、首试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要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

  学生自学之后,解决问题,哪怕有一个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教师都不要出场,教师要在真正没有一个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才最后出场。教师讲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讲。

  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这样发现的问题才具有实效性和真实性。要做到“千忙万忙,课堂训练不慌不忙”,学生有为才是教师的最大有为。课堂训练万万不能急、不能贪多,而是要做到务实、有效、恰当。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只是参与者、指导者,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变讲堂为学堂,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定教,教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教,要让学生出错,因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最好资源,要把课堂打造成问题课堂。不发现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不积极分析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不有效利用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在报告会上,刘校长的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像孙悟空一样,“火眼金睛、拿妖捉怪”,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教师要练就“观学”“督学”的高超本领。

  通过本次作课,我更加肯定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真的应该转换一下,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老师退居策划、指导的地位;不能纵容,更不能抛弃。今后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要力求做到严格、公平、敏锐、高效。

韦庄《菩萨蛮》5

  菩萨蛮

  作者:韦庄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拼音:略

  菩萨蛮韦庄翻译

  (其二)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说江南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卧在画舫之中听着雨声入睡。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字词解释:

  (其二)

  菩萨蛮:词牌名。

  ①只合:应当。

  ②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③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其五

  ①春:一作“风”。

  ②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④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⑤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菩萨蛮韦庄赏析

  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当时他为了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开这个女子,而她曾弹了一曲琵琶赠别,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对于诗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尤其是对于含蓄委婉的作品更应不失人也不失言。“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有两种解释,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在《花间集》中有词云“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可以为证。只有西沉的月亮才会与人的脸平齐,温飞卿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点明了破晓是行人上路之时。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作者对离别前时间点滴流逝的敏感。“残月出门时”,到了不得不与所爱的女子相别的时候,“美人和泪辞”,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种解释之可能,第一种解释是美人含着泪和我相辞,第二种解释是我含着泪与美人相辞,第三种是我与美人都含泪而辞,这三种解释可以并存。《菩萨蛮》的牌调是每两句押韵。“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中的“羽”、“语”应是韵字,换上“金翡翠”就不押韵了,可知此处不应是“金翡翠”,这是很简单的辨别方法。“金翠羽”是装饰在琵琶弹拨部位上的饰物,是翡翠鸟的羽毛,这是极言琵琶之精美珍贵。“弦上黄莺语”是说那琵琶弦上弹出的声音犹如那婉转的莺啼。晏几道(小山)词云:“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可知琵琶是可以传达内心中深刻婉转之情意的。韦庄要写的便不仅是临别时美人弹奏了琵琶这件事本身,而是着重在写琵琶弦上所传达出来的相思之情。“弦上黄莺语”是说琵琶弹奏的如莺啼婉转的声音都是多情的叮咛叙述,说的是什么?就是下边一句:“劝我早归家”,何以要早归家?那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为“绿窗人似花”,有如花般的美人在家中等待,你难道能不早归家吗?!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女子的美貌也难以持久,如果你还想见到如花的人,就该早点归来,若是晚了,既便你回来以后那人依然还在,可已经没有如花的美貌了。王国维写过两句词:“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我历尽了天涯离别之苦,没想到回来以后,花已经这般的零落。总结起来,这第一首词写的都是离别珍重的感情,对于这首词所传达出的这种情感,当以后讲到第五首时,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

  第二首写他到了江南,七八年中他求仕求食,行程万里,依然一无所获。人人都说江南好,在韦庄眼里,江南最好的莫过于那些胳膊雪白的卖酒女郎了。可是他心里却惦着家乡,一心想回去,而北方此时正处于战火之中。所以江南人劝他: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只合”,合者,该也,在江南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第三首写的是“如今”——也就是他在西蜀的时候,这时他已经老了,唐王朝也已经灭亡了。不要说家乡了,就连江南也成了永远的过去。他的记忆中是“满楼红袖招”,可当时他并没有被这些“红袖”招去,所以“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也算是弥补当时的遗憾吧。

  “如今却忆江南乐”,“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据此也可以肯定这首词是离开江南之后写的。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当时年少春衫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像,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春衫薄”三字就是形像,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李商隐有过两句诗:“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为陪衬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的形像,那使芳草都嫉妒的这样的明快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像。“骑马倚斜桥”,更是形像,怎样描写男青年的英武潇洒,西方文学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像就是所谓的白马王子,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白居易的诗:“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这位中国青年骑的也是白马。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写的这样的男女之间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视他们共同所写的这种遇合的传统,这种遇合都同时有一种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你最好的年华,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这种可贵的遇合。“骑马倚斜桥”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桥”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满楼红袖招”是说满楼的女子都为之倾倒。韦庄的这两句词是说他当年何尝没有才华,何尝没有遇合,何尝没有人赏爱,然而他那时对满楼的红袖钟情吗?真的看重那些人吗?他没有,因为他第一句就写的是“如今却忆江南乐”,所以他所说的“满楼红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衬,是说我当年有那样的年华、遇合、赏爱,但我没有看重这些,而这一切现在都过去了。

  至此为止,写的都是对江南往昔的回忆。下半阕“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二句,一则可能仍是写回忆中的情事,再则也可能是写今日之情事,有两种可能,也可以兼指。“翠屏”是镶有翡翠的屏风,“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用“翠”“金”二字,意在写明环境之美。“花丛”在古人诗词中,不单是指自然界的花丛,广义的还指如花的女子,他说我当年面对“满楼红袖招”都没有钟情,而现在要能再有像当时那样的遇合,“此度见花枝”,我便将要“白头誓不归”了,“誓”表示其态度之断然坚决。“白头誓不归”这句与前首的“未老莫还乡”是鲜明的对比,当年是说没有年老还可以暂时不回故乡,真正意思是说年老时一定要回乡。

  第四首写他与西蜀主人对饮,为了不让自己沉浸在回忆的痛苦中,还是一醉方休的好。

  这首词头两句说“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下半首又说“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四句之中竟有两个“须”字,两个“莫”字,口吻的重叠成为这首词的特色所在,也是佳处所在,下面写“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又表现得冷漠空泛。“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劝客之语,一个“今夜”,一个“明朝”具有沉痛的含义,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说起明天的事情。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现在用了一个“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你千万别提起。为什么莫话明朝事呢?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这是主人劝客之词,如果联想到他的“红楼别夜”的美人劝他早归家,则当时他的希望原当在未来,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见到他“绿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现在主人劝他“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明天绝无回去的希望了。“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纵然是对红楼别夜的美人还是这般的锺情和怀念,但是没有再见的希望,我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敬给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对我的情谊也是深的。李白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兰陵的美酒散发着郁金花的香气,白玉碗中的酒浆闪泛着琥珀般的光泽,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记了什么地方是他乡。一般人只知道欣赏李白诗潇洒飞扬的一面,其实李白诗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写饮酒的诗最多,而且多与“悲愁”联系在一起,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都属此类。在韦庄这二句写的主人劝酒之情中,也隐含了深重的悲哀。下半阕的“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我以为此处乃是客人自劝之词,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非常短暂,我不再推辞说你又将我的酒尊斟得太满。“遇酒且呵呵”,“呵呵”是笑声,如果你认为是真的欢笑就错了。因为“呵呵”两个字只是空洞的笑的声音,没有真正欢笑的感情,韦庄所写的正是强做欢笑的酸辛。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阴,今天的欢笑,今天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会再存在了。唐朝灭亡,当时的韦庄已经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说“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第五首是对全组词的总结:现实是“洛阳才子他乡老”,而这位在他乡老去的才子并没有忘记他早年的恋人。当他看见桃花春水上成双成对的鸳鸯,便想起那个远方的心上人,可是对方知道这一切吗?

  这第五首词是全组五首词的总结,是对红楼别夜的回忆。这第五首词可分为两层意思来看:一是果然怀念的是红楼别夜真正的女子;二是有喻托的含义。按第一层意思来讲,可能是他在洛阳时确有一段遇合,因此而怀念洛阳的春光,更何况韦庄又真的见过洛阳的春光,《秦妇吟》的开头就曾说“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是洛阳之春光果然美好,使人追怀忆念。

  可是当年的“洛阳才子”却是“他乡老”了,再也没有回到洛阳去,而且以后也绝无回去的希望了。王建在蜀称帝以后,与篡唐的朱温成为对立的国家,韦庄因此便只能终老他乡,但他却执著地怀念着故乡,“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洛阳城外的魏王堤上遍种杨柳,白居易曾这样加以描写说:“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春天还没来而却已经使人有了春天的情思的,正是魏王堤上柔弱无力地垂拂的杨柳。韦庄这首词开端四句,一方面是写洛阳,一方面是写他乡,“洛阳城里春光好”,“柳暗魏王堤”是洛阳;“洛阳才子他乡老”,“此时心转迷”是他乡,“洛阳城里春光好”是昔日,“此时心转迷”是今日,四句是两两对比的呼应,都是今日此时对洛阳的回忆。我记得当年的洛阳“柳暗魏王堤”,“暗”者是茂密的样子,想起魏王堤上的柳树,那千条万缕的柳丝在我心中唤起了相思怀念的凄迷之情,所以说“此时心转迷”。下半阕的“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又用了一个“春”字,代表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但这句的春却已经不再是洛阳之春,而是今日此时在成都的春天了,杜甫当年写成都的景色,曾说“春流泯泯清”,韦庄所用的“渌”字也是清澈的意思,他说清澈的春水两旁开满桃花,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也会描述过成都春天这种美丽的景色,他说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水上鸳鸯浴”也是当年成都的景致之一,杜甫在成都也曾写过“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当然,韦庄用“鸳鸯”二字除写实外,也有象喻之意,鸳鸳是成双成对的,代表着相思的感情,韦庄看到水上的鸳鸯,就引起了他对故乡故人的怀念之情。“凝恨对斜晖”,是说我内心之中凝聚着不可排解的愁恨,“凝”是深发不散,不是短暂的愁恨,不是一时片刻的愁恨,而是深心凝聚着的愁恨。面对着落日的斜晖,“斜晖”也有两层含意,一是果然是在黄昏的时候,黄昏最易触动人们的相思怀念。二是象喻的意思,斜晖代表着一个王朝的败亡消逝。辛稼轩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便有这层托喻之意。古人常说的落日、斜阳,都是慨叹一个朝代的衰亡。

  而末句“忆君君不知”,则一下子打回到开头的“红楼别夜”的美人,他说你难道以为我说了“白头誓不归”,就真的不想念你了吗?其实我何尝不对你时时牵挂怀念,只是“忆君君不知”罢了。对他人的思念是需要以行动来加以证明的,不能只凭口说,而韦庄是不能用行动来向红楼别夜的美人证明他的怀念了,所以他这五个字写得极为沉痛,而联系到前面的“劝我早归家”一句美人的惜别之言,则更见其可悲了。

  韦庄这五首词是同时可以有两层含义的,第一层可以说他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因为他毕竟漂泊江南,终老蜀中而不能重返中原与所爱之人重聚了。同时更可注意的是他可能还结合有两层托喻之意,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因为唐朝最后的灭亡是在洛阳,因为据《旧唐书·昭宗纪》所载,天佑元年正月朱温曾胁迁唐都于洛阳,八月遂弑昭宗而立昭宣帝,未几朱温遂篡唐自立,所以唐朝最后的灭亡是在洛阳发生的,韦庄这首词最后点明洛阳,以历史背景和作者身世而言,其有托喻之意,自然是十分可能的。

韦庄《菩萨蛮》6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唐代: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译文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春:一作“风”。

  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赏析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 -有的块垒。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诗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下一“凝”字,极共沉重。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下一“忆”字,格外深挚。“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韦相清空善转”。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洛阳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韦庄在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九世纪)避乱洛阳时的作品。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韦庄《菩萨蛮》7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唐代·韦庄《菩萨蛮·其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还还变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酒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酒愁肠寸断。

  注释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赏析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求第二首,对第一首求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船意象求美而烘托,却是船浓挚求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求浸润后求浓挚求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求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求。“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求碧绿,比天色求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求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求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求闲适自在。前二句求沉郁,与后二句求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求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就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就是酒垆,垆边人指求就是自己求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求妻子?

  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求盘旋郁结求苦衷。?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乡。他没有用“不”字,用求是有叮嘱口吻求“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求情意,你想”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求盘旋郁结求苦衷。后面说“”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求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求故乡,只会有断肠求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求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求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求愁苦之感。

韦庄《菩萨蛮》8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韦庄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②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人,生活年代为唐末五代战乱时期。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②垆:酒店里安放酒缸的土台。

  (1)“江南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词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江南景色明丽,生活悠闲,人物美好,游子流连忘返。

  (2)对江南的留恋与赞美,故乡因战乱而景象凄凉,使人伤心断肠,寄托着有家难归的深沉感喟。

  附:赏析

  风流才子韦庄,年轻时孑然一身四处飘泊,在江南生活了十多年。晚年回到北方后他仍然留恋江南的水乡的美景,更眷恋江南那如云的江南美女,常常想起那令他难忘的江南水乡的飘零生活。五首《菩萨蛮》是一组意义互相关联、前后相呼应的组词。它(可能)是韦庄晚年(66岁)仕西蜀时回忆昔日旧游之作。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本词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写他当时对江南水乡美好的留恋,但心中更惦念着正处于战火之中的家乡;欲回不得,所以江南人劝他: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全词分三层、分片处而意不断。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起首两句就点明主题:赞美江南,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忧郁的伤感。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就为“江南好”。“人人”是说这是众口一辞的。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江南更是一个风月繁华之乡,是游山玩水,寻欢作乐的好地方。“只合”二字,感情繁复,无限凄怆: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无奈老于江南,实非心甘情愿,只是由于战乱、飘泊,有家难归而已。“游人”,虽是泛指,实在也为作者自己当时处于客游江南的身份而发(这里的“人人”和“游人”都是包含“自己”的);同时还为词的末了说到“还乡”生根。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中间四句是“江南好”的具体描绘。前两句活画出江南水乡风貌的风物之美和生活之美,后两句写出人物之美:江南春水的碧绿,盛美过天色的碧蓝,卧在画船中听那潇潇雨声更是何等的闲适自在;莲娃嘻嘻,吴娃双舞,越女当垆,容貌如花似月,肌肤细润洁白,如霜似雪。

  抓住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写得极富诗意。上句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春季多雨的江南,人们可以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得悠闲之至。后两句更进一步的写了江南的人物之美。以其如霜雪凝成的“皓腕”状女人之美,想其“醉芙蓉”、“似月”美人的美艳容貌自不难想见,杜甫在《壮游》”诗中就有“越女天下白”的诗句。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末两句写出欲还乡而不得的纠结,以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而作结:人们都劝说年未老莫还乡,否则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词人(家乡在陕西)以避战乱漂泊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虽未露伤心之意,而强作欢快之语,无限的乡愁、深沉的感叹隐寓其中;泪溢中肠,隐曲难言。这两句也把“江南好”这个主题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词前六句极言概说、细数“江南好”,而人们叮咛嘱咐“未老莫还乡”,这平易的五个字却有“还乡”、“莫”、“未老”三层意义的转折。颠沛多年,极想还乡,却说“莫还乡”,用的不是“不”字,而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词语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王粲《登楼赋》就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

韦庄《菩萨蛮》9

  [唐]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注释】

  ①春:一作“风”。

  ②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18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阳洛才子。这里

  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太宗贞观中

  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④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⑤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评解】

  这首《菩萨蛮》词,是写作者身在江南,回忆他47岁时春天从长安到洛阳,次年离开洛阳这段生活的。上片写回忆,洛阳的春日美景,回忆起来,勾起令人迷惘的乡思。“洛阳才子他乡老”又流露了作者的无限伤感。下片写江南春景,抒发内心的感慨。全词写景妍秀,抒情自然,二者巧妙地结合,写景采用白描写法,通过具体事物来展现感情,颇能体现韦词的风格。

  【集评】

  张惠言《词选》:此章致思唐之意。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菩萨蛮》词,致其乡国之思。洛地风景,为唐初以来都城胜处,魏堤柳色,回首依依。结句言“忆君君不知”者,言君门万里,不知羁臣恋主之忧也。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忆洛阳之词,身在江南,还乡固不能,即洛阳亦不得去,回忆洛阳之乐,不禁心迷矣。起两句,述人在他乡,回忆洛阳春光之好。“柳暗”句,又说到眼前景色,使人心恻。末句,对景怀人,朴厚沉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韦端己《菩萨蛮》四章惓惓故国之思,而意婉词直,一变飞卿面目,然消息正自相通。《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丁寿田等云:结尾二语,怨而不怒,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

韦庄《菩萨蛮》10

  一、造势

  课前利用PPT课件在教室屏幕上展映出课文名、作者名以及执教者姓名。背景衬底是富有江南水乡之美的水粉画。播放乐曲《江南好》。

  二、形式认读:

  师:同学们,江南如画,美景如诗。生活在江南的我们是有福之人。今天让我们在如画的江南来品读写江南如画的一首词。请看大屏幕——

  师:写过《菩萨蛮》的词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品读的《菩萨蛮》的作者是——

  生:韦庄。

  师:对。请问韦庄是什么朝代的人?

  生:(事先已作预习)五代十国时期。

  师:说得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韦庄的《菩萨蛮》(其二)。

  学生读,教师倾听。

  师:刚才这位同学们读得十分响亮清晰,这很好。但是白璧有微瑕,有一个字读错了,大家有没有听出来?

  生:“皓腕”的“腕”不是第三声,而应读第四声。

  师:听得仔细,说得好。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下好多了。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探究·讨论题一”认真地研究一下《菩萨蛮》这一词牌的形式特点。看看它的句子长短是怎么安排的,押韵有什么规律,怎样读更能读出味道。

  学生诵读思考讨论。最后由教师提问。

  生:《菩萨蛮》第一、二句为七字句,其余各句均为五字句。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诵读时,遇平声字“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做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一些。

  师:能结合课本资料,又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很不错。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这位同学的温馨提示,拿出更为专业的水平再来诵读一遍韦庄的《菩萨蛮》。

  学生齐读。

  师:味道好极了。(生笑)

  三、视频赏鉴

  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有一个很有文化品味的栏目,叫“解字说诗”,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多多观赏。老师从这个栏目里截取了一段关于韦庄《菩萨蛮》(其二)的赏读视频,请大家来观赏品评。

  学生赏听“解字说诗”栏目分别由主持人徐笑梅与一位老先生朗读的视频,然后进行朗读优劣品评。

  生1:徐笑梅的朗读吐字清晰,语调柔婉,很好听。

  生2:徐笑梅的朗读缺乏感情的融入。

  生3:作为名主持人,徐笑梅将第四声的“腕”字念成第三声,实在不应该。

  生4:那位老先生朗读得好,读音准,有感情,感染力强。

  师:同学们谈了对这段视频的看法,说得很有道理。老师的看法跟同学们说的差不多,归纳如下:徐笑梅的朗读有其女性的优势,柔婉好听,但缺乏感情的融入,感染力不是很强。而且还念错了常见的字,确实太不应该。对《菩萨蛮》一词的声韵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而那位老先生的朗读,字正腔圆,情感丰沛,韵律声调,轻重疾徐,处置得当。那么咱们全班同学就仿照那位老先生的读法,来齐读两遍,一遍跟着老先生读,一遍离开老先生,自己读。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两遍。

  四、披文入境:

  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试着来背诵一下这首词。

  学生齐背韦庄《菩萨蛮》(其二)。

  师:背得很不错嘛。但是作为高中学生,对于诗词作品,光满足于会读会背还不行,还得能理解鉴赏。那么理解鉴赏应该从何入手呢?“披文入境”是诗词鉴赏的一条很好的通道。那么什么是“披文入境”呢?请大家看屏幕——

  披文入境

  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据为师看来,“披文入境”又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请看(屏幕展示):

  ⒈疏通字句;⒉思考想象;⒊知人论诗

  师:先来看看“疏通字句”,疏通字句是读懂诗词的第一步。要读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先要弄懂下面这些字词。对于屏幕中划线的字、词,你都会解释了吗?(屏幕展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游人只合江南老②春水碧于天③垆边人似月④皓腕凝霜雪⑤还乡须断肠

  师抽一位学生回答。

  生:“于”是“比”的意思,“皓腕”是“洁白的手腕”的意思。其他的还说不大来。

  师: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回答一下吧。(发现不少同学边看书边回答,回答“须”字时声音明显轻下去,有说“必须”的,有说“要”的。)

  师:看来有些同学还是被一些字、词难住了。如果不必看书,就能把加线的字、词都解释出来,那就厉害了。

  师:下面请大家看参考答案。(屏幕展示)

  ①应该②比③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④洁白⑤一定,应当

  师: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通过思考想象,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品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首词它写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看词作的第一和第二句。大家能不能从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来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所写的内容?

  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江南好。

  师:很好。那么再请大家思考,江南具体(加重语气)好在哪里呢?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学生很快答出: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答得好。大家能不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

  学生陷入思考、讨论,经老师点拨,最后明确:

  景美,情美,人美

  师:请大家展开想象,看看能不能用优美的散文笔调来描绘一下“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请注意两点:①想象要优美丰富;②想象应合情合理。

  学生提笔作文,教师巡视提醒。等学生写毕,请学生朗读自写文段。

  生1:江南的水比天空还要蔚蓝,坐在美丽的船上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后,到岸上的酒店喝杯酒,看到老板娘肌肤胜雪,真是美丽。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想象是合理的,但不够丰富,有点像翻译。

  师:大家认为这位同学的评论有理吗?

  生(齐答):有。

  师:好的,老师也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看法。我们再找找看,有没有想象丰富而合理的作品。(找到一位写得较多的同学,请她朗读自己的作品)

  生:好风似水水如天,在如画的江南之春,撑一只画舫,向春水深处更深处漫溯。春水碧如天,人似天上行。天上人间,人间天上,人在仙乡,快哉爽哉!春雨如酒,醉了江南,醒了诗心。有女如花,俏立垆边,醇酒美人,酒不醉人人自醉,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有多少依恋在这里孕育,有多少赞叹在这里生发……

  全班一齐鼓掌。

  师:老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作品里提取两个字——“赞叹”。从大家热烈的掌声里,老师听出了赞叹的分量。刚才这段文字用诗化的散文语言有效地呈现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意境,真是想象丰富绮丽而又合情合理。表明刚才这位同学对诗歌的意境有了相当深刻精确的把握。老师一高兴,也写了一段文字,来描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诗歌意境。请大家帮助评赏评赏。请看屏幕——

  师读: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学生一齐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鼓励。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段名家写江南水之美的文字。请看屏幕——

  朱自清《绿》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学生边看边读

  师:同学们再想想,在你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文中,写雨写得特别精彩的美文有没有?

  生:《听听那冷雨》。

  师:对。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咱们来重温一下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中的精彩片断,请看屏幕,然后齐读屏幕中的语段。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师:同学们,把厚书读薄是一种本事,把薄书读厚也是一种本事。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是够短的,连词牌名、作者姓名都算进去,充其量也只有49个字。但是,如果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能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充分地调动起来,你就能把这首词读得格外的丰满迷人,摇曳生姿。

  五、知人论诗

  师:要准确理解一首诗歌作品的内在情感,还要学会“知人论诗”。什么叫“知人论诗”呢?那就是要对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情趣爱好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老师提供两个背景材料,根据不同的背景材料,请大家思考一下诗歌所反映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背景材料一:

  《菩萨蛮·》(其二)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思考题:

  根据背景材料一,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

  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

  背景材料二: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思考题:

  根据背景材料二,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六、技法研究

  师:这堂课到现在为止我们着重研究了韦庄《菩萨蛮》(其二)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要来探究一下韦庄是怎么写这首词的,也就是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咱们先从两个侧面来考察这首词,一个是正面,一个是侧面。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哪些句子是正面叙说“江南好”的,哪些句子是侧面烘托“江南好”的。

  学生阅读思考1分钟。

  师:大家一起说说看,这首词正面叙说“江南好”的句子是——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上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回答得好。那么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叙说“江南好”呢?

  生:(齐答)侧面。

  师:大家可能用了排除法吧。既然前面六句用了正面叙说法,那么最后两句肯定是侧面烘托法了。(生笑)办法不错,但谁能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既然是烘托,就有个背景与主体的问题。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以什么背景来烘托什么主体呢?

  生:作者以“还乡须断肠”的奇特情感背景来反映对江南的恋恋不舍,从而间接地表现出“江南好”这个主体。

  师:回答得太好了。文学鉴赏中有“无理而妙”的说法。就是有些写法,表面看不可思议,仔细一咀嚼,反而觉得妙不可言。“鸟语花香”本是挺美的景致,但杜甫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得好像很无理,但联系杜甫生逢乱世,国破家亡的背景,我们就能从他貌似不合情理的诗句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伤心人见美景而更添悲怆的感人力量。同样,回到家乡应是喜事一桩,但离开江南回到家乡却会让人痛断肝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韦庄对江南之美真是“爱你爱到骨头里”了。(生笑)借回乡之悲,衬江南之美,岂不妙哉!

  师:老师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能说说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整首词都用了哪一种艺术技法吗?

  (因为艺术技法名称太多,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

  师:我看同学们一时不容易找到突破口,那么请大家从拟人、白描、动静交织、托物言志等四种备选技法中选取正确的一种。

  生1:白描。

  生2:白描。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是“白描”,大家认为对不对?

  生3:对,因为“白描”的特点是简洁又不简陋;不花俏,却耐人寻味。韦庄的这首词就有这样的特点。

  师:说得好。这位同学真可以说是不单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七、课外拓展

  师:到此为止,我们已经领略了韦庄《菩萨蛮》(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让我们这些有福的江南人投入感情再来齐背一遍这首词。

  学生齐背。

  师:大家背得更有味道了。在这堂课的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首著名的词,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词牌名都叫《菩萨蛮》。请同学们抄录下来,课后去找一找,读一读,以便进一步加深自己的古典诗词修养。(屏幕展示)

  学生边看边抄录。等学生抄写完毕。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