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新绛县导游词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导语:山西,一个充满民间习俗的城市,风土人情浓厚。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山西的作文,欢迎品读借鉴。
1山西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会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荣华。在寒食节时,上坟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盘盘”。据说,吃掉“蛇头”便能“减毒头,免灾祸”。
农历七月十五,霍县境内面塑种类最多,有猪头、羊头、麦秸集、针线箩筐、顶针、剪子、针线、坐饽饽、狮、虎、狐狸等等造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面塑就心灵手巧。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儿馒头”。婴儿满月,姥姥家制作直径达尺余的“囫囵”,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属相的面塑。宾客来祝贺,便把“囫囵”切一块送给来人享用。
绛州面塑降州即今日新绛县。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度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五寨面鱼晋西北五寨县的老百姓,有一种捏面鱼的习俗。捏面鱼就是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捏制的面鱼经过着色加彩,然后用文火烘干,便可当工艺品收藏了。面鱼可用来赠送亲友或外出时作干粮。除了捏面鱼外,还捏制瓜果类,花草类、动物类、禽兽类、人物类等多种类型的制品,也习惯称之为面鱼儿。
2山西民风民俗作文200字
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大部分平阳木板画是由有此嗜好的农民在业余时间雕刻印制而成的。
取材于当地的习俗和传说故事,木板画的内容主要是些花、鸟、鱼和历史人物。采用夸张生动的描写手法和鲜明的颜色,画面充满当地的风味,反映了当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
平阳年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悬挂在卧室,有的`贴在门窗上,有的则用来装饰厨房或桌子。
3山西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精选」
在山西农村,建筑房舍很讲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为定格,小编收集关于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第二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山西,我喜欢我的家乡,爷爷和奶奶经常给我讲山西的一些民间风俗和传说,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间风俗,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山西做客!
第三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在山西农村,建筑房舍很讲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为定格,主房、偏房、院门、厕所各有定位,不可错乱,否则不吉。其中,特别忌讳把院落建成刀把形,刀把杀人不用刀,兆家败人亡。
在建房之时,门的设置属于“立门户”的大事,在建筑中是甚为重要的'。院门被视为人的脸面一样是家庭的脸面,“立门户”甚至成了成家立业的代称,所以禁忌也最多。对于一个院落来说,一般以向东的院门为善,向西的称阴门,除非万不得以一般不开西门,否则必须在门口安一屏障,或在胡同口正对的墙壁上镶块石碑,上面刻“泰山石敢当”之类的字样,以避邪风鬼魅的骚扰。院门直对家门和窗户也是需要回避的。打对的门额窗额装镜子破解。此外,一般农舍院门之内也必有断壁墙以挡之。在晋南俗传“北高不算高,南高压断腰,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那么就要在中间的房屋顶上多筑一砖高,或修筑一个小小的类似庙宇的亭子,以保持平衡。居高不让者,显然有居高临下之势,以势压人,据说会压了别人的运气和吉利,甚至风水。大病小灾都会归因于此。这种情况在农村会导致邻里 -,甚至会结下世代怨仇。厕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虑的;一般安置在西南角,有“五鬼头上安茅房”之说,排水沟也不能通过别人家的宅院,更不可正对别人的家门。邻家屋檐的水也忌滴在院中,认为是污水、憨水,影响自家运气。此外,房屋顶上如修建吉兽猛兽者,也不能让脊瞰吻兽张开大嘴面对人家,有吃掉别人之嫌。这类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庄中更为多见,不仅具有巫术色彩,更有一些旧时代礼法的阴影。
第四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第五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普天之下,总不乏奇人异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类人存在,那一天我见到拉一个身坏绝技的刀削面师傅。
那一天,我路过一家拉面馆,拉面师傅正在拉面的动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点了刀削面.师傅正在削面,那动作之快.令人震惊。削出来的面,更是薄如纸。
不知是做久了,熟练了,还是别的什么。只见拉面师傅神色从容,动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运用的极为灵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简单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却有薄的如纸蝉翼般的面鱼来.师傅左手抓着面团,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面团上一划,出来的面鱼小巧可人,落在高汤里,活像畅游在水中的小鱼。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面鱼"的原因吧。消出来的面鱼,两头尖尖,中间则宽宽的,一点也不失谐调.乍眼一看,锅里已经有满满一锅的面鱼了。令人胃口大开,真想赶紧品尝这美味,呵.没一会儿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锅了。远远的,就已经闻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对拉面师傅佩服至极。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精选
在山西农村,建筑房舍很讲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为定格,小编收集关于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第二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山西,我喜欢我的家乡,爷爷和奶奶经常给我讲山西的一些民间风俗和传说,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间风俗,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山西做客!
第三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在山西农村,建筑房舍很讲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为定格,主房、偏房、院门、厕所各有定位,不可错乱,否则不吉。其中,特别忌讳把院落建成刀把形,刀把杀人不用刀,兆家败人亡。
在建房之时,门的设置属于“立门户”的大事,在建筑中是甚为重要的。院门被视为人的脸面一样是家庭的脸面,“立门户”甚至成了成家立业的代称,所以禁忌也最多。对于一个院落来说,一般以向东的院门为善,向西的称阴门,除非万不得以一般不开西门,否则必须在门口安一屏障,或在胡同口正对的墙壁上镶块石碑,上面刻“泰山石敢当”之类的字样,以避邪风鬼魅的骚扰。院门直对家门和窗户也是需要回避的。打对的门额窗额装镜子破解。此外,一般农舍院门之内也必有断壁墙以挡之。在晋南俗传“北高不算高,南高压断腰,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那么就要在中间的房屋顶上多筑一砖高,或修筑一个小小的类似庙宇的亭子,以保持平衡。居高不让者,显然有居高临下之势,以势压人,据说会压了别人的运气和吉利,甚至风水。大病小灾都会归因于此。这种情况在农村会导致邻里 -,甚至会结下世代怨仇。厕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虑的`;一般安置在西南角,有“五鬼头上安茅房”之说,排水沟也不能通过别人家的宅院,更不可正对别人的家门。邻家屋檐的水也忌滴在院中,认为是污水、憨水,影响自家运气。此外,房屋顶上如修建吉兽猛兽者,也不能让脊瞰吻兽张开大嘴面对人家,有吃掉别人之嫌。这类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庄中更为多见,不仅具有巫术色彩,更有一些旧时代礼法的阴影。
第四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第五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普天之下,总不乏奇人异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类人存在,那一天我见到拉一个身坏绝技的刀削面师傅。
那一天,我路过一家拉面馆,拉面师傅正在拉面的动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点了刀削面.师傅正在削面,那动作之快.令人震惊。削出来的面,更是薄如纸。
不知是做久了,熟练了,还是别的什么。只见拉面师傅神色从容,动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运用的极为灵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简单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却有薄的如纸蝉翼般的面鱼来.师傅左手抓着面团,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面团上一划,出来的面鱼小巧可人,落在高汤里,活像畅游在水中的小鱼。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面鱼"的原因吧。消出来的面鱼,两头尖尖,中间则宽宽的,一点也不失谐调.乍眼一看,锅里已经有满满一锅的面鱼了。令人胃口大开,真想赶紧品尝这美味,呵.没一会儿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锅了。远远的,就已经闻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对拉面师傅佩服至极。
2006年刚刚开始,记者走进了刘贵忠的工作室-怡雅轩,在不到30平米的画室,一个个色彩鲜艳的葫芦图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的,因而堪称是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它的图案内容多取自封神榜等民间传说中最具法力和正义人物的造型,其寓意就是镇寨、避邪、驱赶寂寞冷清,是原始先民们祈福求祥最直接的一种表现美好愿望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没有谁还记得用社火脸谱来庆贺来年的五谷丰登,社火脸谱也随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04年,老刘和画友到临汾下乡采风,而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给了老刘意外的惊喜。锣戏让老刘无望的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为了把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挽救回来,为了让老百姓懂得社火脸谱,从工艺品的角度欣赏它、接受它,老刘将社火脸谱发展到葫芦上来刻画。
在葫芦上绘制社火脸谱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细心和绘画功底,从第一道工序的勾线到填色要求都非常的严格和精细,老刘创造的葫芦社火脸谱以深厚扎实的画功,配以多层次的图案、粗犷的'造型,浓烈的色彩,奇特的想象,既单纯又细腻,葫芦社火脸谱用自己独特的内涵无论从寓意还是造型都呈现了原始民间的大吉大利。
第三篇:山西的民风民俗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日,民间俗称“年三十”,这天晚上称为“除夕”。要彻底清扫室内、外环境,即使平时很少光顾的犄角旮旯,这一天也要特别认真地打扫干净。俗话说“柴有柴样,炭有炭样,清水洒街,黄土垫厕。院里院外,喜气洋洋”。
吕梁地区的一些乡村,大人小孩都担着水桶,到河沟里打冰块。担回后放在阴凉处,待到夜深人静时,把冰块砸碎如拳头状大小,满院洒开。另在院落的四角,放四块大冰,意喻银子满院,人丁兴旺。
山西一些山庄小村,老人们要到泉里打水,称为“净水”。传统礼俗,一般用酒祭祀神灵、0。山区贫困,只好以水代酒。如今生活富裕了,山区也开始用酒祭祀,但老人们依然习惯水酒兼用。
尤为隆重。天地神的宫寝设在院里,靠近正面上方,摆一张长桌,四周围以特别的幔帐。上面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神位”,俗称天地爷。天地和合,万物生焉。民间也往往以他代表一切神灵。如果是特别讲究的人家,还要在条桌外面搭成彩棚,饰以松枝柏叶。香筒蜡台较讲究,香炉习惯用木斗盛黍米来充当。木斗的前后左右及上方,皆用黄色纸裱出,意喻土地,正面贴“满斗焚香”斗方。这种习俗,应该属于一种五谷丰收以后的感激之举。天地神位前面,还要铺设毡毯,因为大年初一,村人互相拜年,均在天地神位前进行,天地神位的一切陈设,反映着一家的兴与衰,当然布置起来也就特别认真了。灶君的神像,由于位置紧挨锅台,进门就能看到,成了室内的一种重要陈设。还因为灶君神像一贴就是一年,不断受到烟熏气蒸,保护显得特别重要。细心者,要用秸秆及五色彩纸,扎成一座宫殿形外罩,配以能够活动的门。平时关闭双门,敬香、奠酒时才打开双门。对于其他诸神,民间都要擦洗香炉,换上新的砂子,形式与内容都比较简单。
接下来便是邀请列祖列宗及一切亡故亲人的灵魂,回家与生者共度佳节。一般是在一个不住人的空居室里安排。存有家谱的人家,要将家谱恭恭敬敬地悬挂起来。没有家谱的人家,要设置亡人灵牌。灵牌分两种,一种用木材加工而成,外面配有金匣。平时灵牌装在金匣内,这一天要从套匣内取出陈列;另一种是用白麻纸做成,用尺许长八寸宽麻纸,折叠成方筒状,每面二寸宽,正面贴红纸三寸许,祖先名讳书于其上的如“故显考某(姓)公讳某(名)暨妣某(姓)氏之神主”,称为“亡疏”,也有的折成灵牌式样,写法同上(古礼丧父曰考,丧母曰妣)。背面粘在秸杆上,插在斗方内供奉。有的地方讲究有灵位者不再写“亡疏”,也有的地方是灵牌与亡疏同时祭供。有些大户人家传统是除夕晚上“安神”以后,才写“亡疏”,讲究“先神后祖”。多数老百姓要请人写疏,往往在白日里便将这些工作准备完毕。
这一天,要垒旺火,扎草把,糊灯笼。灯笼分大灯、小灯两种。大灯悬挂于大门外,做工精细。有玻璃宫灯、纱灯,也有用五色纸做成的各类彩灯。一般讲究成双配对,齐呈吉祥。一些讲究的人家也习惯在天地神位前点大灯,甚至还配有十分精美的灯架。小灯摆在院内各神位前,一般用圆木板做底,巴掌大小;红绿纸糊筒,高三寸上下,灯烛置放其中,俗称“灯碗碗”。大年下的灯,见地方就摆。土地、井台、畜圈、鸡窝、厕所、窗台,到处是灯火通明。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物叫作年(亦说九头雉鸡),经常糟害人类。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怪物非常害怕红颜色和火光,望见就慌忙逃走。于是人类在过年时就点旺火、捆草把、糊灯笼。今天,旺火、草把、灯笼都已经转化成了热烈欢乐的象征。
这一天,要贴对联,贴字楼,贴门神。贴对联时,民间特别讲究倒贴“福”字,照壁上的福字斗方,一定要头朝下。因为“倒”与“到”同音,照壁又位于一进门的方位。春节这一天拜年时,一进院要喊“福倒(到)了”!“福倒(到)了”!取意吉利。字楼,亦称挂签,属于春节大门上的喜庆装饰,用五色彩纸染成,方形,下配马饰型穗子,共五张,中间一块为太阳图案,其余四张写“喜迎春节”等吉祥语,一字并排,贴在门楣。门神,多为秦琼和尉迟恭的图像,也有神荼与郁垒,还有的人家是在门上贴钟馗像。春联、字楼、门神,皆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原意是驱邪,今天同样转化为吉祥的象征物了。旧俗贴上春联、字楼、门神以后,就象征已经过年了。人与人见了面,只能祝福,忌讳反目。债主要停止向欠债者索要。风俗所至,民间习惯早些将这些吉祥物贴出去。
这一天,门上要悬挂松枝柏叶,凡是忌讳在腊月二十四贴年画的地方,这一天就将年画贴出来,室内室外一派崭新的气象。
这一天,每顿饭都要敬神敬祖。饭前,要鸣炮示知,傍晚,要集中放一阵炮,并焚香、敬纸,习惯称为“安神”,犹如人间宴会以前发散请柬,邀请天地诸神。俗语有“安神不响炮,爷爷不知道”。山西多数地方“安神”包括了天地诸神,列祖列宗。也有些地方习惯单独迎请0。雁北乡村在初更时分,要在门外焚烧五色彩纸,称为“楮帛”,然后作出恭迎贵客的姿势,称为“请0”。
安神炮响过,一般不再上街行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天说地。包饺子时,要包一些“钱”。如果家里娶有新媳妇,还要包莲子、红枣、花生、柿子等等。莲为连生贵子、枣意早获麟儿,花生喻有男有女,柿子为“是子”。今天,已经成了一种鼓励大家多吃饺子的娱乐行为了。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二年。除夕,人们很少睡觉。老年人珍惜时间,不愿意在睡梦中度过最后时刻。青年人情绪活跃,更不睡觉了。家庭主妇则要把每个人的新衣服拿出来,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然后交给各人保管,第二天换穿。一家人围坐,或玩耍,或闲谈。目前绝大部分人家有了电视机,都在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文娱节目。这种不睡觉活动,民间习惯称为“熬年”。
除夕,民间习惯吃糕,取意步步高升。也吃面条,取意长命百岁。午夜吃几个饺子,称为“交子”。钟声敲响十二点,便迎来了最隆重的新春佳节,春节的一切庆贺活动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