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法高超的诗句


箭法高超的诗句

箭法高超的诗句

王维诗四首介绍

  一、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752)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碧池诗》,抒写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有《王右丞集》。

  二、四诗简介

  (一)积雨辋川庄作

  1.写作背景简介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兴建的园林,主要景点有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鹿柴、辛夷坞、欹湖等,今已湮没。《旧唐书•王维传》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这是一首七律,作于辋川山庄。

  2.基本解读

  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主旨)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写田家劳作生活。积雨,久雨不停。诗人登高四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炼字)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首联一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写自然景色。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层峦叠翠的夏日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两种景象相映衬,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寓情于景)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既然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之中了。野老,诗人自谓。《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客人们再也不让座与他,而是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不再有隔膜了。“海鸥相疑”见《列子•黄帝》,说海边有一人与鸥鸟相亲近,后来其父要他将海鸥捉回来,等他再到海边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不再理他。此二典都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反用,共同抒写诗人澹泊宁静的心境。

  3.鉴赏要点

  ①2+2式结构: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诗中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诗中用典故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

  ②“诗中有画”。语言富于色彩之美;“争席”、“海鸥”二典,有生活画面,曲折见意。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

  ③用典。

  4.问题探究

  关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有诗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佳句”(《唐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不同意,反驳说:“摩诘盛唐,嘉桔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韦占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但据查,嘉韦占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了谁的诗句难以定论。再看二人诗句,有高下之分,如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韦占点化,以自见其妙。”(《石林诗话》卷上)“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和“阴阴夏木”比“水田”和“夏木”画面显得开阔而又深邃。

  (二)辛夷坞

  1.写作背景简介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诗。这一组诗全是五绝,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从整体上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景。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辛夷坞幽静之景(境),表现诗人宁静淡泊情怀(意)。(主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写春天来到,辛夷花开。裴迪的和诗中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正可说明辛夷花含苞欲放时,很像荷花箭,而且花瓣和色彩也颇多相似之处。木末指树梢。辛夷花开时,不同于桃李等花,其花是开在枝条的最末端上。红萼,辛夷花红色的蓓蕾。当春天来临,花的蓓蕾在山中怒放,灿烂无比。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写春天不永,花开花落。山中的居室空寂冷落,无声无息,只有纷纷扬扬的辛夷花洒下片片落英,悄悄结束了它美丽而略显短暂的花期。

  3.鉴赏要点

  ①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何其自然,山林之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

  ②寓情于景。写景中表达了诗人淡泊情怀。清幽的山林,花开花落,让人读后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气质所在,即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怀。

  ③对比。辛夷花在春寒料峭时开放,展示它的生机和希望,但一树芳华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这是多么孤独而又冷落的令人难堪的境地!所以它只好自开自落,在深山中了结自己的美丽行程。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三)送沈子福归江东

  1.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是王维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游历湖北襄阳一带所作。其集中尚有《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所游之地不止一处。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送别友人之场景,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主旨)

  前二句“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写送行之地的景色。渡头、杨柳,显出送行和分别已在眼前。唐人有折柳送别习俗,此处烘托了送行之时的气氛。行客稀,可见渡头之冷清,反衬出离别的伤感。

  后二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写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

  3.鉴赏要点

  此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奇妙的.比喻联想,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达到景与情合的境界,而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诗中既写出了与友人深厚的友谊,也将抽象的惜别之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仿佛友情绵长,充塞于天地之间。

  4.问题探究

  王诗中“临圻”,应是地名,今址难详,或是“临沂”之误。临沂,晋时为侨置县,在今江苏江宁东北十五公里处,恰与诗题“归江东”吻合。

  (四)观猎

  1.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一次打猎场面,其中蕴含着诗人的豪情壮志。(主旨)

  诗的首句“风劲角弓鸣”未写人,先写声。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声相应:风声由弦之震响而听得,弦之声由风之劲疾而更震耳。次句“将军猎渭城”才写射猎的主人。此联先声夺人,如沈德潜说:“起手贵突兀,王右丞‘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重山’……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说诗啐语》)“起二句若倒转,便是凡笔,胜人处全在突兀也。”(《唐诗别裁集》)

  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写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地点是在渭城,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平原草枯,积雪消尽。“鹰眼”因“草枯”而能更准确观察猎物,猎物绝无逃脱之机;“马蹄”因“雪尽”而略去阻碍,策马追赶更为迅捷。

  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紧承“马蹄轻”而来,新丰市在今陕西临潼,为唐时著名产酒之地。“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新丰市与细柳营,二者相距三十余公里,此处泛指军营。二句表示将军归猎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

  尾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其中射雕之典,出自《北齐•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射猎时,于云中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后用来形容那些膂力过人、箭法高超之人。

  2.鉴赏要点

  ①此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狩猎时风劲鹰疾,气氛相当之紧张;猎后风定云平,猎手们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写景都是为了表达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消长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②全诗结构巧妙,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间流转自如。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起处须有嵝增之势,收处须有完固之力,则中二联愈形警策。如摩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倒戟而人,笔势轩昂。‘草枯’一联,正写猎字,愈有精神。‘忽过’二句,写猎后光景,题分已足。收处作回顾之笔,兜裹全篇,恰与起笔倒人者相照应,最为整密可法。”

  ③遣词造句用得准确精当,“枯”、“尽”、“疾”、“轻”、“忽过”、“还归”,体物精妙,传神。

《王维诗四首》的学案范文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简要地说出王维的身分、文学史上的地位、诗歌的主要特点等。

  2、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诗中的词语。

  3、能够通过例子简要说明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4、能够举例说明借景抒情和对比的手法。

  5、《积雨辋川庄作》、《送沈子福归江东》二首熟读成诵,《辛夷坞》和《观猎》能够背诵。

  6、能够再阅读10-20首王维的诗

  二、预习指导

  (一)预习任务

  1、基本任务

  ①通过注解了解王维的基本情况。

  ②通过查字典、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③熟读这四首诗。

  2、扩展任务

  ①查相关资料了解王维并做一些摘录。

  ②背诵《辛夷坞》和《观猎》这两首诗。

  ③试着分析每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

  ④再读10-20首王维的律诗绝句。

  (二)方法指导

  1、难读难懂的'词语书下一般都有注解,同学们可以先看注解,再查字典。不过,因为以下几个原因建议大家以查字典为主,一是并非所有难点书下都有注解,二是注解偶有错误,三是自己查字典印象更深。

  2、查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字典。查读音请用新版《新华字典》,查词义请用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查古汉语的词义请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这些词典均为商务印书馆出版。

  3、了解王维的基本情况可以上网搜索,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如《中国文学史》。

  4、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大致可以分三步走。一是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处在某种情境中,想要表达某种情感,尽量体会诗人的情感。二是反复揣摩诗的题目、重要的词语及结尾的诗句,以此帮助自己把握诗的主要内容。三是考虑诗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可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与一般诗不同或高明的地方。其实这三步在实际运用中很难分开,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5、推荐大家再读一读王维以下这些诗歌。

  《渭川田家》、《使至塞上》、《凉州郊外游望》、《送梓州李使君》、《终南山》、《汉江临眺》、《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居秋暝》、《终南别业》、《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出塞作》、《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杂诗》、《鸟鸣涧》、《鹿柴》、《竹里馆》、《田园乐》(四首,“采菱”、“萋萋”、“山下”、“桃红”)、《少年行》(二首,“新丰美酒”、“出身仕汉”)、《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诗四首》课前预习

  1王维诗四首

  课前预习

  积土成山

  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蒸藜(lí)炊黍(shǔ)饷(xiǎng)东菑(zī)白鹭(lù)

  啭(zhuàn)朝槿(jǐn)红萼(è)辛夷坞(wù)临圻(qí)

  罟师(gǔ)

  2.理解词义

  饷:送饭食到田头。

  菑:初耕的田地。

  啭:小鸟婉转的鸣叫。

  涧户:崖谷山涧像门户一样相对,或指涧中的居室。

  罟师:渔人,这里指船夫。罟,网的通称。

  角弓:用兽角为饰的弓。

  雕:一种猛禽。

  二、文学常识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752)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被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碧池诗》,抒写了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作品有《王右丞集》。

  三、课外经典句段

  王维名句选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青溪》)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眺》)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

  问题导读

  1.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显著特色。请以《积雨辋川庄作》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

  提示: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

  2.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请联系学过的《渭城曲》,细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

  提示:《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前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朝雨”和“柳”两种景物。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暗含依依不舍之意。路上行人和车辆扬起的微尘被“朝雨”沾湿,“客舍”和柳枝在“朝雨”的浸润下显得格外清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与友人劝酒惜别,这是以景衬情;《送沈子福归江东》前二句“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写送别之际与友人难分难舍的情谊,而第三句正是承前二句所发,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诗人巧设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二诗都是借景抒情,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3.《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

  提示: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

  4.我们来看看有关诗歌形象的知识,诗歌和小说、戏剧、散文三种文学体裁一样,也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烟之类。试找出《王维诗四首》中的形象。

  提示:《积雨辋川庄作》中的形象既有塑造的人物形象——早炊的农妇、劳作的农夫,又有诗人自己,更多的则是景物。《辛夷坞》中的形象有:辛夷花,涧户。如果只说“涧户”太简单了,应该含有山花、春草、小溪。《送沈子福归江东》一诗中的形象有:杨柳、渡头、行客、罟师、船桨、春色、诗人、沈子福。《观猎》一诗中的形象有:风声、角弓声、将军、猎物、渭城、枯草、鹰、雪、马、新丰市、细柳营、射雕处、千里暮云。

王维的诗与画介绍

  王维字摩诘取自“维摩诘经”,其母居士,一家人信佛。唐朝著名诗人。祖籍太原祁,起初仕途顺利不久因事被贬济州后因张九龄得到提拔重又作了京官,四十多岁时归隐但并未挂冠而是一直半官半隐。王维使山水田园诗达到高潮并也因此奠定他在唐诗史上的 -地位。

  王维的诗类型题材多样,但成就最高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山水田园诗,提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便让人不禁联想到一幅幅清新秀丽的画卷。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在这样一个繁荣开放的时期尤其是艺术上很是辉煌灿烂,加之自身的努力,使得王维不仅在诗歌上造诣很高而且对绘画、音乐、书法也非常精通并取得了很高成就,他在其《偶然作》中就曾说过“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正因为王维对画如此精通,所以其诗才美如画,让人陶醉。

  王维诗中中画意王维诗中绘画技巧王维诗画的相融

  王维的诗中通常运用了多种绘画手段和技巧。首先,王维山水诗的景物描写中十分注意构图,“清代蒋骥在《山水诀》中说:‘山水章法如作文之开合,先从大处定局,开合分明,

  中间细碎处,点缀而已。’”王维就是运用绘画中的这种构图方式来描写诗中之景,借画家之笔融诗家之语将大自然的美再现在读者面前,“使得全诗顺序清楚,层次宛然”如《汉江临眺》一诗: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以水的浩瀚、江的雄浑壮阔为背景,紧接着写烟波飘渺山色的若有若无,颈联写郡县城邑点缀其中,后又总的抒发了自己对襄阳风光的喜爱,全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以水的辽阔为大背景,有山又有水,水的浩瀚山的飘渺,山水缠绕,又有城邑作点缀,有景又有人,自然和人相照应,相衬托,和谐的融在一起。层次清楚。又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锋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诗便将终南山的雄浑巍峨、高远不尽作为整幅画面的大背景,颔联写山间白云青霭,迷离变幻。是为衬其山之高,“宋代的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林泉高致》)’”颈联写登上巅峰后一切尽收眼底,景物也变的比较分明,尾联写自己想借宿一宿,隔水问樵夫,画面上出现了人物,写的饶有情趣,也因此突出了山之荒远。

  这首诗运用了移步换形的手法来彩绘,层次清楚,开合分明,又有细碎点缀其间,最后一联写人物是细部特写。还有很多山水诗也是运用这种构图方法来写的比如他的`很著名的一首山水诗《山居秋暝》还有《过香积寺》等。

  王维在《终南山》中运用了移步换形的手法,这就是中国构图的方式,“散点透视”也就是在一幅画里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视角多角度的来表现,这也是不同于国外绘画之处,因为我国绘画是提“神”,是写“意”,是画“境”,而非写实。“宋代郭熙把这种多角度的透视方法总结为“‘三远论’”“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林泉高致·山水训》)”从中可以看出视角不同会达到或明或暗的效果,从而给人不同的主观感受,不仅会从明暗色彩上达到不同的效果,而且形状上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突兀、重叠、冲融等也给人不同的美感享受。这样在色彩形状上不断变化从而人的视觉感受也随之变化进而主观上也起伏不定。始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新鲜感觉,不会产生审美疲劳或厌倦,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终南山》一诗首联站在山下仰视山巅,颔联写山中云气,视点在山间,颈联是站在山尖俯视,视角便又移到山巅,尾联写隔水问樵夫,证明自己在山间,视点又移至山谷,不断变换着、移动着。

  王维山水诗中很多都运用了这种移步换形、散点透视的方法,很典型的比如《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五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以闲,清川淡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这首诗中作者逐青溪水、随山万转不断变换角度,站在不同的视角上将一串串景物串联起来,溪水流过乱石发出一阵阵喧闹声,仿佛溪水和乱石在玩耍就犹如青年男女在嬉闹一般,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接下来流经深松里的悄无声息,一动一静形成强烈对比,而一颗喧闹的心也随之静了下来、沉了下来。紧接着流入了开阔的平野,微波荡漾,一片片碧绿的菱荇,小溪温柔的缓缓流过,流入芦苇丛中,两岸的芦苇相映在水中,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啊!这首诗由一个个画面串联而成,小溪每流经一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每流经一个地方作者都是站在新的角度来描绘,移步换形,多角度多层次的来再现大自然神奇的美。

  其次,王维山水诗中的景物描写注意色彩的表现。我国绘画中十分注意色彩的相互映衬和调和对比,王维的山水诗中这点也体现的十分明显。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充满寒意的秋山一片苍翠,秋水潺潺流淌,倚门听蝉鸣,渡口的落日,金黄的光芒,还泛着点“夕阳红”村口炊烟袅袅升起,醉酒佯狂,放歌吟唱。这首诗里秋山的一片苍翠,秋水的绿,渡口的夕阳,村口的炊烟。秋山秋水的颜色比较有层次,也是一种调和,夕阳与这两种绿相互映衬,色彩丰富而不会导致太单调,加之袅袅升起的炊烟作为“补色”作为点缀。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便跃在眼前。

  又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诗的重点是“空翠湿人衣”写绿的苍翠欲滴、山中的苍翠,而开头却写白石、红叶,满眼的苍翠中跳出几颗白石,冒出几片红叶,整个画面立刻变得俏皮活泼而又生动。而作为补色的红叶更衬出绿意之浓、苍翠欲滴。整片的绿和红叶的点点红形成整体和细节的相互映衬,从而大大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还有《积雨辋川庄作》、《山居即事》、《辋川别业》、《终南山》等都体现了王维山水诗中的色彩美。不过王维诗中色彩艳丽的描写并不多见,更喜欢用的颜色是“青”和“白”这是因为王维所追求的是萧疏淡雅的风格所致,他讲究水墨勾染,“运墨而五色具”而且我国绘画讲究写“意”提“神”,青、白是水墨画写意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从中看出王维的山水诗和山水画之间的内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