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概论


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是一种人体文化。舞蹈艺术居艺术之首,它随着人类的社会演变和文化进程而发展。研究表明,各种舞蹈都起源于原始舞蹈,体育舞蹈也不例外。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际舞等发展阶段。体育舞蹈的前身就近来说是社交舞,也称交际舞、交谊舞。
   一 、 体育舞蹈概况
  社交舞(Social  Dancing)亦名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舞会舞(Party  Dancing),起源于西方。经过不断地加工,吸取各类舞蹈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当今的各种流派。 社交舞早在14~15世纪已在意大利出现,16世纪末传入法国。  1768年巴黎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由此社交舞开始流行于欧美各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
   1924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当时社交舞的一部分进行整理,将7种舞步和跳法加以系统化、规范化,从此人们将规范化的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快步舞和伦巴、布鲁斯称为“国际标准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又整理了拉丁舞蹈,并将它纳入国标舞范畴,列入正式比赛项目。至此,国际标准舞成为包括10个舞种的现代舞系列和拉丁舞系列两大类。
  国标舞的诞生,改变了社交舞的自娱性质,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极大兴趣,它的典雅风格和优美舞姿征服了世界舞坛,掀起了半个多世纪的世界国标舞热潮。 国标舞比赛起始于英国,1929年成立的“舞会舞蹈委员会”制定了比赛规则,每年举行全英锦标赛和国际锦标赛等比赛。当时的世界比赛大都是私人组织的,参加的国家很少,优秀选手不一定都能参加,因而“世界冠军”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世界水平。1947年在柏林举行了首届世界交际舞锦标赛。
  国标舞的普及推动了竞赛的开展。1950年“国际交际舞理事会”(也称“国际交际舞协会”)成立。  1959年,完全按国际委员会制定的规则,举行了第一届业余和职业舞蹈世界锦标赛,此后每年举行一次。1960年,拉丁舞正式列入世界锦标赛比赛项目。1964年,国标舞又增加新的表演和比赛项目——团体舞。使国标舞10个舞种的风格特点得到更为鲜明的体现。以上3种崭新的交际舞——现代舞、拉丁舞、团体舞,被称为“现代国际标准舞”,每年在国际上都有不同地区、各种级别、不同规模的多种比赛。国标舞已成为人们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极好形式。同时,由于它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技的双重特点,以及很强的表演观赏性和技艺性,因此西方舞蹈界称它为“体育舞蹈”,很多国家将它纳入体育的竞技范畴,继而成立了各种体育舞蹈组织,并一致努力于促进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   
  国际标准舞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舞蹈组织的发展。职业舞协“世界国际标准舞竞技总会”(ICBD)已发展了36个会员国,总部设在英国;业余舞协“世界国际业余舞蹈总会”(ICAD)总部设在德国,已有27个会员国。近年来,随着体育舞蹈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上述两组织相继改名。“ICBD”改名为“WDDSC”,称为“世界舞蹈和体育舞蹈总会”“ICAD”改名为“ICSF”,称为“国际体育舞蹈联和会”。两组织联合起来,为争取体育舞蹈进入奥运会而共同努力。国标舞和体育舞蹈的发展历史表明,国标舞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成形于60年代初,发展普及于70年代以后。二次大战后的50~60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潮舞”摇滚(Rock and Roll)和迪斯科(Disco),其影响曾波及国标舞的发展。70年代起,世界思潮回转趋向稳定和平衡,反映在艺术上又开始崇尚高雅文明和经典艺术。在这样的环境中,文明典雅和严格规范的国标舞和体育舞蹈获得了广泛的发展。久负体育舞蹈盛名的英国、丹麦、挪威、德国和澳大利亚的选手近10年来在国际大赛中连连中冠,同时亚洲范围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随着70年代经济的崛起,国标舞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1985年~1986年的国际比赛中,日本选手进入了世界前6名。近年来,独联体和东欧的一些国家急起直追,积极开展体育舞蹈,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体育舞蹈的发展概况
  我国自80年代开展这项体育运动,并迅速得到普及。体育舞蹈在中国发展不过十几年,八十年代,只有少数的广州和上海人会跳体育舞蹈,但大多还是在跳三四十年代的交际舞,和现在真正的体育舞蹈有很大差距。直到1986年11月,日本业余舞蹈竞技协会会长山口繁雄先生与中国对外友协联系,举办中日国际标准舞友好赛事,当时中国对真正的体育舞蹈没有接触过,随即中国对外友协与中国舞蹈家协会联系,想借此次机会促成中日文化交流。中国舞协组联部积极落实舞蹈交流工作,从1986年11月至1987年3月, 重点培训一批体育舞蹈人才。
  为使中国体育舞蹈尽快发展,山口繁雄先生和小林弥寿枝女士亲自来北京授课,培养24对舞者,其中摩登舞12对,拉丁舞12对.这些舞者都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大部分来自北京专业舞蹈院团和舞蹈学院。
  期间日本著名的国标舞教师成濑时博先生专程来北京,在二七剧场为舞者上大课,舞者进步非常快,为中日友好赛做好了参赛的准备,也为国际标准舞在中国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这一事业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促成中日“友好杯”比赛,山口繁雄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经济上给予中方很大支持,如邀请成濑时博先生来华讲学,其往返旅费、食宿费、讲课费、以及中国舞者参赛时所穿的服装、中国舞者学习和比赛期间的餐费等等,都是山口繁雄先生支付的。
  民山口繁雄先生和成濑时博先生来京讲课后,中国舞协联部决定迅速推广体育舞蹈,由杨大林同志担任体育舞蹈推广工作,他先后在北京交谊舞学校、西城区文化馆、并应山东省舞协浙江省舞协的邀请对体育舞蹈进行推广。
  原定1987年3月举办的首次中日国标舞友好赛,由于日本舞者的组织工作没有完全落实,故改期举行。此时有舞者建议先在中国自行比赛,中国舞协获中宣部批准,1987年5月首届“中国杯”国际标准舞比赛拉开帷幕,比赛地点在北京交谊舞学校,参赛舞者约200对,主要来自北京和广州,评审员是中国舞协和在京的舞蹈界专家。
  1988年4月,中国舞协群众舞蹈研究会在北京主办了“牡丹音响杯”全国第二届国际标准舞大赛。比赛地点在北京体育馆,分别来自20个省市。赛后由中国对外友协主办,中国舞协群众舞蹈研究会承办,举行了首届“牡丹音响杯”中日友好赛。
  八十年代末,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曾担当一、二届全国国标舞大赛评审的王镇同志建议,成立中国舞蹈家协会国际标准舞总会,并请贾作光同志任会长。该提议很快得到当时的中国舞协书记处的大力支持。中国舞蹈家协会国际标准舞总会于1989年初正式成立。会长是贾作光,执行副会长是王镇,副会长史大里、曹仲,秘书长傅中枢,副秘书长:沈敏华。
  中国国际标准舞的发展以及走入世界,必需有专业舞蹈界的投入,我国专业舞蹈院校必需建立国标舞专业,贾作光会长几次提到在北京舞蹈学院设立国标舞专业。1990年,王镇同志正式向北京舞蹈学院院长提出北京舞蹈学院建立国标舞专业的事。经过文化部有关部门的批准,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专业隶属社教系下正式建立并向全国招生。
1990年5月,由中国舞协国际标准舞总会在南京市体育馆,举办了第四届“亚力龙虎杯”国际标准舞全国锦标赛。参赛舞者近400对。
  1998年,在高占祥同志的有力支持下,经中国文联批准,将国际标准舞纳入“荷花奖”评奖项目,强调了国际标准舞的艺术属性。从此,国际标准舞正式纳入专业舞蹈评奖行列。 
    三、舞蹈的价值 
    1、健身价值 
    体育舞蹈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性。体育舞蹈极赋时代气息和体育竞技性质,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并于2000年第五届中国体育科学大会,列为比赛项目。我国古代乐舞的创立也是为改变“民气郁于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的状况。美国体育家古里克曾说:“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的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在德国,有人对业余体育舞蹈运动员和800米跑运动员做过比较,发现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跳过一个15分钟的快步舞后,心率与800米跑的运动员并无区别。 
    2、健心价值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同时还可以调节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观念已成为现代体育观的标志。体育活动的这种双重功效,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所证实。有认证实积极参加体育舞蹈活动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的高于普通常人的水平,说明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近年来,有关有氧运动的健心效应已被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如皮特鲁茨罗(Petruzzllo,1991),拉方丹(Lafontaine,1992)等人的研究表明,有氧练习即可以降低焦虑,也可以降低抑郁有氧练习对长期的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等都有治疗的作用;无氧练习只对抑郁有调节和治疗作用,但不能有效的降低焦虑。因此如果希望改善整体的情绪状况,最好采用有氧练习,有氧练习的健心效应应更加显著。从有关体育舞蹈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可知,体育舞蹈是一项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根据拉方丹等人的研究,这类有氧运动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从体育的社会价值看,体育舞蹈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的舞姿和轻快的乐曲相伴下,人们的自我封闭意识在这里会得到彻底的解脱,舞场中的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的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可见,体育舞蹈活动即增进了舞伴、舞友之间的友谊,丰富了社会生活,提高了参加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根据司徒炳坤等人研究的结果----体育舞蹈活动对“人际关系”和“敌对” 两项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水平,说明体育舞蹈运动对这两项心理健康因子的积极促进作用显著。可以认为,体育舞蹈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心里健康的体育运动。 
    3、观赏价值 
    体育舞蹈不仅成为人们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提高技艺的良好形式,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表演价值,给舞蹈者与观赏者以美得享受,令人身心欢跃,进而提高人们得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现代舞的前身是欧洲的社交舞,渊源于法国路易王朝宫廷舞,社交舞在欧洲是一种必要的修养,也是老少皆益的健康娱乐。在宫廷舞演变为社交舞的初期,男士有一套邀请女士的礼节动作,女士也有一套接受礼节的动作,这种礼节是当时上流社会交往中邀请舞伴时必须具备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男女相互尊重,尤其对女士的尊重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时期的基本要求。在现代舞中的礼仪性审美倾向依然保留男士的衣着庄重,体态端庄挺拔,即使在轻快跳跃性舞步的变化中,也不失高雅风采。由于礼仪性审美取向决定了风度的重要性,所以,对舞者的外观形象,风度气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形成高雅风度的首要条件则是体态的挺拔感,挺拔的体态标志着健康、教养、礼貌、自尊,给人以愉快、振奋、富有青春活力的感觉,这些不仅是舞蹈风格的要求,也是对观众的尊重。如男士都是手挽女士进场,引导舞伴做急速旋转后向观众致意,女士则是向四周观众行古典的屈膝大礼;舞蹈结束后,男女舞伴不仅向观众行礼,男士还手指女士,面带微笑,气度不凡的行为举止,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回味。英国著名哲学家西期.培根说;“秀雅风度的动作的美才是美的精华”。在表演或比赛场上选手们不论是动作还是神态,都要符合高雅和那这一宗旨。 
    体育舞蹈比赛对选手服饰的规定性强化了它的观赏性。体育舞蹈的现代舞与拉丁舞各有其专用服装,由于舞蹈风格的不同,需要用不同款式的服装来衬托。如现代舞主要体现欧洲风情男士着装保持着正规礼仪性活动的要求身着深沉高雅的燕尾服,颈系白领结,脚穿轮底缚带皮鞋,发型整齐,时时处处保持着绅士风度,显示庄重高贵的气度,以及身体线条的优美;女士们则穿漏背式晚礼长裙,具体式样、色彩等也随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变化,如在90年代以前的女裙,多用绸料诌边长裙,90年代后多用纱、绸料加上鸵鸟羽毛的边饰,使裙子更加轻盈飘逸,色彩也趋于多样化;2000年在英国黑池的比赛中,又出现丝纱面料,除去鸵鸟毛的多层过膝短裙,舞起来就象风在云中的感觉,且做工精细、价值不菲,穿上这样的礼裙,女士们立刻显得光彩夺目,衬的她们的身材是那样的优雅、迷人,旋转起来象朵盛开的莲花,更能给人以立体多采的形象感,它将服饰之美推到了最高境界。因此,在展现现代舞的舞蹈美的过程中,服饰的衬托与美化作用极为重要。而拉丁舞服饰倾向于展现生动活泼、自由奔放的拉美情调与生活气息。舞蹈通过灵活的腰髋动作,刻意追求人体运动的曲线美,表现女士们婀娜多姿与柔媚灵巧,在拉丁舞的服饰中,男士身着紧身衣裤,女士则能充分展示身体凹凸有致的曲线,露背露腿的草裙式短裙,以便展露背、腰、臀、胯腿部动作的优美线条,增强了舞蹈的风格,近年来,拉丁舞服装也吸取另外一些时装样式,并加以改变以适于跳舞,色彩搭配也五彩缤纷。体育舞蹈中的服饰的鲜明民族风格又使男女选手风采倍加。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风貌。 
    4、社会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流行的社交舞,它是沟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情感的一种世界“形体语言”,也是任何语言无法代替的艺术,它具有广泛的社交性。体育舞蹈大体上可分为自娱、表演、竞技3个层次,自娱性的体育舞蹈具有及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不分东南西北,也不分男女老幼,在跳舞中相互交往,交流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