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生活舞蹈:与人们各种生活有着直接紧密联系,功利目的性比较明确,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包括:习俗舞蹈、宗教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①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牲。如:彝族《喜背新娘》,维族《刁羊》,土家族《跳丧舞》,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跳春牛》,朝鲜族《农乐舞》。

  ②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宗教舞蹈是对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神灵的一种形象化的再现,使无形之神成为可以被感知的有形之身,是神秘力量的人格化。主要用以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神诋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如民间的巫舞、师公舞、摊舞,佛教的“打鬼”、萨满教的“跳神”,满族的《腰铃舞》、《单鼓舞》。

  ③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黎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六月六”、哈尼族的“苦扎扎”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节日中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

  外国的社交舞蹈又名“交际舞”或“交谊舞”。由民间舞蹈演变而成。多为男女对舞的舞蹈形式。国际流行的主要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布鲁斯”、“狐步”、“快步舞”、“探戈”、“伦巴”、“桑巴”等。

  华尔兹:英文Waltz的音译,因英文字本意是旋转的意思,故也叫“圆舞”。属于三步舞。华尔兹在交谊舞中,起源最早,历史最优久,它来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十六世纪时,法国路易王朝用来作为宫廷舞。十八世纪后半叶使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舞时两人成对旋转。根据它的速度,分为慢华尔兹(Slow Waltz)简称“华尔兹”与快华尔兹(Quick Waltz)也就是“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 Waltz)。慢华尔兹即“慢三步”舞,音乐3/4,速度每分钟约为30-34小节,舞步缓慢,是英国标准舞的一种,它保持着典雅的风格,随着音乐强→弱→弱的韵律,形成一种自然波浪起伏状态。慢华尔兹舞姿柔美,舞步顺畅,风格华贵典雅、飘逸悠舒,如波纹涟漪,在旋转的起伏中见秀美与潇洒,因此慢华尔兹有“舞中皇后”的美称。

  维也纳华尔兹:英文Viennese Waltz,由于风行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因此得名。因节奏的快速,所以又称为“快速华尔兹”(Quick Waltz)即“快三步”舞。维也纳华尔兹最早来源于奥地利阿尔卑斯地区的农民民间舞,于十八世纪末已逐渐演变,在十九世纪初十分流行。音乐3/4拍,速度每分钟约为50----60小节,节奏是重轻轻,节律是强弱弱,步度是大小小,步距是长短短。运步轻快,有较多的旋转,旋转的角度往往很大,使有些步子无法或无必要迈开,而是更多地用脚尖或脚跟旋转来代替迈步。维也纳华尔兹旋律流畅,节奏轻盈,充满朝气,显现出轻快、流利 、活泼、兴奋的风格特点。

  布鲁斯:英文Blues的音译,慢四步舞。其舞曲来源于美洲丛林中黑色人种的有忧伤感的乐曲 ,4/4拍,速度每分钟约为28----36小节。传入英国以后,被改变成慢速稳健的舞厅舞,这是一种庄重 ,保留着宫廷色彩的社交舞蹈。布鲁斯的节奏清晰有力,富有弹性、较慢,舞步简单易学。布鲁斯的风格稳重文静,平缓端庄,从容大方,悠闲轻适。

  狐步舞:英文Fox-trot,中四步舞。狐步舞最早来源于美国黑人的舞蹈,根据英文Fox-trot的意思是狐狸快速行走,为此认为狐步舞是模仿狡猾的狐狸行路,流畅、圆滑、多变。1914年狐步舞传入英国,后来成为典型的英国式舞蹈。1920年狐步舞开始流行于欧美。狐步舞曲是较慢的四拍子,节拍为4/4,速度为每分钟约30----34小节。狐步舞的风格:文雅、轻柔、恬静、幽宛、安详。

  快步舞:英文Quick Step,也称“快狐步”,“快四步”舞。在1923 年左右,快步舞起源于美国。狐步舞流传后,分为快狐步舞与慢狐步舞两种,慢狐步舞就是今天流行的狐步舞,快狐步舞演变成为快步舞,风行于欧洲。快步舞节拍是快速的4/4,速度每分钟约46---50小节,标准的是每分钟48小节。快步舞的特点是:动作快速、机灵、起伏、弹跳敏捷,舞姿活跃动人,风格高贵优雅。

  探戈:西班牙文Tango的译音。一种阿根廷双人舞。[4]探戈 最初由非洲牧童所发现,先传入西班牙,后传至南美洲。于1880年,又由阿根廷米隆加舞演变而成。1900年左右,在阿根廷很盛行,成为民间舞,后经整理加工归属舞厅舞。因此,除了阿根廷探戈外,还有西班牙探戈。二十世纪初,作为一种表演舞介绍到欧美等国家后,发展成一种高雅活泼的舞蹈形式,用于社交舞会。其音乐特点为中速,每分钟为30----34小节,二或四拍子,旋律与节奏常形成交错节奏,伴奏节奏通常为XOX XX │ XXX XX │。以切分音为特色,断奏式演奏,顿挫感很强,所以步伐要果断有力,表现出挺拔俊俏、倜傥洒脱、爽快利落、刚劲有力的风格。探戈表演性很强,在交谊舞会中。常作为表演的精彩节目,故有“舞中之王”的美誉。

  伦巴:英文Rumba的音译。原为非洲苏丹黑人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为4/4拍。舞蹈动作的特点是两跨轮流撑动,上身比较自由。传入古巴后,在民间发展成为男女双人对舞的斗鸡形式的伦巴。进入城市后形成交际舞形式的伦巴。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逐渐传入欧美各国。

  桑巴:英文Samba的音译。桑巴舞是巴西一种生动活泼的民间舞蹈。四十年代初,从一种交谊舞形式流传到欧美各大城市。舞曲节拍为4/4拍或2/4拍,音乐速度为每分钟56小节。每逢节日,巴西城镇盛行狂欢,人们跳起豪放而又带点即兴发挥的桑巴舞蹈。舞蹈者随着音乐节奏一重一轻地自然屈膝弹动,运用下腹部的前后摇摆,带动上身的摆动。

  ④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如:我国汉族民间舞蹈“秧歌”和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以及西方的“迪斯科”、“霹雳舞”等,都是人们所喜爱的自娱性舞蹈。

  迪斯科:是近几年在世界风行的一种伴舞音乐。这种音乐继承了爵士乐、摇滚乐以及拉丁美洲音乐的某些节奏特点,结合西班牙人和印弟安人的舞步的特点发展而来。迪斯科舞来源于美国黑人民间舞蹈和爵士舞蹈。这种舞蹈除了一些规定的步伐外,还可以根据节奏的变化即兴地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自由奔放。它的特点:一是膝部随节拍颤动,二是身体中段松驰,力量主要用在胯上,随节奏摆动或转动。迪斯科舞活动量大。音乐节奏强烈。舞时全身关节逐次扭动,特别是腰胯扭摆的幅度较大,两腿不停地跳跃、旋转。上体放松,两臂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做出各种动作。步伐灵活自由,可难可易,还可即兴发挥。可男女成对而舞,也可集体同舞。

  霹雳舞:霹雳舞与迪斯科舞,有着同样的特点,舞者情绪兴奋。霹雳舞随着摇滚乐激烈地扭动身体,有时模仿走太空步、机器人、擦玻璃、头脚倒立、跟头旋子等动作。动作特点,野性又潇洒,粗犷又细腻,全身有控制地自如动作,时而如波澜起浮飘飘逸逸,时而光怪陆离。总之迪斯科舞与霹雳舞都表达出舞者内心的冲动,具有浓厚的个性解放色彩和一种不可抑制的振奋。舞者体验到一种醉意的疯狂,打破了传统舞蹈的风格。它是当代青年情感宣泄的一种表达方式。

  ⑤体育舞蹈:是舞蹈与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们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⑥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完善人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