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瑶钰 叶志卫 摄
深圳艺术学校的学生在练基本功。叶志卫 摄
艺校副校长黄启成(本人供图)
黄启成是深圳大学客座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名誉主任,深圳艺术学校副校长。他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也在学习艺术。现在读初三的儿子学过钢琴、画画、主持,现在他发现,儿子最喜欢主持艺术,而目前正是发展他主持艺术才能最好的机会,因此也经常给他一些点拨和帮助。
黄启成认为,如果要带着孩子去学习艺术,家长需要了解一些艺术学习的规律。他强调说,“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二是文化课一定不能拉下,要走在学艺术的前面。”
1
“压”需要有度
记者(以下简称“记”):怎样发现和陪养孩子的艺术天赋?
黄启成(以下简称“黄”):我相信每个孩子对艺术有不同的感悟力。比如,有些孩子从小一听到音乐就不哭,这就是他对音乐的感悟力。但是,天赋是需要家长去发现去引导的,这个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家长边让孩子去学习,边细心去观察。并且,家长也需要懂得一些发现艺术才能的基本知识。
就艺术的专业学习来说,每个门类都有不同的要求,钢琴、舞蹈等各个项目对人才的选定都有特定的标准。另外,孩子的天赋是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来培养的。比如,孩子对钢琴音乐的兴趣,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去培养,对舞蹈的兴趣,五六岁可以开始引导,能力培养则要等到十一二岁左右。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多一点知识,走的弯路会少一点。
记:一个有学习兴趣的孩子,他的表现会是怎么样的?
黄:艺术学习是很苦的事情,但同时也是很快乐的。有天赋并且愿意学习的孩子,他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些学习器乐的孩子,他一摸到器乐就会很开心,一天不接触他就会显得不耐烦,每天自主练习七八个小时,也不用老师监督。
记: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兴趣有天赋,但是注意力持续性很差,不逼他就不能出成绩,怎么办?
黄: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需要耐心观察孩子,了解他的学习意愿。有些家长采取高压政策奏效,有些出成绩的孩子确实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的。但是,有些孩子身上存在“越逼越反”的现象,高压政策反而磨灭了他的兴趣。所以,还是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具体情况来定。
记:有些家长认为,现在不压着孩子学习,将来孩子会后悔的。
黄:我的一个亲戚的孩子,学习很好,但是艺术素质差,他到了美国学习后,看到很多同学都有各方面的才艺,他回来就很感叹地说,当年父母要是逼着他学钢琴多好啊。他的父母曾经让他学钢琴,是“放羊”式的那种,孩子却没有认真学。
我认为,“压”有时候是必要的。但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其实孩子是讲道理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还需要把握好“压”的度。
记:对于很多家长让孩子去考级,你是怎么看的?
黄:考级最终的目标是给孩子一个目标,给孩子压力,让他有个前进的动力,没有考级也就没有一个检验的标准。但是,我们不能以考级为学习的目标,专业的评判是不看考级的。
记:家长怎样去找一个好的艺术老师?
黄: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首先他能看出孩子的天赋,几节课之后,他就知道对方是否有天赋,是适合专业学习还是业余爱好。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有经验的,他可以清晰看到孩子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有科学的规划就会少走弯路。
2
文化课要走在艺术前面
记:有一些家长因为自己以前的艺术愿望没有实现,就把这个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对此你怎么看?
黄: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我觉得,如果他的孩子没有兴趣爱好、又不具备一定的条件,结果会自寻烦恼。
我有个朋友,年轻时很喜欢舞蹈,但是他被上山下乡耽误了。后来,他有了女儿,就想送她去学舞蹈。他来找我咨询,我一看就觉得这孩子性格喜静,爱读书,但她的身材比例不适合舞蹈。但他觉得通过孩子的努力,一定可以改变先天的劣势。他花了很大力气,让孩子最终上了一个艺术中专院校,但孩子参加工作以后,感觉非常吃力,工作几年后就改行了。这个孩子就走了很大的弯路。
记:有些家长觉得,我这个孩子文化课成绩不行,想通过学艺术加分考好学校,或者进入专业艺术院校,对此你怎么看?
黄:这个问题在深圳艺校也经常碰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是家长不懂艺术规律。
我认为,不管你学习那一门艺术,文化课一定要走在前面,这样才会有上升的空间。没文化即使天赋再好,走到一定程度也会碰到瓶颈。演员光脸蛋好、表演技巧好就行么?不是,他需要去领悟剧本,了解人物,把剧本上的文字语言变成形体语言。文化不好可以么?不行。因此,深圳艺校有个原则,不管碰到多么重要的比赛,都不能拉下文化课。
记:家长需了解哪些艺术规律?
黄:这方面的内容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定位问题。第一,看孩子合不合适做?比如,孩子是否有天赋,有没有基本的条件?你不能让一个五音不全的孩子去学音乐,让一个身材比例不协调的孩子学舞蹈。另外,要看孩子的兴趣是否在这个方面。
另外一个是定位问题:是学习特长,还是让学习专业?如果是学特长,刚开始学习的要求就不要太高;但是如果孩子很有天赋学专业,一定要从严抓起。起步一定要专业训练,要有好的专业老师。现在有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学习钢琴专业,但是以前学习的业余手型很难纠正过来,非常可惜。学艺术和盖房子一样,基础歪了,想纠正过来就很难。
一位反对考级的老师说
就那么几首曲子音乐美感全被破坏了
某培训中心的老师王立波(化名)对记者说:“我最不愿意接的学生就是奔考级和获奖而来的。”曾经就有家长打电话问她能不能在3年之内让孩子过10级,出高薪请她,她一口回绝了。
“你说这个考级真是废了学生啊。学来学去都是那么几首曲子,音乐的美感全被破坏了,哪里说得上培训学生的音乐气质。艺术要顺其自然,进度是次要的,有目的地学习,是舍本逐末。”王立波说。她认为,艺术热引发考级热,部分家长将考级作为艺术教育的唯一目的,而导致很多孩子基本功不扎实,越到最高级别越难学,越没办法突破。
然而,他的说法却遭到一些家长的反对:“现在在中国,什么都需要证书来认证啊,学英语还要考四六级呢。”有家长对记者表示。
王立波也不愿意接冲获奖而来的学生,“艺术是很难用获奖来评判的。伟大的音乐家都不是靠获奖出名的。”她说,不少家长冲着获奖而来,是因为获奖可以让孩子在升学上有优势。
据记者了解,2009年深圳各中学招收的特长生共1359人,其中音乐、舞蹈及表演469人。而各类高校招收的艺术特长生更是不计其数,这对很多希望孩子上名校的家长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某培训中心的主管告诉记者,这两年,来咨询的不少家长不少都提到艺术特长生的话题。
(叶志卫)
个案
1
“每天练舞八小时我从没逼她”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在深圳艺校的练功房里面,15岁的芭蕾女孩崔瑶钰正在勤学苦练,这个当初为了锻炼身体的女孩,却意外地走上了芭蕾的道路。
崔瑶钰身材修长,面容姣好,她的老师评价说:“一棵很好的芭蕾苗子。”在今年全国“桃李杯”比赛中,她参演的芭蕾舞群舞 《榕树仙子》获得了群舞(芭蕾舞组)舞蹈剧目奖的二等奖。
崔瑶钰在为明年参加艺术院校考试而做着准备。这个在艺术道路上走得很顺的女孩,她的妈妈郭女士却说,“从她开始学习舞蹈到现在,我从来没有逼过她,相反,我担心她练习得太辛苦,总是劝她少练练。”然而,鞋练破了,脚指甲盖练得掉下来,崔瑶钰都没有停止旋转。
郭女士告诉记者,崔瑶钰小的时候,除了舞蹈外,还学习过钢琴、画画,但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舞蹈。“小时候,我花了很多钱,给她找了很好的老师让她练钢琴,但是学习一两年准备去考级时,她在家里喊打喊杀的,不去了。我们也没有强迫她。现在,画画也没有时间,她也很少提笔了。唯有舞蹈,我从来没有监督过。”
崔瑶钰5岁被妈妈送去学舞蹈,仅仅是因为家人希望她通过跳舞锻炼身体,刚开始是学校兴趣班老师带着她练,但她跳舞的瘾很大,天赋也很快显露出来,2004年,在老师的建议下,崔瑶钰参加了深圳艺校的考试,最后脱颖而出。
在是否上艺校时,郭女士和他的先生面临着抉择,“艺术的道路不好走,艺术不是一辈子的饭碗,我当时这样想。”9月1日开学,两人一直到8月30日还犹疑不决。郭女士咨询了很多老师、朋友,最后还是被一句话给打动了,“既然孩子喜欢,她有信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相信以后能靠舞蹈养活她,就让她去吧。”
崔瑶钰进入艺校以后,郭女士就很少操心过她的舞蹈了,“在专业方面,她总是很努力去做,我从来不担心她什么。看她练得很苦,我会这样对她说,虽然你不是最好的,但是你已经很努力了,不管怎么样,你已经尽力了。”
个案
2
核桃树难结蟠桃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妈妈,今天我不想去学钢琴!”
睡梦中的女儿秦晓敏第二次说了这个梦话之后妈妈何冕终于决定,不再送女儿去学钢琴了。7岁的女儿,晚上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都要忙到11点,弹完钢琴后才能昏昏睡去。上一次,她也是睡下不久说了这句梦话。
秦晓敏5岁多的时候,家里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爷爷希望她学书法,奶奶希望她学芭蕾,何冕则希望她去学钢琴,秦晓敏的爸爸和晓敏本人则没有什么意见。
家庭会议争执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结果,最后还是爸爸建议:“抓阄吧。”
三根牙签的长短决定秦晓敏最后学习什么。其实,牙签还被何冕做了手脚,她把一根最长的牙签藏在自己手中,最后,秦晓敏被决定送去学钢琴。“你看弹钢琴的姿势多漂亮,音乐那么动听。书法已经过时了,芭蕾?我了解了一下,会伤身体。”何冕说。对于家人的决定,秦晓敏没有反对的资格,更何况,在妈妈的形容当中,学钢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等你学了曲子之后,就可以给小朋友们表演。”
何冕坦言那快两年的时间让她抓狂,“首先是给孩子找老师。现在的老师良莠不齐,我花了两个多月才帮孩子找到一个好老师。带孩子更痛苦,每周一周四,我都要跟领导打招呼提前半个小时走,学完回到家已经快8点了,还要辅导她写作业。”
最让何冕痛苦的是,她发现这是她一厢情愿的事情。秦晓敏从不主动练琴,即使在妈妈的监督下,也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晓敏的老师曾经劝她:“她对音乐没有很好的天赋,让她了解一点基本的乐理知识,会弹一些简单的曲子就好了。”但何冕还是不死心,“半途而废多可惜啊,再说也可以培养一下孩子的韧性和毅力。”
何冕的妈妈很反对她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学琴,“老人家的道理很朴素:结核桃的树,是很难结出蟠桃的。”
何冕最终选择了顺其自然。这两三个月,晓敏再也不用去培训中心学习了,也不用在妈妈的监督下练琴。何冕发现,没有强制,反而让孩子变得主动起来,一个星期下来,她一般会在钢琴前面坐上两三次,每次弹个半个多小时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