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作者:焦光国    地址:浏阳一中新民学校    点击数:186    更新时间:2006-1-6 一、 对传统体育课的反思
1 课程的基本内容:作为基本教材的跑、跳,相信各位体育老师都抓的很扎实了。但是,往往会是这样的:学生知道立定跳远能跳得更远,但平时遇到要跳的时候,他们不会用。明明知道正确的跑的姿势,但没有哪一名同学在追打时用正确的跑去取胜或逃脱危险。难道正确的跑姿不会比胡乱跑更有利?我们知道,跑和跳都是自然的动作,在我们没有教之前,学生都会。既然都会,我们教了以后,他们仍然改不过来,那我们教了又有什么用呢?

2 课程的基本理念:完成教学任务是第一要务?学生会在毕业后去练一些枯燥无味的练习吗?成长后的学生——我们,会在工作之余跑个五十米?搞个耐力跑?投几个实心球?还是做一些简单有趣的,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我们的体育课到底为学生的发展作了哪些贡献?为全民体育的发展作了哪些贡献?又或者,我们的体育课竟抑制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3 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让他们以后还会有兴趣锻炼锻炼重要些,还是让他们学一些步入社会后用不着的技术重要些?


《课程标准》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应以下理念为指导: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体育课上心理健康内容是脱离本科目吗?体育教材改名为《体育与健康》,已经四年了,竟然还有人说体育课上心理健康内容是超教材,跨科目。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荒谬的,但是,是否领导们,我们的评价者们也这样想呢?健康第一。只要对健康有利,这就够了,为什么要否定?不但要把健康教育抓扎实,更要把相对空白的心理健康抓起来。
2、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学内容选择以教材为主还是以学生需要为主?教材是人编的,我们以前作为标准的《大纲》,不是被否定了吗?我们现行的教材究竟有多大的程度符合我们的基层教育呢?教材的编辑们,有几个是我们农村第一线的教师呢?专家们的理论,在基层能不能实施?实施后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有多少基层体育教师在按照教本上课?只会按照教本上课的老师就是好的体育教师吗?或许,我们应该更多的考虑考虑学生的需求了。把他们对体育的兴趣都泯灭了,能说你完成了教学任务吗?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要给学生一个严肃的环境还是让他们开心的玩耍?怎样来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教一个动作,学生跟着做一个动作,谁乱动就拿谁是问。比方说,做准备活动肩部运动时,老师在前面口令指挥,学生在下面照规定动作做,谁做其他动作或没有跟上节奏,谁就不对。其实,准备活动又不是课间操,要求整齐。对于学生来讲,准备活动只不过是活动活动,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准备的,能达到这个要求,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做,老师给口令,给动作名称,但不给动作方法,学生自己做。何乐而不为?纪律和自主,到底孰重孰轻?
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测评以一个标准合不合理?我们承认有三低学生的存在,在体育方面就没有吗?在体育测评时,那些天生矮小的,天生肥胖的,体弱多病的,我们是怎样对待的?对他们来说,我们以正常的标准来评价,对他们公平吗?然后,每期都在不合格的阴影下对待体育和运动,久而久之,他就真的认为自己在体育方面是无可发展了。那么,他也就不会再有一点去锻炼、去活动的兴趣和想法了。而正是这些人,是最需要锻炼和多活动的。

体育课的基本架构
课堂形式: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若干锻炼小组。教师期初辅导学生制订出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水平,期中轮流下到各组指导。各小组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要发展方向,在保证基本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发展方向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保障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自主安排课堂。教师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身份进入课堂。
考评方式: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以健康教育内容和专项基本理论为主;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做个调查,对他们的基础和专项知识做个检测。实践部分基本素质加专项。比方说一年级篮球小组的测评是这样的:理论部分为健康检查自测表(选择题和判断题)和一个小论文《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实践部分为必测项目:50米、立定跳远、长跑;选测项目:专项,往返运球上篮、1分钟定点投篮30×4往返跑。从所得成绩和自己预定成绩的对比两方面来评价。加上平时上课表现分,即得体育课成绩。按A、B、C、D个等级来评定,并给出评语。放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