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法与学法的突围


一、突围1:优化创设学习情景

情景,不仅是“一组刺激”,而是与教学目标相应、身体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结合的一种符合大多数学生心理的人为优化场景。这种教学场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活动角色,激发参与练习的动机。新课程的教学给予教师很大的发挥“个性课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小到教师个人的语言,大到整个操场的布景都可以找到“突围”的口子。比如,教师的语言可以做到“军令如山”般的铿锵有力以调动学生的“高度统一”;“细水长流”般的亲和加以缓和学生的“羞涩与害怕”;“此时无声胜有声”般的肯定眼神等等都是一些不容忽视的情景细节。在口语与肢体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如临其境,可以感觉到客观情景,给角色的适应提供前奏,从而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引发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

“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夸美纽斯)这种论述反映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运动场地与器材渴求能吸引学生的眼睛,线条与器材的组合在活动中也能进入“角色”。比如,绳和球的结合成“舞龙”,人与杠的结合成“花轿”,体操凳与弯曲的线条结合成“小桥”,袋子与人的结合成“袋鼠”,各种图形与线条的组合画成“迷宫”,接力棒加小红旗成“圣火”等等,只要教师能用心去思考与开发,一些器材不仅可以“一物多用”,而且可以成为“教材”走向“活动剧情”的“梯子”。从上述可以体会到一堂课的成败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课前的“吸引与点火”,学生如果能见到令他兴奋的场地器材,就会跃跃欲试,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课前的场地器材准备上要多花心思,且别具匠心,从生活的各个层面着手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器材,有时一颗小小的石子,一条细细的飘带都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石头、剪刀、布”就可以和武术中的拳型变换操相关联,“哥俩好”的猜拳使得游戏有更大的变数,这些难道不源自生活吗?也许这就是点燃学生心头热火的火柴。

新课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给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发教材的权利,七年级到九年级是学生独立、自我与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形成时期,学生已经具有强烈的个人倾向特征,为了在集体中有一定的地位,都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游戏、比赛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以实现自我价值,在课堂中不时地引入一些合理的故事情节,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经,在一次浙江省的创意体育课中有一位教师运用红军长征中的翻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熟悉的课本情节,配以巧妙的器材障碍和“枪炮声”的奋进音乐,将教材中的障碍跑和投掷轻物结合得天衣无缝,学生在课堂内对情景产生了极浓的兴趣,角色的转变自然而富于激情,整个过程学生没有意识到“跑”和“投”动作的枯燥与乏味,有的是各种过“障碍”和“投轻物”动作的创造。因此,教学中情景的创设首先着眼于学生身心素质、运动基础以及个性倾向的发展,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特点及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风格,选择创设情景的途径,如生活展现情景、课本(小说)故事情景、器材变式情景、场地线条组合情景、音乐渲染情景、媒体表象情景、肢体语言(表演)情景、语言描述情景等。

二、突围2:“审美”──“立美”教与学模式建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个“审美”课堂教学模式:趣味模式、形象模式、和谐模式。

趣味模式的特点是:激发热情,愉快地学习。学生认可的教师,其中“教得很好,能引起学习兴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不至于“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能达到“如沐春风”的境地。趣味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引趣──激情──愉悦──如沐春风。比如,从游戏的角度出发,为避免落俗套和大众化,我选择野外探险(自救、搭帐逢、攀岩)情景游戏,在游戏中要有情节“冲突”和“阻挠”设置,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等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形象模式的特点是:情景生动,形象地学习。它的基本教育过程是:直观──配乐──情节──创设情境。从影响学生的感官入手:优美的场地线条、独特的器材(自制器材)、煽情的音乐节奏、合理而又不失“突兀”的情节、活动(游戏、比赛)规则引起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等都是形象模式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

和谐模式的特点是诱导协作,和谐地学习。在教学中有高潮起落,这是和谐:进而富于直觉,这是表象。和谐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诱导──共鸣──圆融──指点迷津。这个过程往往相似于尝试学习,比如在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的教学中,首先诱导学生进行“四对四”斗牛,对规则进行变式,投篮方式必须用三步低手上篮;对比赛队员进行差优组合,差者进球得高分,优者进球得低分,另加奖惩机制。学生为了本队的荣誉,引起了精神上的共鸣,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实现目标,基础好的同学必然主动帮助差的同学,差的同学为了不落集体的后退必然认真练习,乐意请教,从而达到共赢目标,教师适时地进行迷津指点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加速巩固。

三、突围3:体悟学习

体悟学习一个重要理论来源于心理情感理论。情绪是有动物适应性生存的趋避行为长期遗传变异形成的,这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一种低级情绪,情绪体验是自己的感受状态,只有从最初等的动物的感受状态发展到社会的人的情感阶段,才能真正地体验。因而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的体验,激发以前运动基础上的快乐体验,通过回忆、表象、联想等暗示,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往往一个细小的篮球运球过人动作、足球正脚背射门动作,如果达到了过人和射门的效果就会带来快乐的运动体验,进而获得下次学习的动机和经验,同时发现在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有同伴或教师的欣赏,则对他的体验更加深刻和持久。所以,在教学中不断地给予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必须加上教师、学生的相互鼓励和欣赏,加深体悟最好的做法是:男女学生不要清一色地划分界线,可以分在一个小组内,有时会产生独到的效果;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在课内教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在每堂课上给学生“评议权”(包括自评与他评、发表感受、提出建议、表扬与欣赏);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下的表演,在全班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倾向于个别体验、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游戏比赛、表演展示等有机学习组合,教师对一些典型的创意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赞扬。当然,体悟是主体的亲历,主体从体验中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不只是对运动体验的快感,还包括同伴之间合作的心灵和谐体验,比赛扣人心弦的刺激与胜利的畅然等等,有的体验是可以直接言说的,有的则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体验学生不可能获得,这就需要个别对待,做到差异分层,使每一位学生在各个层次内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亲历,都能有所体悟。

四、突围4:合理选用教材内容,迎合学生运动兴趣

学校体育教材内容与学生运动学习兴趣相关密切。笔者曾对绍兴市学校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学生运动学习兴趣内容看,前3项均为篮球、羽毛球、排球,这个结论反映了目前学生运动需要和兴趣取向。我们认为,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倾向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青少年对外界事物认知和探索的“求变”特征,使他们在运动学习中,厌倦“封闭性”运动和个体活动形式,球类项目动作特点和表现形式恰好能满足他们的开放性思维的特点。

运动学习能使大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功和体育活动过程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的添加剂。在缺乏一定社会经验的青少年时期,成功体验最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获取成功体验的多元化途径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关键,体、智、心的共同作用,平衡了学生间的“某种”差别,为大部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创造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和动作学习难度要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新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通过教材学习和运用有一定的拓展空间。教材的拓展性就是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向更高要求、更难动作挑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