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距离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怎么也睡不着。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一块,反而都无法安眠。几经折腾,两只刺猬只好拉开距离。尽管外面寒风凄厉,可它们都睡得甜乎乎的。这就是所谓的"空间距离效应"问题。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处处可见。一个和自己关系非常融洽的人,由于相处过密,对方缺点日有显露,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由原先的亲密淡化为疏远、厌恶。在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也概莫能外。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更应注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效应"问题。一些体育教师对学生总是絮絮叨叨,凡事不论大小,统统包揽,就连学生练习的次数、顺序等也紧抓不放。这样,即使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因为自己婆婆妈妈的方式而使学生对你充耳不闻,讨厌乃至产生逆反、抵抗情绪。

    因此,一位体育教师要想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更有效地教育教学学生,除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学外,还应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的空间和自主的权利,以使他们拥有自己一片蓝蓝的天空、清清的世界。这样,有利培养他们独立、自信的能力和品格。法国戴高乐将军曾说过:"仆人眼里无英雄"。就形象、有力地证明了这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伟大将会变成不伟大。在这方面,我作为一名体育一线教师,使深有体会的。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由于初为人师,心中浓浓的喜悦、欢欣,化为对学生无微不至的教导与关怀。学生与我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有时还与我打打闹闹。这种师生关系看似融洽,却留下一种潜在的危机,当时给我影响极大:部分同学竟公然与我在课堂上饶舌、顶嘴,更不用说那一学期的教学效果了。为此,我很苦恼、烦闷:为什么我的真情、真意换不来孩子们情感上的交融和共鸣呢?第二学期,我迅速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心态,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民主空气,结果教学效果大相径庭。自己所教的学生,不仅学风好,教学效果也明显改善。在举行的各类体育活动与竞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就是我充分认识到所谓"心理距离效应"作用产生的优质效果。

    最后,我们在强调师生之间保持一定心理距离的同时,并不是要我们体育教师完全脱离学生,鼻孔朝着学生,而应是该管时则必管,当问时则当问,绝对不应该出现部分体育教师中出现的"上课一阵风,下课不见影"的不负责的行为。惟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有声、有色、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