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认识


摘 要:随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陆续在各地开展,广大请少年都投入到这一活动之中,为避免认识上的误区,更好的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体育锻炼环境。我们应该从性质上、思想上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了解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更好的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教学服务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健康、终身体育、兴趣
        在最近几年里,国家体育总局在一些地市以体育彩票捐赠扶持的形式开展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目前,各中小学的俱乐部形式开展的也非常热,然而许多人对体育俱乐部的性质、宗旨并不了解,因此在开展活动时难免走入一些误区,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参与以及所获取的信息,对俱乐部的开展作一下分析,与广大体育同仁共同探讨。
        一、 体育俱乐部的涵义
        体育俱乐部这个名词并不算新潮,我们大家几乎都知道一些如:“鲁能泰山”、“河南建业”等这些职业俱乐部的名称。但是我们现在提到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却是一种业余的组织,对此,国外的一些机构已经做了解释,比如对俱乐部的解释:
        1、 俱乐部有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
        2、 该区域范围内存在着有一定关系的人群;
        3、 俱乐部是一个小型社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 俱乐部成员拥有相对一致的利益,其成员的某些需求可在俱乐部中得到满足。(英汉词海)
        这几条解释对于职业和业余的俱乐部同样适用,这里不再赘述。而对于业余体育俱乐部的解释却和职业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体育俱乐部,1976年日本文部省为其下的定义为:“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爱好者自发性、自立性的结合为基础,为增进健康和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而进行持续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国外体育动态)
        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也明确指出,当前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三个:一个是学校体育;一个是以体校为龙头的业余训练;一个是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主要形式的校外体育活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主要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属校外活动形式,他与各级各类体校和职业俱乐部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 对开展体育俱乐部可行性的分析
        1、 与高校教学接轨
        目前各高校都已实行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改革,为中小学实行体育课外活动俱乐部形式提供了经验,同时也要求中小学迅速与大学的教学接轨,而中小学体育可时间有限,所以只能在课外活动中实行俱乐部形式,这不但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2、 为学生提供指导
        减负以后,学生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大幅增加,这样就为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然而,许多学生却出现了手足无措、蒙头转向的现象,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而且也缺乏相应的场地、器材和教师的指导,这样,学生的体育活动很盲目,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们丧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甚至使学生又走进了游戏室、网吧或其他娱乐场所,这就难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避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盲目性,也提供了老师、场地和器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3、 有利于选拔人才
        通过俱乐部的形式,也有利于学生专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一技之长”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校各种运动竞赛的开展,挖掘大批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促使其迅速成长,为国家输送竞技运动后备力量。
        由以上可以看出,俱乐部形式有诸多优点,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势必会成为今后各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的一个方向。我所在的安阳市曙光学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努力争取到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称号,既充分显示了校领导的前瞻性和预见能力,同时也为我校的体育事业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三、高校俱乐部教学的经验
        然而,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体育俱乐部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为此,我们应该了解一下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经验,以便对中小学俱乐部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终身体育观为理论依据
        高校俱乐部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强调“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教育。同样,体育俱乐部的目标就是“未来的体育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那也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要学会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诊断、自我评价。
        2、 俱乐部体系功能
        高校体育俱乐部把娱乐体育、保健体育和生活体育等纳入活动体系,借鉴国外新体育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新运动,并帮助学生“为自己开运动处方”,使学生从众多的运动项目种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项目,作为自己相对稳定的锻炼内容,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医疗救助、身体状况评定方面的知识。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使体育俱乐部成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有效途径。同时,体育社会化也成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新走向。
        四、关于俱乐部的开展
        1、 确立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国家体育总局强调: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健康第一;业余训练方面,强调以输送人才为主要目标,这两者是一个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如何锻炼,知道他们自己做自己的教练、自己做自己的医生、能够为自己开“运动处方”、能够进行自我评价。为他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从学生兴趣出发,加强正确引导。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有了兴趣,搞体育就执著,冬练三九不怕冷、夏练三伏不怕热。我们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应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仅要培养一般的兴趣,而且要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因为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志趣,有了志趣,才能真正献身于体育事业。
        3、 项目设置应趋向于非竞技性体育
        以前的体育教学强调竞技性,把诸如铅球、铁饼、标枪、跳高等项目放到了重要位置,教学时过分注重动作的技术性,经常一次次枯燥的技术练习,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体育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体育教学逐渐的过渡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上,所开设的项目也趋向于大众化的休闲体育上来。我对本校初中部930名学生的报名志愿做了一下统计如下表:
      表格暂缺
        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这其中女生相对来说更喜欢运动量较小的休闲项目,如羽毛球、游泳等,而对于传统的田径、排球等项目却鲜有人问津。针对这些情况,如果我们多设置一些这样的项目,那么长久困扰广大体育教师的女子锻炼难、体制弱的问题也会很快得到解决的。因此我们根据本地的情况,可以开设健身操、女子防身术、轮滑、体育舞蹈、太极拳等项目。
        4、 教学形式采用分层次法进行
        由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招收的学生有中学、有小学,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有所区别。采用分层法就是按照年龄和体质水平把学生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班,初级班一般都是小学生,对此应采用愉快、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在游戏中健身,在游戏中学习。开设的项目可以有沙包、毽子、跳绳等项目。降低了难度且非正式的运动项目与和谐的情景、愉快的气氛相结合,小朋友们会十分投入,这样既使学生充分锻炼了身体,又可以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尊重别人、爱护集体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中级班的学生,多采用老师示范、讲解、辅导纠正的方法,使学生尽快提高,树立自信,逐渐提高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懂得更多的健身方法。而高级班的学生一般都有“一技之长”,或者身体素质较好。对这样的学生,一是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己锻炼和自主交流,使之形成自己的活动团体,促进其自发的锻炼,培养其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提高;二是选择好苗子去进一步培养,以作为运动队的成员向上级输送。
      这样,我们就形成了一整套的训练体系,既有低、中、高级的循环成长,又有普及与提高的协调搭配。
        5、 利用竞赛促进训练
        运动训练往往是枯燥的,而运动比赛却是很吸引人的,而且比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争胜心,促使学生自发的去训练,同时比赛还是训练过程中的调节剂。因此我们可以经常举行一些班级内部、班级之间的教学比赛,比赛的组织、编排、执行等程序都可以有学生来负责。这样一来,既缓和了训练的乏味,又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将来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样,小学生也用比赛来促进训练,不过项目不宜是竞技性的,可以采用趣味竞赛,如跳绳基尼斯纪录,沙包的花样玩法等等,同样也可以培养一些小骨干来组织。
        6、 做好会员的体质档案工作
        正因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具有选拔体育后备人才的功能,因此我们应当切实做好学生的体质档案保存工作,以便于将来做纵向对比和对训练效果的准确纪录。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不仅是课外体育教学形式的一种改革,更是我们为增强国民体质而进行的体教结合的一种新的战略思想的初步尝试。切实的做好这一工作,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们殷切的期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走体教结合之路、共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为祖国培育优秀体育人才的思想更是一种充满勃勃生机的光明之路。在此谨以次文抛砖引玉,与广大体育教师们共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