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实施体育活动课程的研究
结题主报告
一、引言
学校课程结构的改革是80年代以来我国学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它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主要反映之一。在中学增加新课程,增添新内容的要求十分迫切,教育工作者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解决科学发展的无限性与学校课程门类、课程内容和课程时数有限性的矛盾,主要应当依靠调整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基础性的办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改革与实验研究。对于体育活动课程的研究,人们常以杜威及其跟随者克伯屈等人的“儿童中心主义课程”作为活动课程的开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实验越来越引起广大工作者的重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当今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未来的社会竞争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对于我们农村普通教育者来说,关键在于如何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特点出发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学校各科教育不止于学校,更不囿于小小的课堂。学生课外活动是学科课程,潜在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各有侧重,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仅要加强课内各学科教学模式探新而且还要加强学生课外活动课程实践研究,充分发挥课外活动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功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角色意识,体验更多的社会和人生,在课外实践中锻炼技能,增加才干,这样就不会脱离社会实践的死知识,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知识。
课外活动的开展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征,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外活动开展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年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课外活动开展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推广,新课改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
1.体育活动课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不受教学计划,教科书限制的条件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2.构成体育活动课程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以及师生关系的开放。
(1)活动内容。有的来自学科知识的活动,有的来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活动,还有来自社会问题等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完全开放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呈现出多面的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2)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的开放,使活动时间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适时地选择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
(3)活动空间。学生可以把教室,校园及至社会作为自己活动的空间。
(4)师生关系。教师不采用专断式的教学,师生彼此尊重,实行民主、平等、和谐氛围。在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师生情感和谐,合作教与学的活动。
支撑性理论及政策依据:
1.首先,本课题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的“三个面向”,有关主体教育、探索学习和教育科学理论。
2.其次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环境。”“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江泽民
3.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发展的全面,充分与否,与受教育的面,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研究课外活动,结合学生提供更多广阔的发展机会和时空,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更充分的发展。
4.陶行知提倡:知行合一思想。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加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1)解放眼睛;(2)解放双手;(3)解放头脑;(4)解放嘴;(5)解放空间;(6)解放时间。
5.创新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权,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活动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6.在活动中多一些民主,少一些纪律,多一些活跃,少一点沉闷,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课外活动总处于和谐的交互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
7.玻利亚:“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走向知识、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8.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高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体育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拓宽知识技能,发展特长,使学生学会实践、获得才干、习得特长、提高体育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处理好体育活动课教学的师生关系,是活动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得、辅导者、情境设计者和调控者,“老师必须转变观念,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如果忽视或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将学生当成道具,活动课将会流于形式,变成教师操纵下的活动表演。教学内容应有充分的选择性和弹性,考虑学生现实的需要和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有创意的活动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主、独立活动。学生自己确立活动目标,并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做的,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根据学生要求给予具体指导。”
课外活动主要指以发展学生技能为核心的各项课外兴趣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达到“四自”目标:
1.自理: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自主: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与兴趣活动并不同程度地掌握所选项目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自己开展活动能力。
3.自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某一方面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坚信自己能找到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途径。
4.自律:能在体育活动中克服不顾客观条件和他人利益,绝对化的发展愿望,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逐步养成排除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体育活动课程是以充分全面有特色的发展学生基础素质为目标,以最新信息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种实验活动项目的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种辅助性课程形态。以学生发展、知识体系及社会需要等因素为依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课程。以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项目及方式。
活动课程是以儿童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类型。它根据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主张让学生“从做中学”,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重要的问题,并增广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活动听目的必须有弹性,既能指导活动,又能为活动所改变;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当前的经验发生联系;教学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逐步扩充学习单元并组织教材,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教学过程中强调儿童自主活动,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2.具体操作办法:
(1)全校六个班,分类办法:
按范围分:①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参与;②以年级为单位,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自由地参与。
按形态分:①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己开展活动;②由学生确立项目,选择内容,自己组织开展活动。
按时间分:每周下午第四节课从周一至周四40分钟活动;
(2)体育活动课程开设以下一些内容:
开设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棋牌队。
(3)活动组织形式
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在必须保证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用:
①班级为单位活动。根据活动课表安排,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
②年级为单位活动。学校举行体育节活动,或项目比赛。
③小组为单位活动。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了体育活动课程的实效性,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的比赛。
④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允许学生独立进行活动,并完成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4)、课题活动开展的评价:
开展体育活动评价抓两个方面评价。
首先对指导教师评价:
①对活动目标的理解与贯彻的统一性。
②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致性。
③活动主题设计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④活动组织面向全体与实施的灵活性。
⑤与学生活动获奖情况,对照学校奖励条例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
对学生的评价:
①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对活动目标的理解及参与态度,对活动的积极性,专注程度和喜欢程度。参与程度、意志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方面。
②活动能力,包括思维、观察、表达、创新意识、实践操作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③活动效果,包括竞赛成绩,技能特长,发展情况,个人体验等。
开展活动评价的方法。
我们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课程的图片、竞赛成绩等具体成果公布于橱窗,将优秀学生证书等公开展示,将活动训练的成绩以竞赛演出交流等活动形式展出,由成果本身说明通过活动所取得的价值。
同时,我们也采用自我评价法、小组评价法、教师评议法等。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们通过开展体育活动课程研究发展过程中,认为它具有一定价值。
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实施我们开展活动最显著特点是活动性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性,活动可为学生提供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各种操作、体验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可以亲身投入实际场境中去探索,去发现。这是一节《障碍跑》活动课
年级:七年级(2)班 人数:28人 时间
教学内容 |
障 碍 跑 |
教学目标 |
1、健康目标:发展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和有氧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健康素质。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大部分学生学会过障碍的技术和技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以及灵敏、速度、协调等素质,安全地进行田径锻炼。 3、情感目标: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怕挫 折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增强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 | |||||||
部分 |
内容 |
教师主导 |
学生活动 |
组织要求 |
教育结合因素 |
时间 |
次数 |
强度 | ||
收 心 引 趣 |
1、体育委员整队 2、检查人数和服装 |
看体育委员整队;宣布上课 |
体育委员下口令整齐队伍,报告人数 |
××××× ××××× ○○○○○ ○○○○○ △ “○”女生 “×”男生 “△”教师 1、快、齐、静 2、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转法正确 |
课堂常规教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收心过程 |
2 |
1 |
无 | ||
3、师生问好 4、队列转法练习加反口令练习 5、宣布课的任务和要求 |
1、安排见习生 2、语言导入 |
认真听讲并能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练习转法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以免出错。 |
课堂常规教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收心过程 |
2 |
3 |
小 | ||||
部分 |
内容 |
教师主导 |
学生活动 |
组织要求 |
教育结合因素 |
时间 |
次数 |
强度 |
提 高 运 动 欲 望 |
1、做准备活动: 各个组长分配人选进行做练习。 |
教师指定活动的场地,由各组小组长带领,下达指令集体做练习。 |
由各组小组长带领,下达指令集体做练习。 |
1、由各组小组长自行组织队列队形。 2、全体组员练习态度积极、认真配合好小组长。 |
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 |
4 |
由小组长自行掌握 |
小 |
2、教师统一指导做准备活动。 |
教师对各小组的准活动进行了解后,组织全体学生再活动关节。 |
教师口令,学生集体练习 |
××××× ××××× ○○○○○ ○○○○○ △ 动作要到位 |
组织纪律性 |
4 ∣ 5 |
4× 8 |
中 | |
发 展 运 动 能 力 |
各种滚翻练习 |
1、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说出所练习的内容后,学生进行练习; 2、教师提示做法; 3、学生再进行练习。 |
1、试一试,进行各种滚翻练习; 2、发挥想象力。 |
|
集体主义教 育,创造性思维培养。 |
1΄ ∣ 3 |
3 |
中 |
3、进行分组障碍跑接力的练习 (分两次;1、急中生智接力;2、搬地雷接力。) |
进入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说明障碍跑接力的过程:经分组后,教师逐一介绍给学生应该怎么过这些障碍物,(如:要从跨栏架下面钻过去、从体操垫上前滚翻过去、从长凳上跑过去、从小登上跳过去、绕篮球转一圈、到达了吹起汽球并踩破(引爆“炸弹”然后返回击掌下 |
1、听教师讲解完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由学生分组讨论策略,统一出本小组摆放器材的的方案; 2、齐心协力的把器材逐一摆 |
附 表: 讲解、图解 思想集中,认真听讲教师的讲解,分组讨论时要积极参与到集体中,在跑的过程中,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不怕苦 |
1、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 |
16 |
2 |
大 |
部分 |
内容 |
教师主导 |
学生活动 |
组织要求 |
教育结合 因素 |
时间 |
次数 |
强度 |
发 展 运 动 能 力 |
(分两次;1、急中生智接力;2、搬地雷接力。) |
一位同学。)然后小组分开,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商量怎样摆放器材,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组的器材放法,教师口哨一响,各组就立刻进行器材摆放,看哪一组摆得又快又好,比赛开始。 引导学生进行比赛 (配上音乐) |
放好,调整好它们之间的位置。 3、本着为集体争光,努力地去。 全员参与活动进行障碍物的摆放和接力。 |
不怕累,尽力去克服各种障碍。 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 |
断的优良品质; 2、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培养学生具有互帮互学、认真好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4、增强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 |
16 |
2 |
大 |
恢 复 身 心 |
1、颁奖: 1)、最佳组长奖;2)、最佳团队精神奖;3)、急中生智奖; 4)、最佳运动员奖;5)、鼓励奖。 2、放松运动。 |
给相应的队颁奖。为了庆祝同学们顺利通过障碍,我们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放松起来。 |
得奖组的组长上来领奖。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跟着放松,把愉悦的心情表达出来。 |
××××× ××××× ○○○○○ ○○○○○
△ 同学们为获奖的同学和组掌声进行鼓励;放松时把非常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彻底地放松。 |
1)美的旋律 2)审美的能力。 3)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
2 |
无 |
小 |
部分 |
内容 |
教师主导 |
学生活动 |
组织要求 |
教育结合因素 |
时间 |
次数 |
强度 | |
小结评价 |
1、总结 2、回收 器材 |
问同学们通过这次课学到了什么? 击掌互相鼓励道别。 |
1、稍息认真听、回答 2、各组值日生负责收拾器材 |
××××× ××××× ○○○○○ ○○○○○ △ 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脚踏实地的精神。 |
30˝∣ 2΄ |
无 |
小 | |
场地器材 |
1、蓝球场1个 2、长凳4条 3、短登4条 4、汽球28个 5、实心球4个 6、奖牌6块 7、录音机1台 |
|
本课小结:新课程给上课的教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出不穷的惊喜,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出来。 | ||||||
说明:
障碍跑接力区的安排:
障碍物的过法:从跨栏架下面钻过去、从体操垫上前滚翻过去、从长凳上跑过去、从小登上跳过去、绕篮球转一圈。
1、急中生智接力比赛:到达了吹起汽球并踩破(引爆“炸弹”然后返回击掌下一位同学)。
2、搬地雷接力比赛:搬走一个地雷返回后拿给第二个同学,由第二同学再把地雷放回地雷区,空手跑回击掌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
区
以活动为主题,丰富中学生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过程及方案设计,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初步体验,加深对于对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活动中获取所知的心理素质,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合作集体中既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又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彼此协作,自觉守纪,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关系,增强公民意识与活动中责任感。
课题阶段性报告(2003年9月)
经过半年来的实施体育活动课程的教学,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在活动课程教学中,体现这一思想,实施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组织成一个在教师激励与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核心问题是要尽量让学生自主活动),这是我在这半年中研究、探索的实施阶段。
自主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策略是指针对一定的教学活动目标、任务,根据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根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生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创造性的自主活动的互助过程的操作对策系统,通过初一新生的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到活动课程研究,让学生自主实践,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进行创造整节课的活动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引导、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在此前提下,我校初二段学生才能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完善人格。
通过半年来的实践课题研究(初二(2)班实验班)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比初二(1)班较活跃,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能力上有明显的表现。
半年来的实施阶段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⑴主体性教学:体育教师根据体育学习的规律,努力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还有待提高。
⑵发展性教学:体育教师努力实施课堂教学,对每一个学生的绪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注重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有待于提高。
⑶快乐性教学:体育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各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不断得到主动发展,还待于提高。
⑷创造性教学:体育教师致力于创造思维过程的教学,注重创造技法的给予与引导,注重思维多向性、灵活性、变通性、流畅性、科学性的培养,还有待于提高。
⑸教学多样化: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多角度、多层面要求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还待于提高。
课题阶段性报告(2004年2月)
2003年立项以来, 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研,七年级两个班做为对照班,(101班为对照班,102班为实验班)两班人数相等。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终身化已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化,关键是强化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树立正确体育观,使学生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对学校体育而言,第一,中学体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阶段;第二,中学体育不仅要讲究近期效果,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体力顺利完成学业;第三,终身体育思想要纳入体育活动课程改革之中,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从健身目标出发,使竞技运动教材化,激发学习兴趣,改革组织方法和评价方法;第四,课外课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赶快不可忽视的环节。依据学生参与体育的现状,经反复论证,提出培养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课题,并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为了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化提供理论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对体育与健康意识强的、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重点培养其合理制定锻炼计划,掌握正确锻炼方法,学会自我评价,提高体育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于体育与健康意识差的学生以提高其体育与健康意识,使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1-2项运动技术,提高自练、自娱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伤、弱、病的学生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健身意识,科学锻炼养护、保健为主要目标。
二、改革考核评分方法
实践部分考核是根据大纲中规定的多项考核内容,学生可以任选一项作为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30%,各选项课结束时进行能力考核(如乒乓球选项考核以单打成绩记分),占总成绩的40%学生课堂表现为10%。开学初公布每一项考核具体评分的方法和标准。理论部分以笔试为主,试题摒弃死记硬背的知识,重点考核对体育理论知识、科学锻炼方法、自我评价等方面的理解程度与灵活运用的能力,以利于为学生以后的科学锻炼和终身收益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占总成绩的20%。
在试验班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举办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进行小型多样体育竞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走上运动场,参加自己所喜爱的体育娱乐活动,强化体育与健康意识。
三、实践效果
1、体育目标由单纯“健身”向为学生终身受益方向转化,学生不仅要学习体育技能,而且还要掌握健身方法,不仅有利近期效益更追求长远效果。
2、学生对教学内容选择的空间增大,调动了学习的主体性,使体育教学更生动活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
3、 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需要不断地充实活动内容,改革活动组织方法,有助于中学体育获得持续发展,使体育由内涵向外展伸展。
四、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积极性明显增强
组别 早操出勤(%)课外锻炼(%) 参与各项竞赛(%)
对照组 98.25 % 78.5% 75.5%
实验组 99.85 % 92.75 % 87.7%
学生身体素质
组别
对照组 8.47
实验组 8.16
学生体育课成绩与《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格率显著提高。
组别 体育课及格率 合格率
对照组 98.2% 98.6%
实验组 99.2 % 99.8%
五、结语
培养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点滴效果。对学生建立终身体育观起着积极作用,也符合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体育课外活动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育人意识;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改善条件,保证体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六、研究成效
一、通过课题研究,全面提高了学生能力素质,提高综合素养。
1.学生在素质的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协调发展,学生在情感、意识、能力、志趣等各种心理特征上,都能达到充分的协调发展。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活动能力,使学生的身体与精神得到统一,并得到了发展,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可以这样说活动开展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课需手脑并用,能使智力的三大要素——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展,给学生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这样就有助于形成他们稳定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正确的观点、信念、判断的评价,有助于他们素质的提高。
2.开展活动学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思想道德。活动中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有合作、民主、竞争等现代意识并能使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经得起磨难,挫折等现代人应具备的品质。在活动中提高了现代意识,培养了现代品质,也就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技能,因为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动手、动口、动脑、通过这些器官的活动,就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这些能力培养,可以使他们掌握各种技能。同时,还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特长,因为在活动中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活动中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也能得到最大的表现,对他们的个性的培养,发展起着很好的作用。
二、通过研究,提升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角色转换和教科研能力,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发展,体育活动课程开展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能发生一系列变化扮演的角色也将随之转变。
1.教师应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在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每周的活动课及一些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2.教师就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课外活动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活动的策划、准备、落实、实施等需要教师从宏观上进行管理,放手培养小助手、活动骨干,让他们在活动起带头作用。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下达“承包”任务,让每个学生种好各自的“责任田”。在进行活动,又离不开具有各类专业的教师团体的密切提携和协同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同事关系,争取其他学科。
3.教师应成为一个热情的支持者。教师要及时了解在开展课外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与学生一起开发实施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良好的条件。
4.教师应做一个朋友的督促者。马斯洛曾说过:“只有对能自律的人,能负责的人,我们才能说,就按你所说的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而对那些缺少自觉性的学生,教师的督促就成为一种必要。教师督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进入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但教师作为一个督促者,不能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一个朋友帮助学生,关心学生,督促学生。
5.教师开展的活动实践研究的反思能力普遍提高。
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我校参研教师十分注重开展活动实践研究的反思。主要是:(1)教师是否遵循了学生的活动认识规律,构建出适合农村初中课外活动方法。(2)教师是否做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3)是否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4)教师是否让学生亲历活动,体验活动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认识,提升观念,发展能力。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根据活动量表和自行设计问题及座谈会等方法,调查学生参加活动不同认识;
2.实验法:在相同的年级先取不同的班级对比实验,适当控制研究对象以便进行研究;
3.个案分析法:在样本中抽取3到4个具有代表性个体进行追踪,以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4.观察法:选择不同年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对他们参与活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评价等。
八、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实施的期限为三学年,分成五个阶段。
1.准备设计阶段(2003.9—2004.2)课题选择,情况调查,查寻资料,定研究方案。并布置各年级各学科根据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及特点,以学科组为代表申报一系列子课题,组织教师参与各类相关理论培训,逐步充实原有的理论框架,设计实施方案,初步形成“多元探究,自主合作”教学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技巧和操作控制系统等。
2.实施阶段(2004.3—2005.8)。
⑴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层次的班级逐一验证准备设计阶段的研究成果及实验假设,进一步修改补充、丰富、定型。
⑵定期开设课题研究公开课,以听课、评课的形式听取专家的指导,听取其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理论构想和操作机制,形成富有指导意义的的典型个案,课题承担者每月完成一份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内容应涵盖课堂教学的全程研究及所在子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
⑶反馈调整阶段(2005.9—2005.11)初步小结,调整研究内容。
⑷再实施阶段(2005.12—2006.9)方案再实施。
⑸总结阶段(2006.10—2006.12)所有课题完成实验报告,完成个案整理,完成各操作系统的理论构建,撰写报告。
九、问题与思考
1、初中农村体育活动课程实践有待于进一步与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一致。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新的学校课程体系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又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因此、我校课题今后将与之相一致。
2、师资培养(训)仍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于城市,尤其是高水平的师资严重缺乏,加以目前已是信息化时代,而农村更是相差甚远,但是农村也有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何加以开发利用,整合到课题研究的需要中去,就本课题来说,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关键,而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也制约着活动正常开展,因此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参加学历进修,加强教科研理论学习;二是更新教师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改革精神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转变不适应改革需要的,与新课程改革有抵触的教育理念。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校外活动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时常发生,因此教师事先要作周密规划和组织,同时要确保活动安全,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支持。
4、进一步加强对子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的研究从时间上来说已告一段落,但反思我的研究,似乎要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通过课题研究和学习,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尝到了甜头,得到了提升。我们今后的任务更加重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学校体育活动课程将一如既往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