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头语言的鼓动性
成功的开始,往往给后续的部分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上课伊始,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富于激情地运用鼓动性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他们在大脑皮层迅速建立适宜的兴奋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的顺利进行影响甚大。所以教师的语言应爽朗干脆,亲切感人,充满活力,铿锵有力。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语言更应有感染力和鼓动性。如气候骤变,狂风大作,但课又不能因之而中断,于是,教师就对学生说: “本堂课我们学习短跑,主要是发展速度,而发展速度有许多方法,其中顺风跑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平时我们没有机会,今天天公作美,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一席话说得同学们神情振奋,跃跃欲试。这样,通过带有鼓动性的开场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二、讲解语言的简捷性
要实现体育课的精讲多练,就要注意语言的纯度,做到言简意赅,详略得当,“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切忌絮絮叨叨,拉杂冗长。有时候可用要点式或口诀式教学提示,使教学语言简短精炼。如弯道跑时的“倾、高、摆、大、沿”等,就用字简约,明白易懂。三、提问语言的启发性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古人对启发式教学的明训。启发的语言应是有所指向,却又含而不露的,让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去加以丰富和补充。如针对有些学生跑步时拖着腿跑(大小腿折叠不明显),可用转动半径大小对摆动速度的影响的提问,来启发学生注意蹬地后的大小腿的迅速自然折叠。四、指导语言的针对性
学生的能力、志趣、性格等诸方面均有个别差异,因此,指导学生练习时,要区别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用不同方法,或循循善诱,或直截了当,或引而不发。所谓“弹琴要看听众,射箭要瞄靶心”,就是这个意思。要注意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千人一面,生搬硬套。透彻了解学生,是提高针对性的前提。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如对属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可适当采用限制性的和严格要求的语言,因为这些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反之,对那些属于粘液质的学生,则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唤起他们的锻炼热情。五、调节、过渡语言的幽默性风趣、
幽默的语言,用于正面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用于批评则胜于简单粗暴的训斥,用于指导动作则有利于加快对技术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如“回头望月”,“二郎担山”,“天女散花”等词语,都可以用作学习和纠正某一部分动作时的夸张性语言。当然, 诙谐、幽默的语言,是在保证课堂教学的规范、严谨、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使用的,而不是逗乐,更不是信口开河,甚至低级趣味。六、口令语言的时空性
体育课大多都是在室外上,由于空间比较大,要求教师的口令要刚健宏亮,疏密相间,张驰适宜,力度浑然。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起到迅速指挥调度队伍和组织教学的作用。因此,预令和动令要开合有度,比例适当,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节拍要鲜明,语调要协调。如喊“向左——转”时,预令要适当拖长一些,转动的方位要清晰,动令应如山洪爆发,砰然而出,使声音在一定空间内有相当的力度。七、指挥语言的果断性
在指挥学生开始或停止练习、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时,语言必须果断,使学生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教师的指挥语言要有相当的权威,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不能模棱两可,犹豫寡断。八、讲评语言的客观性
课近结束,教师要对本次课简单讲评或小结。语言要既概括,又客观,实事求是,褒贬分明,扬弃有节,对正确的东西予以肯定,错误的东西加以纠正,并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使学生在有所领悟和企盼中结束本课。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上述“八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体现了体育教学语言丰富的内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表达能力,使体育课充满活力,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