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湾:中国的吉卜赛村落


据说,在中国也有一群“吉卜赛人”。出甘肃省永登县城向西南而行5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薛家湾的村子。这个村子的村民非常独特,他们个个能掐会算,神秘莫测,传言薛家湾人就是一群古代流落中国的吉卜赛人后裔。

长年流浪 不与外人通婚

在一片荒凉的景象中敞开着,山中两条巨大的沙沟将其夹围。东面的沙沟将村庄分隔成上、下两庄,柳、刘、高、何、郝、郭六姓人家聚居于此。村里现有160多户人家,600多口人。历史上这个村子的人虽然有定居地,但几乎不种地,也不从事狩猎和放牧,长年成群结队在外流浪,以占卜算卦和祛病禳灾为生。当地人称男人为“蛮子”、女人为“蛮婆子”。

薛家湾人外出时都成群结队,拖儿带女。他们把本群体的人称为“羊盼”,称本群体以外的人为“伙家”。薛家湾人每隔三年必须远游,据他们说,至少三年要出一次门,不然家中便会有灾难,会“天火烧身”。

解放前,薛家湾其实相当于一个暂时居住的营地。人们只是在春节来临的时候,陆续从各地赶来,过完一个团聚的新年。当周围其他村庄的农民开始去地里播种的时候,他们却套起毛驴车,带着看家狗,拉着老婆孩子锅碗瓢盆去云游四方算命。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百年。只是在解放后,他们才定居下来,过起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固定生活。曾经,算命这种古老的生存方式也被当作封建迷信而清除。但随着打工潮的兴起,薛家湾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人们相继走出村庄,过起了和他们的祖先一样漂泊四海的生活。女人和男人一起出动,甚至有的家庭,男人留在家里种地,女人则行走江湖。主业和副业一道,成为支撑家庭的两个几乎并重的经济支柱。

自古以来,薛家湾人无论男女,皆会算命。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算命之术,父传子,婆传媳。薛家湾人还从不与外人通婚,村里人大多是亲套亲,亲连亲。不过解放后,与外村通婚的薛家湾人越来越多。为防算命手艺外传,这条不成文的规矩,被遵守得更加严格。

男卜女相 曾为雍正算命

薛家湾人算命是男女分工,各行其道。男人占卜算卦,女人专看手相。占卜主要技术有:课中(批八字)、交合昭盘(相面)、交合托罩(看手相)、鸟占、解梦、神机救等。特别令人不解的是男人还擅长禳灾解术(解灾,又称镇法),分为桃花镇和聚星镇两种。薛家湾的女人都能说会道,异常聪灵,看手相也十分灵准,甚至有的女人的长相也和吉卜赛人十分相似。

据薛家湾人刘世贤介绍,薛家湾过去有个叫“高蛮子”的算命先生,其名声之大在西北地区无人不晓。解放前,“高蛮子”常被兰州的军政要人请去算卦禳灾。据说,西北八战区黄司令无子,请“高蛮子”禳了一下,竟生了一个大胖小子。黄司令因此感激涕零,视“高蛮子”为大恩人,并认作干亲。还有传说称,薛家湾人曾给到此微服私访的雍正皇帝算过命。

在薛家湾还有一些奇特现象,男人长于育婴和饮烹之道。茅厕一律都在院外,有统一格式,很整洁卫生。凡是外来客只要一进村方位就分辨不清,都弄错了东南西北的方向。令人不解的是只要你一走出村子,立刻就能分出东南西北。所有的外来人之所以都会犯辨不清方向的错误,是因为据说这薛家湾村落的建筑结构和整体布局,是根据诸葛亮的八阵图排列设计的。

穿戴奇特 女人“高头”窄脚

在西北高原上的村镇,薛家湾人身着普通,也不摆摊设点,除非他们向路人或住户询问是否需要算命,否则没有人能够看出他们是算命人。但在解放前,他们颇为奇特的服饰,可以让人一眼就辨认出来。

那时候,薛家湾的女人自结婚的那一天起,就要将头发高高梳起,俗称“高头”,再裹上宽一尺、长六尺左右的黑色头帕。冬季则戴“遮耳子”,一种前有帽檐,两边可以遮住耳朵但头顶部却是挖空的帽子。薛家湾男子的服装解放前多为长袍大褂。女子服装较为别致,一般是长及膝盖的大襟褂,领口及衣襟滚有花边,袖口压二至三道花边;裤子肥大,裤脚扎类似裹腿、压有花边的布带。最为奇特的,要算薛家湾女人穿的“尖尖鞋”,其鞋瘦而长,整个鞋帮绣满了云状花纹,鞋尖逐渐上翘,连中老年妇女,鞋子的颜色都极为鲜艳。

以前,有人说薛家湾的女人是“天足”,其实并非如此,但她们裹脚的方式确与外人不同,外人是将脚裹小,而她们则是仅仅将脚裹窄,便于长途跋涉。另外,解放前薛家湾人佩戴戒指的方法很是奇特,几乎每个手指上都要戴,耳环也很奇特,一个耳环下拖着许多银穗。

身世三说 或是苗人后裔

刘世贤今年77岁,被当地人认为是有文化的人。他坚信薛家湾人就是吉卜赛人后裔。为了自圆其说,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自己祖先的传说。

传说在明朝时,大批波斯人进入中国,一群吉卜赛人接踵而至。他们最先生活在中国南方,后在清朝中叶迁到大西北定居。500多人在头人的带领下,居住在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由于他们偷窃成性,遭到官府追杀,后来神秘失踪。但这群人并没有被官府赶尽杀绝,而是分别逃往各地,隐姓埋名。高家在青海,刘家在甘肃榆中,也有人居住在甘肃渭源。许多年后,风声渐息,柳家最先流落至薛家湾,其他家族相互打听,也逐渐来到这里,以薛家湾为营。

有趣的是,薛家湾人的长相与吉卜赛人也颇有几分相似。天津史学家杨志政支持关于薛家湾人是吉卜赛人后裔的猜测,他考证说,元明时,蒙古帝国占领了印度北部,使生活在当地的吉卜赛人向中国西北部流徙,在《元史》中就有“罗嘿(即吉卜赛人)等扰民,宜依例决遣置屯田所”的记载。《明史》中也有“明泰州(今天水县)有罗嘿户,汉人不与通婚,自相嫁娶”的记载。这都说明,当时的西北地区有吉卜赛人生活的踪迹。

不过,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薛家湾人并非吉卜赛人的后裔,而是苗族后裔。有学者考证指出,薛家湾人的祖先是被舜帝流放到敦煌三危时遗留下来的“苗蛮”。还有学者认为,认为薛家湾人的祖先可能是来自湘鄂一带的移民,身份是西征、戍边的兵士。

通行“绍句”被称职业集团

1983年3月,兰州大学研究民俗学的一群师生,组成了一个“薛家湾民俗调查小组”,对薛家湾进行为期40多天的民俗调查。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2004年10月28日,曾领导这个民俗调查小组的兰州大学教授柯杨接受采访时说:薛家湾人向我们保留了算命的秘密,那些技艺他们始终守口如瓶。不过经过调查,薛家湾人的身份基本确定。

第一,他们不是吉卜赛人,只是因为漂流四方云游算命的生活方式与吉卜赛人有些相似而已;

第二,他们也并非苗族,也不是其他少数民族,他们的民俗传承及特点与汉民族并无大异,他们所使用的特殊语汇(当地人称为“绍句”)也仅是一种典型的职业隐语,即江湖黑话,而非民族语言。故而,薛家湾人是一个以卜卦算命、禳灾祛祸为基本谋生手段的民间职业集团。

“绍句”是薛家湾人在有外人在场又需保守秘密时才使用的隐语。在“绍句”中,薛家湾人把“炕”叫“文台”,把“开水”叫“滚轮子”,把“首饰”叫“托照什”,把“房子”叫“开瓜”,把“丈夫”叫“荷代”,把“妻子”叫“咽支”,把“吃饭”叫“绕散长”,把“孩子”叫“阿燕子”等。

柯杨说,薛家湾人的算命之术应该归于神秘主义和生命科学的范畴,虽然其中不乏迷信思想,它与当前盛行世界的预测学一样,薛家湾人的占卜术保留了东方文化中玄妙的思辩哲学和天人合一的朴素观念。

著书立说 开展“民俗旅游”

据了解,永登县柳树乡组织各方面力量,历经数年工夫,编写出《中国的“吉卜赛人”》一书,全面揭示了薛家湾人算命和祈禳的秘密。该书的编著者李生孝在李家湾村小学担任教师,与薛家湾人朝夕相处,对他们的一切都非常熟悉。

据李生孝介绍,永登县有关部门准备利用薛家湾人的独特风俗习惯,兴建“中国吉卜赛人民俗风情村”,把当地的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据了解,计划中的“中国薛家湾吉卜赛人民俗风情村”将展示与“薛家湾人”有关的服饰、饮食、节庆、礼仪、婚嫁等习俗,同时展出在永登出土的各个时期的石器和陶器。同时,有关部门还计划开设“预测占卜区”,请薛家湾的算命高手来此为游客算命占卜。

吉卜赛人永远在流浪

吉卜赛人最初生活在印度北部,公元十世纪时开始迁移,从此流落到世界各地。吉卜赛人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在西班牙被称作“季当人”,在法国被称作“波希米亚人”,在俄罗斯和意大利则被称作“茨冈人”。 英国人误以为吉卜赛人是从埃及(Egypt)来的,因而就叫他们Gypsy,由此被称为“吉卜赛人”。而吉卜赛人则自称“罗姆人”(rom)。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大约1200万吉卜赛人,其中1000万左右分布在欧洲。

吉卜赛人生性热情、奔放、洒脱,他们通常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流浪。根据传统,吉卜赛人只积蓄一些随时可携带的财物,只选择可经常更换的职业,只娶父亲为他们挑选的同族妻子。时至今日,尽管有95﹪的吉卜赛人定居在石砌的房子里,却依然谨守祖先的传统。他们共同而紧密地生活在以地毡装饰的狭小空间中,如同过去在敞篷马车里生活一样。

吉卜赛人的结婚年龄通常在12-13岁,他们实行一夫一妻制,严惩通奸。吉卜赛人不与外族通婚,如果有人与非吉卜赛人通婚,将会永远被弃绝于部族之外。 对于吉卜赛人而言,群族生活象征一种绝对的权利与价值,没有什么比同伴和家庭更重要,同时也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成员分开后重聚。

吉卜赛人主要靠卖艺和占卜为生。如今那种拿着神秘的水晶球算命的吉卜赛人已非常少见了,大多数算命者是用特殊的吉卜赛算命扑克牌来给人占卜,风行世界的塔罗牌据说就是吉卜赛人发明的。

几个世纪以来,吉卜赛人一直是“弄熊的人”。他们向一些专事偷猎的人购买幼熊,然后拔掉熊的牙齿和锐爪,再加以训练,做各种表演。不过现在仍操此旧业的人已所剩不多,很多人宁可领取政府的救济补助。

穿戴奇特 女人“高头”窄脚

在西北高原上的村镇,薛家湾人身着普通,也不摆摊设点,除非他们向路人或住户询问是否需要算命,否则没有人能够看出他们是算命人。但在解放前,他们颇为奇特的服饰,可以让人一眼就辨认出来。

那时候,薛家湾的女人自结婚的那一天起,就要将头发高高梳起,俗称“高头”,再裹上宽一尺、长六尺左右的黑色头帕。冬季则戴“遮耳子”,一种前有帽檐,两边可以遮住耳朵但头顶部却是挖空的帽子。薛家湾男子的服装解放前多为长袍大褂。女子服装较为别致,一般是长及膝盖的大襟褂,领口及衣襟滚有花边,袖口压二至三道花边;裤子肥大,裤脚扎类似裹腿、压有花边的布带。最为奇特的,要算薛家湾女人穿的“尖尖鞋”,其鞋瘦而长,整个鞋帮绣满了云状花纹,鞋尖逐渐上翘,连中老年妇女,鞋子的颜色都极为鲜艳。

以前,有人说薛家湾的女人是“天足”,其实并非如此,但她们裹脚的方式确与外人不同,外人是将脚裹小,而她们则是仅仅将脚裹窄,便于长途跋涉。另外,解放前薛家湾人佩戴戒指的方法很是奇特,几乎每个手指上都要戴,耳环也很奇特,一个耳环下拖着许多银穗。

身世三说 或是苗人后裔

刘世贤今年77岁,被当地人认为是有文化的人。他坚信薛家湾人就是吉卜赛人后裔。为了自圆其说,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自己祖先的传说。

传说在明朝时,大批波斯人进入中国,一群吉卜赛人接踵而至。他们最先生活在中国南方,后在清朝中叶迁到大西北定居。500多人在头人的带领下,居住在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由于他们偷窃成性,遭到官府追杀,后来神秘失踪。但这群人并没有被官府赶尽杀绝,而是分别逃往各地,隐姓埋名。高家在青海,刘家在甘肃榆中,也有人居住在甘肃渭源。许多年后,风声渐息,柳家最先流落至薛家湾,其他家族相互打听,也逐渐来到这里,以薛家湾为营。

有趣的是,薛家湾人的长相与吉卜赛人也颇有几分相似。天津史学家杨志政支持关于薛家湾人是吉卜赛人后裔的猜测,他考证说,元明时,蒙古帝国占领了印度北部,使生活在当地的吉卜赛人向中国西北部流徙,在《元史》中就有“罗嘿(即吉卜赛人)等扰民,宜依例决遣置屯田所”的记载。《明史》中也有“明泰州(今天水县)有罗嘿户,汉人不与通婚,自相嫁娶”的记载。这都说明,当时的西北地区有吉卜赛人生活的踪迹。

不过,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薛家湾人并非吉卜赛人的后裔,而是苗族后裔。有学者考证指出,薛家湾人的祖先是被舜帝流放到敦煌三危时遗留下来的“苗蛮”。还有学者认为,认为薛家湾人的祖先可能是来自湘鄂一带的移民,身份是西征、戍边的兵士。

通行“绍句”被称职业集团

1983年3月,兰州大学研究民俗学的一群师生,组成了一个“薛家湾民俗调查小组”,对薛家湾进行为期40多天的民俗调查。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2004年10月28日,曾领导这个民俗调查小组的兰州大学教授柯杨接受采访时说:薛家湾人向我们保留了算命的秘密,那些技艺他们始终守口如瓶。不过经过调查,薛家湾人的身份基本确定。

第一,他们不是吉卜赛人,只是因为漂流四方云游算命的生活方式与吉卜赛人有些相似而已;

第二,他们也并非苗族,也不是其他少数民族,他们的民俗传承及特点与汉民族并无大异,他们所使用的特殊语汇(当地人称为“绍句”)也仅是一种典型的职业隐语,即江湖黑话,而非民族语言。故而,薛家湾人是一个以卜卦算命、禳灾祛祸为基本谋生手段的民间职业集团。

“绍句”是薛家湾人在有外人在场又需保守秘密时才使用的隐语。在“绍句”中,薛家湾人把“炕”叫“文台”,把“开水”叫“滚轮子”,把“首饰”叫“托照什”,把“房子”叫“开瓜”,把“丈夫”叫“荷代”,把“妻子”叫“咽支”,把“吃饭”叫“绕散长”,把“孩子”叫“阿燕子”等。

柯杨说,薛家湾人的算命之术应该归于神秘主义和生命科学的范畴,虽然其中不乏迷信思想,它与当前盛行世界的预测学一样,薛家湾人的占卜术保留了东方文化中玄妙的思辩哲学和天人合一的朴素观念。

著书立说 开展“民俗旅游”

据了解,永登县柳树乡组织各方面力量,历经数年工夫,编写出《中国的“吉卜赛人”》一书,全面揭示了薛家湾人算命和祈禳的秘密。该书的编著者李生孝在李家湾村小学担任教师,与薛家湾人朝夕相处,对他们的一切都非常熟悉。

据李生孝介绍,永登县有关部门准备利用薛家湾人的独特风俗习惯,兴建“中国吉卜赛人民俗风情村”,把当地的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据了解,计划中的“中国薛家湾吉卜赛人民俗风情村”将展示与“薛家湾人”有关的服饰、饮食、节庆、礼仪、婚嫁等习俗,同时展出在永登出土的各个时期的石器和陶器。同时,有关部门还计划开设“预测占卜区”,请薛家湾的算命高手来此为游客算命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