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祭祀习俗


蒙古族历来有祭天、祭山、祭火、祭星、祭佛灯、祭敖包、祭成陵、祭吉雅其等活动。

祭敖包 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也叫“脑包”或“鄂博”是“堆子”的意思,即人工堆成的石堆,极个别有土堆。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敖包,即在园坛之上堆积石头为台,台基上面分成大、中、小三层,重叠作圆锥体,周围涂上白土,高者达十余丈,形似烽火台,远望又如尖塔。敖包的数目,各地不等,有的是单一的敖包,有的是“敖包群”即七个敖包并列,中间大的为主体,两旁各陪衬三个小的敖包。也有一个大敖包居中,东、南、西、北各陪衬三个小敖包成为十三个敖包群。

祭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六、七、八月间。这是草原上最美好的季节。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礼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不论哪种祭法,都要请一些喇嘛来焚香点火。诵经念咒。官民也一起围着敖包,从左向右走三圈,祈神降福。礼仪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参加祭祀的人,开怀畅饮。其间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机会相见。登高游玩,相互追逐,诉说衷肠。电影、小说中”敖包相会”就是描写这种情景的。祭敖包往往要连续好几天。

祭天 蒙古族把每年农历12月30日晚做为祭天日。

祭火 蒙古人把火看成是长生如兴旺的象征,3天为额都仁嘎勒(即日火),30天为萨仁嘎勒(即月火),360天为吉嫩嘎勒(即年火)。日火、月火一般不祭,主要祭年火。

祭佛灯 蒙古语叫“明安珠勒”。每年农历10月20日,为千佛灯节。

祭星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为祭星日。

祭成陵 也就是祭祀成吉思汗陵。

祭吉雅其 吉雅其被蒙古人奉为牲畜的保护神。传说吉雅其是一位老牧人,临死时不肯瞑目,问他牵挂什么?他说:“我死后给我穿上牧马时穿的衣服,挎上套马杆,葬在草原上”。说完了就断了气。人们按着他的遗言处理后事,可是没过几个月,牲畜大批死亡,人们就到吉雅其墓地上供、祭祀,并把他的象画在毡子上挂在墙上,让他永远看着牲畜,从此草原牲畜兴旺。

祭宝木勒 宝木勒 意为下凡,引伸为神。传说,有个叫郝布拉特的人,从天庭回来时偷杀了天帝的神牛,吃了牛肉。天帝发现后派天使捉拿郝布拉特,郝布拉特为应付天帝,将牛骨说成是宝木勒(神)分给牧民供奉。人们供奉后,人畜兴旺。从此,宝木勒被人们视为吉祥神。

祭山 蒙古族把自己部落境内较高而且陡些的土丘称为“神山”,认为山有神灵,能保佑人畜平安,杜尔伯特县的蒙古人主要祭多克多尔坡(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胡吉吐莫镇境内的马场大山)。

祭尚西 尚西即神树,每年祭祀一次,一般在5月,结合祈雨祭尚西。先用鲜花和彩布将尚西装饰一番,然后用全羊为祭品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