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艺术


景颇族口头文学十分丰富,有创世纪神话、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多与音乐相结合,又说又唱,词曲优美动听。

象脚鼓

傣族打击乐器。景颇、阿昌、布朗等民族亦多采用。因形似象脚面得名。一据传,象脚鼓的发明者是两位驯象的傣族驭手。他们在大象卧题之际,仿照象脚做出了人间第一个象脚鼓。鼓身用攀枝花木或芒果树簸空而成,上端较粗,下端呈喇叭状.以牛、羊皮蒙面。大小不等,长的有130厘米,演奏时斜挂在身上,技法多样,一般掌、拳、指、肘并用。鼓声宏壮深沉,有独特音色。多用于舞蹈伴奏。

歌舞

景颇族人民能歌善舞,舞蹈多为集体舞,反映生活、生产、战争、祭祀等活动。有的是千人以上载歌载舞,伴以雄浑的木鼓声,舞步均匀,节奏鲜明,声势豪壮,山谷应声,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乐器有木鼓、象脚鼓、铓锣、钹、竹笛等。景颇族叫民歌为“志”。人们比喻它比漫山的树叶还多。歌谣具有细致、爽朗、朴实的风格,反映了景颇族人民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志”因种类不同而调式各异,分纵歌志、本志、迷悍志、用旺志、赞太志、志么等。

目脑纵歌是景颇族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型歌舞盛会(景颇支叫目脑,其他支系叫纵歌)。相传在很久远的时代,人类不会跳目脑纵歌,那时只有太阳的子女才会跳。有一次,太阳神占娃能桑、文布颇浪派遣太阳公主背做浪汤来地球邀请众生万物去参加他们举行的大型纵歌盛会,地球便派遣所有的鸟雀前往参加。太阳宫里的目脑纵歌盛会结束后,鸟雀们告别了太阳王,在飞回地球的途中,落到一棵大青树上休息,这时看见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果子,于是它们便推选孔雀做脑双(即领头),举行了地球上第一次木脑纵歌会,来庆贺果子的成熟及满足它们寻食充饥的渴望。

景颇人的祖先甘朋支嫩、木占为顺的子孙胜拉娃贡扎和其妻木代农颇阿,听说鸟雀们在举行目脑纵歌盛会,便赶去观看,顿时被百鸟热烈优美的歌舞所陶醉,并与它们一起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胜拉娃贡扎和其妻木代农颇阿决定将目脑纵歌舞会移植到人间,遂选定每年正月十五日为景颇民族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载歌载舞。他们把舞行图案画在“示栋”牌上,栽在舞场正中央,脑双头上戴着插了美丽鸟羽的帽子。男人手中的长刀亮光闪闪,女人身上缀着的银链恰似孔雀开屏,她们手中的彩帕和花环像蝴蝶在花丛中翻飞。舞场上鼓乐齐鸣,气势宏大。

目脑纵歌的种类,有传统节日和因人因事因地之分,后者多达20种以上。如重大节日或迎宾时举行“卡”目脑;祝寿时举行“柱巴丽”目脑;起义时举行“共荣若”目脑;和谈、和解时举行“腾陆腾然”目脑;以及筹备誓师性质的“能摊”目脑;集众场合举行的“公润”目脑;为消灭敌人给敌人制造假象的“闹算”目脑;进新房时举行的“停肯”目脑;祭献木代鬼的山官时才能举行的“柱”目脑;结婚时举行的“农肯然”目脑;征战时举行的“达如”目脑;弟兄分家或要出走远游时举行的“公然”目脑;人死后六个月举行的“息”目脑;为繁衍子孙和求财进宝兴旺发达的“素”目脑;某种瘟疫或疾病流行时,为预防和抵御举行的“南着”目脑等等。这样的分类是传统的,解放后,按照景颇族人民的意愿,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到十七日举行的目脑纵歌作为一年中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

目脑示栋是目脑纵歌举行时竖立在舞场中的巨大标志物。上面绘有各种蕴含景颇族历史文化的图案。它在目脑纵歌时必不可少,是景颇人认为最神圣的祭坛。随着时代的发展,目脑示栋的色彩和图案也加进了时代的内容和形式,表达景颇族人民向往未来和奋斗进取的精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