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祝酒歌


蒙古族饮酒有未饮先酻(祭祀)的礼数。“凡饮酒,先酻之,以祭天地。”敬酒礼仪一般如下:

敬酒者一定要衣帽整齐,酒要斟满,双手捧哈达,哈达上放酒杯,先捧杯唱歌,歌声结束时,走近客人,低头弯腰,双手将哈达和酒举过头顶,示意敬酒。客人接过银碗,退回原位,要微笑表示谢意,以右手无名指蘸酒进行“三弹”。首先要沾酒弹向天,以示敬天,再沾酒弹向地,以示敬地,然后再沾酒抺一下自己的前额,以示敬祖宗。也有说“三弹”的意思是,“一愿蓝天太平”,“二愿大地太平”,“三愿人间太平”。

客人在进行完“三弹”礼节后,才可以一饮而尽,如不善饮酒,施礼示敬后可以少饮一点,但不能一滴不饮。客人饮毕酒,敬酒者用敬酒时的动作接过银碗,表示谢意后,会按顺时针方向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进行敬酒。蒙古族在敬酒时,也常有“借花献佛”的习俗。例如当主人敬给客人一杯酒时,客人也可以借主人的酒,敬给其他人,以表达尊敬和友好的感情。

蒙古族把酒当成饮品之首,斟酒以满为敬,这不仅是好客的反映,更是一种祝福的表现。蒙古族传统的酒杯应该是镶银的黄羊木碗,现在也有用钢、铝等材料制作的镀银的碗。敬酒时有连敬三杯的习俗,三杯酒各有说道:第一杯是感谢上苍恩赐我们光明,第二杯是感谢大地赋予我们福禄,第三杯是祝福人间吉祥永存。主人敬的三杯酒,一般情况下,客人把前两杯各抿一抿,第三杯应该全部喝完。如果客人确实不能喝,将三杯酒各抿上一口,以示对主人的谢意和以诚相待的真情。喝完主人敬的酒后,客人向主人回敬酒,有些地方客人把主人敬的酒喝一口之后,回敬给主人,以示敬意。

蒙古族在敬酒的时候一定要唱祝酒歌,以示主人的敬意与祝福。一般情况下,主人唱一支歌,客人就要喝一杯酒,客人不喝下去,主人就要一直唱下去,直到客人喝下为止,气氛十分活跃感人。蒙古族认为,只有让客人酒喝得足足的,自己的心意才算尽到了,所以蒙古族还有主人全家轮流向客人敬酒的习惯。

各民族、各地区几乎都有祝酒歌,全国的祝酒歌可以说不计其数。但来过内蒙古的人们都说,印象最深的还是蒙古族的祝酒歌。蒙古族的祝酒歌种类繁多,歌词一般也不固定,大都用比喻的手法,以借用他们熟悉的山、水、鸟、花卉、湖泊、兽类等,来抒发和表达对客人的尊敬。歌词内容有叙友情道珍重的,有庆胜利论成功的,有祭天地祭祖宗的,有贺喜祝颂的。在蒙古族众多的祝酒歌中,有用古老的民间曲调唱的祝酒歌,也有现代乐曲的祝酒歌。现在最有名的是诞生于鄂尔多斯的《金杯银杯》,此歌可以说是流传地域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一支。在内蒙古,蒙古族男女老少几乎人人会唱《金杯银杯》祝酒歌。

《金杯银杯》祝酒歌歌词是:“金杯里斟满了,醇香的奶酒,赛勒尔外冬赛;朋友们,欢聚一堂尽情干一杯,赛勒尔外冬赛;丰盛的宴席上,烤全羊鲜美,赛勒尔外冬赛;亲人们,欢聚一堂尽情干一杯,赛勒尔外冬赛。由于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习惯有一些不同,所以唱祝酒歌时程序和动作上会有一些差别,就是歌词,也因地域与流传的不同而有一定出入,另外还有一些蒙古族同胞现编歌词,这也就是往往我们听不同的人,唱得不一样的原因。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61年在内蒙古写下的一首诗中写道:“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这首诗非常生动地描绘出草原上的人们用奶酒、手把肉款待客人的场景,展现了蒙古族真诚、豪爽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