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白族游神


桑植白族游神,主要来源于“本主会”活动。2008年被列入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游神过程中,歌、舞、打击乐贯穿于始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它独有的民间艺术特色。它使用的器具有钟千一、谷均万、王朋凯、潘大公、陈亮、陈吉、雷万春等祖先的木雕像,三元老司使用的制服、会首(族长)穿族长服,仗鼓、唢呐、土长号、鼓、锣、钹及羊叉把、扁担、木棒等工具,还有万民伞、族别牌、九龙旗等,这项民俗活动在白族地区十分盛行,因为它存在着独特的价值,对于研究白族、军事、经济、文化、商贸、旅游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流行区域

桑植白族游神,主要活动区域在马合口、麦地坪、淋溪河、走马坪、刘家坪、芙蓉桥、洪家关等7个白族乡。游神,主要游有名有姓的本主神,虽然有一些石头、大树、水井等也被称作为本主,但一般不抬上神轿,巡视周游。

桑植白族地区,有名有姓的本主神有25个。即大二三神(谷均万、钟千一、王朋凯)、潘大公、昭武将军(谷永和)、谷高、陈吉、陈亮、黑公公(雷万春)、高氏婆婆(女),刘猛将军、马公元帅、张五郎、陈法岗、韦陀、黑脸大公、许仙真君、关云长、甄朗公、杨三公、杨泗(幺)将军、马老爷、熊家大公,本主二公、本主三公。桑植白族游神深受白族及其他族民的喜欢。白族游神不仅是白族人民的一个民间信仰崇拜活动,而且还是白族人开办商贸活动的必备项目。

桑植白族游神那天,墟场热闹非凡,买卖十分红火,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

桑植白族游神最大的作用是通过这一民俗活动,极大地加强了白族同土家、苗族等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桑植白族游神

历史渊源和基本内容

据史书记载:桑植白族起源于宋末元初,从大理聚居区军人迁移而来。1251年,蒙古蒙哥继承汗位,于1253年灭亡大理国,设云南行省。1261年,忽必烈将另一支元军兀良合台和他的“寸白军”全部解散。当时四川与贵州未征服,交通阻隔,大部分“寸白军”返回云南,一部分却流落在长江流域。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等被征到“寸白军”中服役。由于他们相互间有姻亲关系,遣散时共同流落于江西后,溯长江、游洞庭、漫津澧、步慈阳、来到鸟坪(今廖坪村)、狐狸溪(今芙蓉桥)、麦地坪一带,“插草为标,指手为界”从此在此定居,成为桑植白族始祖,繁衍子孙,今已三十多代,七百余年。1984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认定桑植白族,建立麦地坪、芙蓉桥、马合口、淋溪河、刘家坪、洪家关、走马坪等七个白族乡,这是白族游神最主要的活动区域。

桑植白族游神初步形成时期,大约在明朝永乐年间,即谷姓第四代祖谷永和去世,被成祖朱棣授予“昭武将军”厚葬在民家寨走马坪,为了铭记前四代祖先对白族地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巨大贡献,桑植白族地区人们,把谷王钟熊等民家人祖先立为本主,祭祀游神。当时,游神规模小,程序单一,体系不完善。一般仅抬着本主像出游,文化内容比较单薄。随着社会、文化、经济不断发展,白族已经成为湘西一带颇有影响力的民族,到了清朝末期,桑植白族地区人口增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游神活动频繁,游神体系逐渐完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游神活动成了属于民家人自己的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民族文化品牌。游神活动的兴起,加强了白族同其他民族的团结,不断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

桑植白族游神,一般分三个时期进行,一是春节时期的普通游神,即正月初二或正月十五,各乡根据本地本主信仰的神像分期分批游神;二是本主庙会的游神。在桑植白族聚居的七个乡,人们有赶庙会的习惯,计二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村寨,就有二十一处庙会。三是各村寨本主神的生日那天游神。如正月初九,王明凯生日这天芙蓉桥的大游神。

白族游神活动,一是抬神出巡。即组成浩浩荡荡的游神队伍,先为仪仗队抬神像,中间为三元老司与会首(族长)护神轿,后面为族人组织的表演队即仗鼓舞、围鼓等。游神队伍庞大,旌旗猎猎,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二是娱神乐人,即文艺表演。游神时,人们浩浩荡荡抬本主像,走到各家各户,象征着祖先出巡看望自己的后人,也象征着祖先的灵光永远陪伴着白子白尼,还隐含向外人示威、不可小视民家人之意。三是商贸促销。游神那天,所在的庙会或墟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市场十分繁荣,生意异常火爆,各行各业生意人均借助游神机会开展各种商贸促销活动,既为游神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又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享受到了游神所独具魅力的精神文化大餐。

存在的价值

桑植白族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民族。数百年来,他们与本地土家族、苗族等民族融为一体,在抒写桑植发展史中形成独有特色,其最朴实的民间信仰活动--白族游神具有独特价值。

历史研究价值

桑植白族起源于宋末元初时期,在云南大理的“寸白军”服役的谷均万等躲战乱来桑植定居,从此世代繁衍。游神这一民俗活动,有着许多历史渊源,包括“三元教”产生、仗鼓舞起源、请神调、曲的来历等,无不与湖南白族形成的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息息相关,还与白族迁徙史有关。

桑植白族游神

信仰和谐价值

白族游神巧妙地将人、神、自然、社会等揉合一起,将神与人、娱与乐、人与经济、神与文化、祭祀与歌舞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又以人为本,凝炼着白族人生存价值、雄强勇猛的进取精神,以及包容一切的博大精神,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创造出白族人团结、豪爽、热爱和平、追求进步、豁达、开放的民族性格。

社会文化价值

桑植白族游神,涉及到民俗活动、民间歌舞艺术、商贸活动等古老社会文化,这三方面社会文化,内容具体,一是民俗活动繁多,包括游神中的道具文化、雕刻艺术,会首(族长)出面组织,三元老司主持仪式,仗鼓舞大师领跳,仗鼓舞手即兴起舞,打击乐演奏,群众娱乐性地参与等细节。二是商贸活动热闹,游神带动白族地区商贸经济发展,白族人利用游神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同外地商人进行各项交易活动,生意火爆。三是朴素祭祀场面洋溢古老文化的活力,祭祀中有唱有跳,有娱有乐,独特的白族乡土文化,朴素、原始、粗犷、野性为美学研究创造了新的领域。同时,开拓了人民的视野,丰富了人民文化、物质、精神的生活。是研究桑植白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民俗等方面的一块“活化石”。

桑植白族游神

旅游开发价值

桑植白族游神,是一种活态民俗文化的再现,也是湖南白族对外宣传的一种有待深度开发的旅游资源。随着张家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白族游神活动在旅游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开发价值越来越明显。加上此项目又被列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它所具备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