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陕西咸阳八景


咸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渭河穿城而过,人文积淀深厚,景物名胜众多。明弘治六年(1493年)咸阳知县赵琏君与邑进士将咸阳名胜概括总结为咸阳八景,即渭阳古渡、细柳清风、毕原荒冢、沣水碧波、鱼台晚钓、马跑泉矶、杜邮春草、龙岩翠柏。俟后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咸阳知县李采繁君亦各有赞词。

1、渭阳古渡

万倾波滔日向东,中流尽鹢往来通。

道连四国关山远,域达诸边气势雄。

客路风尘红照里,渔家寒火碧烟中。

虽然未比桥梁渡,自与乘舆济不同。

题解

渭阳:咸阳。古渡,从古至今的渡口,本为汉唐西渭桥(即便门桥)旧址。渭阳,即咸阳,故址在今咸阳市东南里许。桥废后,至明嘉靖(一五二二——一五六五)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通陇通蜀,欸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咸阳古渡几千年,闻名遐尔。

赞曰

往来名利之客,络绎不绝。沽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鲤,沉浮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烟波之上。樵士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歌喧斗草,曲唱采莲。助诗家无限精神,是为一景。

“咸阳古渡”美景始于秦代。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咸阳城西迁到渭水驿,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2001年重现人间。

今天,横跨市区的渭河上已经驾起四座现代化的公路桥和四座铁路桥,还有西宝高速公路桥成为关中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枢纽。“咸阳湖”的生态景观建设总体规划西自西宝高速公路渭河桥,东至机场高速公路桥,全长15.56公里。一期规划的“咸阳湖”位于咸阳铁路桥以东450米处至中华小区西侧,长5500米,水面宽度350至400米。态景观工程主要包括绿化、亮化、美化两岸的滩地及岸坡,主要以秦文化为主线,加上绿化、美化,形成咸阳特有的渭水历史文化景观。游客来这里探寻古渡遗址,在怀古的同时,更感慨时代的变迁。

2、细柳清风

东野烟消霁景明,无穷生意任峥嵘。

清风徐布垂杨岸,迟日偏宜细柳营;

须信辕门承帝诏,还看阃寄重符兵。

当时号令今犹肃,不负将军万古名。

题解

细柳:指细柳营。清风:谓该处春天的景致。细柳营为大体地址在今咸阳市西三十华里附近。

赞曰:每岁芳春丽日,清风时布。柳浪有如麦浪,杨花白似梨花。黄莺恰恰以东西,粉蝶翩翩而上下。仿佛衔枚觫立之时,依稀按辔徐行之日。骚人墨客,添一段情怀,是为一景。

细柳营

公元前158年,匈奴在军臣单于起兵攻打中原,汉中帝连忙派兵抵抗。为了保卫长安,他派了三位将军分别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有一次,汉文帝亲自到这些地方去慰劳军队。他先到灞上,刘礼和他的部下将士一见皇帝驾到,都纷纷骑着马来迎接。汉文帝走时,将士们又列队欢送。接着,汉文帝又来到棘门,受到的迎送仪式也一样隆重。

最后,汉文帝来到细柳。周亚夫军营的前哨一见远远有一队人马过来,立刻报告周亚夫。将士们披盔带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准备战斗的样子。汉文帝来到营门口,守营的岗哨立刻拦住他,不让进去。随从的官员吆喝着说:“大胆,没看是皇上驾到吗?”

营门的守将毫不慌张地回答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军令。没有将军的命令,皇上也不能进去。”

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信物,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皇上要进营来视察军队。”

周亚夫下令命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的车驾进来。

护送汉文帝的人马一进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

侍从的官司员都很生气。汉文帝却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

到了中营,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手作了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臣下按照军礼拜见。”

汉文帝听了,也扶着车间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接着,又派人向全军将士传送他的慰问。

汉文帝在这一次视察中,认定周亚夫是个信守军规、从严治军的军事人才,就把他提升为负责京城治安的军事长官——中尉。

第二年,汉文帝害了重病。临死的时候,他把太子叫到跟前,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夫统率军队,准错不了。”

3、毕原荒冢

闻道咸阳毕郢原,何其今日得盘旋。

庙古枯苍余紫气,草灵碑断绕荒烟;

德厚不嫌樵牧扰,仁深应恕棘榛连;

壁间隐约琴堪听,韵似空中理七弦。

题解

毕原:咸阳北之原。在殷为程(程、郢通用)伯国所在地,在周为毕公高的封地,故称毕郢原。秦名北阪,汉唐后称咸阳原。荒冢:谓诸多荒芜之冢。乃秦汉帝王将相归骨之地,除西汉诸帝陵及陪葬墓之外,尚有秦惠文王、秦悼武王陵(即传说中的周文王、周武王陵)、唐兴宁陵及顺陵等。在过去,每个陵墓都有自己的建筑群。以后经过屡次遭劫,年久失修,荒芜至极。一代显赫之地,遂为狐兔出没之处,故云“荒冢”。

赞曰:残城破堞,重重可见;断碑碣,累累而存。夕堕阳鸟,孤眠冢上;东升月兔,鸦噪林端。满地闲花野草,遍山怪鸟幽禽。五陵之豪气寂廖,多士之菁英泯没,惟留土邱而已。贤人君子临风凭吊,不胜于邑,是为一景。

毕原:泛指咸阳北塬。殷代为程伯国的所在地,周代为毕公高的封地。古时程、郢二字通用,故称毕郢塬,或简称毕塬。秦代叫北阪,汉唐之后叫做咸阳塬。荒冢,即许许多多荒芜之冢。乃秦汉帝王将相死后归骨之地。除西汉诸帝陵及陪葬墓之外,尚有秦惠文王,秦悼武王陵,即传说中的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以及唐顺陵等。过去,每个陵墓都有自己的建筑群,以后历经战火劫难,逐渐衰败,以至荒芜人烟,成为狼虫虎豹出没之地。一代显赫的历史文化景观,仅仅剩下如今无人问津之荒冢了。赞曰:“残城破堞,重重可见;断石碑碣,累累而存。夕坠阳鸟,狐眠冢上;东升月兔,鸦噪林端。满地闲花野草,遍山怪鸟幽禽。五陵之豪气寂寥,多士之菁芙泯没,惟留土邱而已。贤人君子临风凭吊,不胜于邑,是为一景。”

毕原荒冢自古以来就是千古帝都咸阳塬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咸阳塬东西一望无际,布满了数千个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长满荒草的陵墓。咸阳塬上的陵墓群,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盗墓之风却越来越烈,似乎成了致富的风尚,谋生的捷径,加上人为的愚昧、破坏和建设者的挖掘,日渐如秃子头发似的越来越少了。

人常说,“高陵的楼,泾阳的塔,比不上咸阳冢圪垯。”意思大概就是咸阳的冢圪垯,即毕塬荒冢,一是历史悠久,二是数量众多,三是地理跨度很大,四是埋葬的帝王将相极多,既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讲,毕塬荒冢不亚于古埃及的金字塔,不逊色于北京明代的十三陵。难怪金、明、清各代文人骚客笔下,或做画纪念,或触景生情,抑或借古讽今似的抒发各自的感慨和情怀。

4、丰水碧波

涟漪丰水户山来,湛湛澄波一鉴开。

东注绩归神禹奏,中流化自姬文泽;

鸢飞雨跃呈真脉,云影天光映碧苔。

不至汪洋清不改,濯缨端可去尘埃。

题解

丰水:渭水支流之一,源出终南山北麓丰峪,流经长安、户县,至咸阳市东入渭。碧波:此水冬夏不浑。关中八景,而以丰水最美,清彻碧透,沙石晶莹。往昔为长安游览区之一。

赞曰:游鱼上下,浴鸟飞鸣。红莲白藕,迎流而长;翠柳青蒲,夹岸而生。洗耳听幽之叹,濯缨闻孺子之歌。朝看烟渚沽帆,夜望霜天渔火。触于目,感于心,自不能不形于咏,是为一景。

丰水:丰水即沣水,渭水支流之一,南北走向,源出终南山北麓丰峪,流经长安、户县,至咸阳市铁路大桥东入渭。沣水也是绕长安的八水之一。

碧波:沣水冬夏不浑,清彻碧透,沙石晶莹。

5、鱼台晚钓

一蓑烟雨渭滨秋,红蓼白萍景物悠。

何处钟声风卷浪,谁家渔笛夜停舟;

忘机鸥鹭随时伴,有用丝纶任意投,

却忆当年熊入梦,钓台千古尚堪游。

赞曰:水平绿绿,岸草青青,鸥鹭无心,天水一色。一蓑烟雨,两鬓风霜。野寺钟声,江村渔火。一时把钓,千古垂芳。诗家情*趣正在于此,是为一景。

鱼台:姜子牙钓鱼的地方。

晚钓:即姜子牙月夜泛舟于此且垂钓的意思。

在今咸阳市秦都区钓台镇钓鱼台村西侧,清光绪年间陕西巡抚曾经立了一块高约2米多,宽约0.6米的石碑。碑上刻着“太公垂钓处” 几个楷书大字。

6、马跑泉矶

天为生民溉沃田,源头河水自潺溪,

沟洫有界连千亩,昼夜如斯历万年;

击壤共相忘帝力,临流谁不羡渊泉,

马跑尚尔难凭信,况是明皇出猎还。

赞曰:泉滚滚而流,石磷磷可见。渴而饮泉,泉清冽。宜观息而坐石,石宽而可爱。灌田多白发老翁,桔槔咿喔于林外;浣服来翠裙少妇,砂杵丁东于溪傍。南亩西畴,比别乡则禾苗易长,左园右圃,较他里则蔬菜偏佳。视为金地,名曰宝泉,是为一景。

7、杜邮春草

亲膺阃令出秦关,斩将坑兵楚赵间。

常倍谋猷能致胜,可怜魂梦已归还;

侵阶芳草自春色,满地游人空泪斑,

报国未终身早丧,英名幸得重丘山。

赞曰:蝉噪蛙鸣,似带当年之恨;狐潜兔隐,如喋今日之愁。田翁道涸,原范雎令人凄惨,游客谈诗作,曾助我咏歌。是为一景。

杜邮:指战国时期秦国的杜邮亭,古地名(也称杜邮馆),又名孝里亭。杜邮亭原为秦朝的一个驿站。公元前257年,秦昭王赐大将白起自杀于此。

春草:为白起墓地之草。 相传,古时渭河河道就是从碱滩石家嘴一带流过的。此处面水背原,湿润、温暖,一到春暖花开之际,别处的花草尚未复苏,还是一片枯萎之际,这里的青草早已是一片翠绿的景色。人们以为白起死的太冤枉了,这大概是他的鲜血浇洒的缘故吧!

杜邮亭这个地方曾经是白起的军营和练兵场。练兵场就在今任家嘴村的西南碱滩一带,这里古代曾经是个军事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方圆四、五百亩地大的练兵场,一天到晚战鼓咚咚,喊声震天的。秦国名将白起的墓地就在杜邮亭旁的北侧,在今咸阳老城东北十华里的任家嘴一带。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墓前曾经有一块高约5尺,宽约2尺的青石碑,碑子上刻着白起将军的名字和简历,也不知道是那个朝代什么人给立的,遗憾的是,解放前就不见,很有可能渭河发大水时,被人砸碎加固河堤了。

8、龙华寺大雄宝殿

古刹龙岩一径奇,森森翠柏更参差,

柴扉寂静僧归处,烟景苍茫鸟宿时;

法鼓诵钟窥色象,澄辉明月照禅师,

等闲欲向空门语,脱却尘埃日夜思。

题解

龙岩:龙岩寺,后称龙华寺,在咸阳市北杜镇龙岩村。翠柏:谓周围苍翠的柏树。寺为大定三年(一一六三年)行倍作建。明时邑之安业里(东北乡)隐士魏浩隐居于此。寺内外广植松柏,周围十顷。苍松翠柏,郁然成景。

赞曰:树森千柏,傲雪欺霜,合义士忠臣之节。笼烟覃月,称逸隐士之心。红禽同白鹤往还,绿树共青山流峙,客坐风前,僧敲月下,可以豁吟怀,可以濯尘想。是为一景。

明、清时期,龙华寺领地很大,足有四、五百亩地。龙华寺四周周原有城墙,高约7米,宽约2.5米,是用来保护寺庙安全,以防土匪打劫。墙内面积有十三亩多,共有大、小十三个殿。主殿“大雄宝殿”为九檩八椽大殿,仅两边墙体厚度便达1.7米,气势较为宏伟。寺里的僧人自已动手就种了140多亩庄稼,秋、夏两料,自给自足。方圆几十里,到处都是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的参天松柏树。令人遗憾的是,清末回民造反那年,即1862年,而毁于战火,给后世人间留下了千古遗恨。解放初只剩十几亩地大了。文化大革命红色风暴过去了,如巨大的热带风暴,龙华寺便荡然无存了。

随着历史的变迁,古时的咸阳八景今可观之处寥寥无几,很多已无处追寻,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历史遗流下来的印记。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对一座古城的魅力与曾经的辉煌只能靠文字的描述与站在遗址上感受和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