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为农历十月,阳历的十一月七日或八日。我国以这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225°。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是建始;冬,终也,万物收藏。立冬后46天,“中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极”意,俗话说到头儿了,便是冬至了。古人有在立冬看气象、卜冷暖的说法,如“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从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冻”。而到了冬至,则阳生,即阳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动。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
“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热闹的祭祖仪式,其中唱、念、做、打俱全,特别是虎神装扮得活龙活现,翻滚跳跃,能者可窜房越脊,在房脊上滚动、翻动。还有光着脚穿着一层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是在高梯子上一层层绑上铡刀)而上房脊,为此看热闹的人从十里八村纷纷而至,均要一饱眼福。观众不但可以饱观跳虎神的全貌,还可看到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即头顶水碗,两臂上伸支起鼓来团团转,两臂弯曲手腕端平食指各挂一鼓旋转,甩起腰铃鹞子翻身接鼓打在点上。与此同时还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种翻滚跳蹦,鲤鱼卧莲,一支花棍玩耍于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二郎担山、脚踢花棍、轱辘毛就地十八滚、站打四面、卧打八方,这条棍花样繁多,为此亦称花棍。一般三鼓神匠可打三十九节,精悍神匠能打五六十个节数。
满八旗“烧荤香”5—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最少可烧一个晚上,勤添香末,由此香烟缭绕不断,芳香扑鼻。
“烧荤香”要宰三口猪。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满族宰猪从古至今不用右手持刀。早年是将柞木扦子削成尖放到油锅里炸一下,其锐利无比而用来宰猪。后来恐怕用扦子宰猪的技术差,才用左手持尖刀由“萨满”宰。宰猪时,首先将一盅酒倒在猪耳朵里,猪耳朵一扑楞,即表明列祖列宗已领受此猪。此猪必须是公猪“蹭”子,俗称“净”。如果猪耳朵不动弹,萨满”就着急了,双膝跪下,双手合十念满语祷告,香主带领全家连连磕头,直到猪耳摇动,祖宗领牲了,这才皆大欢喜。一般农家三至五年才能筹办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有许多“烧太平香”则是差不多一年一次,大部分不宰猪而以鸡代替,中等家宰二十一只鸡,一般家宰七只鸡,此称为“烧素香”。
“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热闹的祭祖仪式,其中唱、念、做、打俱全,特别是虎神装扮得活龙活现,翻滚跳跃,能者可窜房越脊,在房脊上滚动、翻动。还有光着脚穿着一层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是在高梯子上一层层绑上铡刀)而上房脊,为此看热闹的人从十里八村纷纷而至,均要一饱眼福。观众不但可以饱观跳虎神的全貌,还可看到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即头顶水碗,两臂上伸支起鼓来团团转,两臂弯曲手腕端平食指各挂一鼓旋转,甩起腰铃鹞子翻身接鼓打在点上。与此同时还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种翻滚跳蹦,鲤鱼卧莲,一支花棍玩耍于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二郎担山、脚踢花棍、轱辘毛就地十八滚、站打四面、卧打八方,这条棍花样繁多,为此亦称花棍。一般三鼓神匠可打三十九节,精悍神匠能打五六十个节数。
满八旗“烧荤香”5—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最少可烧一个晚上,勤添香末,由此香烟缭绕不断,芳香扑鼻。
“烧荤香”要宰三口猪。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满族宰猪从古至今不用右手持刀。早年是将柞木扦子削成尖放到油锅里炸一下,其锐利无比而用来宰猪。后来恐怕用扦子宰猪的技术差,才用左手持尖刀由“萨满”宰。宰猪时,首先将一盅酒倒在猪耳朵里,猪耳朵一扑楞,即表明列祖列宗已领受此猪。此猪必须是公猪“蹭”子,俗称“净”。如果猪耳朵不动弹,萨满”就着急了,双膝跪下,双手合十念满语祷告,香主带领全家连连磕头,直到猪耳摇动,祖宗领牲了,这才皆大欢喜。一般农家三至五年才能筹办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有许多“烧太平香”则是差不多一年一次,大部分不宰猪而以鸡代替,中等家宰二十一只鸡,一般家宰七只鸡,此称为“烧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