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过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内容,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部分地区清明习俗也略有不同。
文昌、琼海等地一些村庄,一般不在清明节扫墓,而是在冬至那天扫墓。在给先辈烧香时,最为讲究的还要属海口府城地区,先长辈后晚辈,辈分顺序是不能搞乱的。
海南各地清明习俗之所以略有不同,是因为海南本身是一座移民岛,来自大陆各地的民风习俗在这里互相渗透,可谓五方相杂,互融共通。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汉族人均为大陆移民,唐以前汉族人迁居海南约有2万人,宋代迁入约10万人,清代激增至200多万人。入琼的姓氏约100多个,入琼始祖约300多人。为了纪念入琼始祖,后人纷纷在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
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清明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与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均被看做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它与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一样,是在农耕时代形成与发展而来的重要节日。清明节通过扫墓,使得人们对先人思念的情感有了适当的表达方式,增强了人们对祖先的尊崇感与认同感,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重视孝道的价值观念。
海南是华侨之乡,每年清明,不仅有家乡亲人进行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琼籍乡亲也纷纷赶回海南,回乡扫墓。在文昌、琼海等地,许多华侨都会在清明节前返回故里,缅怀先人,寄托乡情。他们往往还会带上在国外出生的子孙后代回国感受家乡文化,培养晚辈对家乡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