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无处不兴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这是因道教信奉三官神(天官、地官、人官),以正月十五为天官当令,称上元节,祈望天官赐福。潮汕各地元宵风俗活动内容大都有吊花灯,游花灯,舞狮,猜灯谜、吃汤丸等,其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它有最浓厚的游乐色彩,故称闹元宵。
潮汕的元宵节,在传统节日中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旧俗的游神赛会都集中在元宵前后进行,活动时间长、项目多,民俗文化色彩更为浓烈。改革开放之后,各地政府倡导在这段时间开展各种健康的迎春文化活动和对内对外的联谊活动,使这个节日更具时代色彩。
元宵游花灯,历来盛行。明嘉靖潮剧刻本《荔镜记》“睇灯”一折,就说“三街六巷好灯棚”。清嘉庆《澄海县志》引旧志云:“十一日夜起,各神庙街张灯,仕女嬉游,放花爆,打秋千,歌声达旦”。又说:“今俗元夜,各祠庙张灯结彩,竞为鳌山,人物台榭如绘……竞赛花灯”。游花灯最盛名的当推潮州。清初潮州青龙庙兴起之后,每年游安济圣王一连三夜,花灯鼓乐,满城如醉。每次在第二个晚上,齐集北门箭道评比,年复一年,精益求精,使潮州花灯闻名海内外。潮州民歌有《百屏花灯歌》,也可见潮州赛花灯之盛。
除大型游花灯盛会之外,家家户户都吊喜灯。自古三日起,到宗祠神庙去挂灯笼,十五日将灯提回吊于家门,称为兴灯。灯与丁同音,旧俗都想“千子万孙”,便在元宵灯节在灯(丁)大做谐音取意的兴灯活动,与当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异其趣。
当代在城镇和一些文明建设搞得好的农村,已经摒弃旧俗,代之而起的是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告霓虹灯、机关团体的装饰性照明灯、公园和马路的满天星和孩子们玩赏性的装有干电池的各式提灯,各家各户多有彩灯,也有依传统挂上装有电灯泡的红灯笼,农村也向此一趋势发展。各市县也常举办大型花灯展,呈现出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太平盛世景象。旧俗新打扮,也使元宵无处不兴灯。
人才、艺术、品物的大竞赛
元宵是灯节,也是人才智能、艺术、品物大竞赛的盛会佳节。潮汕俗尚迷信,敬鬼神之事,历来隆重。元宵前后是摆社祭神、游艺娱神也即娱人的盛期,历代相传,形成了隆重而多姿多彩的摆社赛会。
摆社。摆社是在神庙前、祖祠前摆设各种精制或专力饲养种植的三牲粿品以至瓜薯麻豆甘蔗,还有家藏珍贵玉石书画古董等等。如澄海冠山、汕头月浦等地的赛大猪大鹅大羊;普宁洪阳、揭西棉湖等地展示书画、古董、盆景、农产品,至今相沿不衰。普宁洪阳摆社日期在正月十八日,这一天嫁出的女儿都回娘家看热闹,故称“走仔会”。揭西棉湖称为摆古董、摆景、。潮阳贵屿展示书画收藏品不在元宵,而在“双忠”圣王神诞之时,称为“街路棚”。摆社的三牲粿品瓜果都衬贴精工剪纸,使祭品艺术化。
娱神游艺。潮汕娱神游艺有多种艺术形式:大锣鼓管弦乐队、筁套锣鼓队、旗标队、涂下戏、木偶戏、潮剧、英歌舞、布马舞、鳄鱼舞、鳌鱼舞、鲤鱼舞、舞狮、舞龙、娘伞、彩旱船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部门的倡导和辅导下,大都成为单独存在的文艺表演形式。近年有些地方有游神活动,这些艺术形式又被动员去参加游神。但这些艺术形式多已脱离迷信色彩内容;没有游神的游艺已是人民群众的健康的文化生活。
灯谜。元宵灯谜,历来十分活跃,较少与迷信活动挂钩,它是民间文化活动的美俗。自清代以来,城乡重镇,设谜棚招人射猜外,许多花灯也书写谜语,让人欣赏评猜。清咸丰、同治年间曾到潮州为官的陈坤曾在其《岭南杂事诗钞》中有诗云:“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就是歌咏当日灯谜盛况的。当代,潮汕各地,如澄海、汕头、潮州、潮安、南澳、普宁灯谜特盛。澄海市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灯谜)之乡”。
元宵节,还有许多带有封建迷信的旧俗,目前大多已被扬弃。摆脱封建迷信活动,元宵节的风俗,可以说是人才、智能、艺术、物品竞赛的盛会。
准“情人节”
旧俗元宵,潮汕未嫁姑娘还有坐大菜(芥菜)、摇竹丛以求得好郎君的行止。民谣云:“坐大菜,坐了有人爱。坐竹丛,坐了正合人。”元宵花灯鼓乐、游神赛会甚多,还有新娶来的新娘集中在祠堂或公厅让人观看,接受人们诵诗句祝福的风俗。此时此刻,未出嫁的姑娘,行动也较自由,往往成组成群参加活动,对自己的未来,也多憧憬,故有大胆约心上人在竹园菜地相会者,也有些男子专窥姑娘坐大菜、摇竹丛者。明代潮剧《陈三五娘》元宵观灯而定情,都是此类风俗的反映。
久之,元宵成了少男少女寻春约会相亲的情人节。中国没有情人节,但古诗所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是元宵时节。潮汕姑娘的坐大菜、摇竹丛已经演绎出多少爱情故事。当代,此俗在农村尚有遗存。时人李绍雄有竹枝词《元宵坐大菜》云:“观灯已罢夜阑珊,小妹良宵兴未完。相约田间坐大菜,将来嫁得好郎官。”
在城镇,当代元宵也有不少的旧俗与时尚的活动,加上海外传入的情人节(公历2月14日)日期,多在元宵前后,故城镇男女青年也多有相亲约会的浪漫情调,所以,有人说元宵是个“准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