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要河台开耕节


农历二月初二, 高要市河台镇迎来了一年一度、比春节还要热闹的“开耕节”,河台民间流传着“‘开耕节’大过年”的说法。

“河台‘开耕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当时人们为了逃避战乱,纷纷南迁,迁徙到河台的梁氏、宋氏、麦氏、陈氏等族人,为了祈求平安,人们立了土地神位,建起庙宇,供奉神灵。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民们选择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举行隆重的‘开耕节’仪式。”

上午10时,随着五头戴着红花的水牛在主人的吆喝声中下田犁地,肥沃的黑色土壤欢快地从铁犁中如波浪般翻出。土壤被犁松后,几位妇女挽着篮子,将稻谷撒向农田。田边一片欢腾,人们共同祝愿今年有一个好收成。

都权村官田庄的田头有一座小型土地神的神龛位,上面摆放着鸡鹅、茶果、裹蒸等供品。开耕节这天,各家主妇都要早早起床到神龛祭拜。“这叫‘祭田头土主’,是开耕节各家各户必做的第一个礼仪。一般是家中主妇前去祭祀,男人们则一起牵牛扛犁到田里劳作。”

这天,在河台镇罗建、罗闪、龙城、三联、对田等村,村民们也同时集体拉牛到田头开犁耕地、耙田、播种,众乡亲围于田头闹开耕,场面十分热闹。

在罗仁村,传统的开耕活动颇具代表性的是“调菩萨”。每年举办“开耕节”仪式后,村民都要按照传统习俗举行一个“调菩萨”的活动。

村民从庙中把菩萨请出来,由村中未婚青年男女担当金童玉女作引领,由醒狮、鼓乐八音、金龙银龙相护送,敲锣打鼓地把菩萨送到村中的每户门楼让村民上香供奉。村民焦绍生早早在门楼前挂起一串长长的鞭炮,恭迎菩萨的到来,听到锣鼓声越来越近,心情越是兴奋。诚心供奉完毕后,放炮欢送菩萨到下户门楼。菩萨在村中巡游一圈要一个多小时。之后,村民把菩萨安放到炮台边的平整地上,供村民集体供奉。

罗仁村“开耕节”最刺激的活动当属放炮。放炮活动分土地炮、新婚炮、添丁炮、炮会炮四种,土地炮实为自古有之的传统炮,每村一年只能放一个;新婚炮为去年“开耕节”以来新婚人家,每对新婚夫妇放一个炮,按结婚时间先后顺序来放;添丁炮为去年“开耕节”以来新添丁的人家,添一个丁放一个炮,按添丁先后顺序放;炮会炮为去年抢到炮会炮的主家放,也只放一个。按照村中习俗,只是本村男丁才能参加抢炮。

中午时分,四面八方的村民和游客早早把村广场围得水泄不通。只见主家点燃一炮,炮箍从炮镗腾空跃起,在场的男青年蜂拥而至,拼命抢炮。抢到炮箍者,预示着幸运、吉祥,放炮主家会把礼物如茶果、红包、酒等送给抢到炮箍的人,而抢到炮箍的人则要用红糖和米还礼。抢到炮会炮则以稻谷为奖品,数量多少由各村炮会自定。炮会炮得主会由醒狮队一路欢送回家,村民沿途放鞭炮祝贺。“抢到炮会炮者,明年的‘开耕节’活动则由他来召集并主持。” 每当主家点燃一炮,在场的人拼命抢炮,抢到炮箍者,预示着得到幸运、吉祥。

农历二月初二,河台墟镇街道车水马龙,人流熙熙攘攘,家禽、水产、水果、茶果交易十分红火,肉菜市场购销两旺。“开耕节”的市场交易是河台一年中最旺的一天。

从农历二月初一开始,河台镇大部分村庄外出工作、务工经商的当地人,以及亲戚朋友、甚至旅居海外的乡贤都纷纷回乡共度“开耕节”。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在河台镇随处可以看到人们带着礼品走亲访友。外出打工的人员宁可过年不回来,但也要在“开耕节”回乡。

河台“开耕节”前身其实是一种祈福仪式,最重要的活动是“调禾留”。

举行“调禾留”仪式,要由村里年轻人到山上寻找一棵最高最直的松树,寓意做人要学习松树的苍劲正直品格。然后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将松树抬到庙前,人们在敲锣打鼓声中围着松树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前,人们在‘调菩萨’活动中,还要跪下来恭迎,以示恭敬虔诚。但新中国成立后,为破除迷信,祈福仪式更名为‘开耕节’,也去掉一些带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而增加一些醒狮武术表演、文艺演出、篮球赛等文体活动。”

农历二月初二也是传统的土地诞,村民选择在这天开耕,而且一直坚持开耕前祭田头土主的习俗,可见河台人民对土地、对劳动的一种敬重,也反映出他们的感恩之心。

我国很多农村都有开耕仪式,但是将其作为一个节日庆祝且内容丰富、规模盛大的却不多见。河台‘开耕节’具有浓郁的民间传统文化特色,解放后还融入了具有现代气息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可反映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相结合,反映了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显示了农村具有包容、和谐、质朴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