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大旺火有“中华一绝”之称,并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该县及周边群众元宵佳节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享受,同时也成为怀仁县扩大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又一张靓丽文化名片。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的作用也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垒旺火是晋北地区久负盛名的一种风俗习惯,尤以怀仁旺火为最。
旺火俗称拢火龙,是春节、元宵节期间流行于山西省中北部地区的一种民俗活动。怀仁是旺火习俗代表性的传承地。
传说很久以前,怀仁有种不良习惯,爱把田间的荒草,桔杆或鸡毛,蒜皮等就地焚烧,烟气冲天,炝了玉宇天宫,玉皇大帝大怒,下令要在正月十五晚火烧怀仁。一位天将于心不忍,便私正下凡,告知了百姓。于是百姓在正月十五晚上垒旺火,点火堆,扎花灯,放鞭炮,扮成各种角色围着火堆又唱又跳,深夜,玉帝打开南天门一看,只见怀仁地面上火光一片,男女老少被大火烧得“狂奔乱跳”,便不再追究此事,怀仁人侥幸逃过一难。从此留下了正月十五点旺火的习俗。这只是一个美丽传说,旺火的产生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旺火是被当作封建迷信,当作牛鬼蛇神而被斗争,被停止的,但在当地人民的心目中,旺火是吉祥的希望。所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旺火就又悄然兴起。
拢旺火习俗来源于旧时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明万历年间的《怀仁县志》有如下记载:“正月、元旦:凤兴烧旺火,放爆竹,祀天地众神及先祖毕,家众以次拜族党、亲友,饮食相招,弥月乃止”;清朝《大同县志》描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拢火龙。”旧时元宵节,沿街的大小商家铺子前都要拢火龙。一拢就是三个,一个大的、一个中的、一个小的。正月十四晚上点燃中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日子晚上点燃大的,十六点燃小的。这几天晚上二郎庙前是全城最热闹的地方,大人小孩来这里都要转火龙,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为的是一年万事如意。
旧时的大旺火底座直径和高约在5至6米之间,粗壮笨拙,状如铁塔,后来,在一代代工匠的精心雕琢下,旺火的形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精致了,现在的旺火高约10米,直径3.2米,大约35至36层,外表雄壮华丽,引人注目。垒旺火用的主要材料是块煤,工匠们每年中秋节过后便开始着手选煤。过去这些事情由班头带着工匠们在怀仁附近一个叫北信庄的村子里,挨家挨户地收集质量上好的块煤,每一块煤重达一吨多,需4至5人才能搬动,选好之后便窖藏起来,一直到腊月初再拿出来进行加工,根据旺火的尺寸要求,事先对块煤进行编号。在垒建旺火之前,工匠们还要对每一块煤进行更加细致的加工,然后根据设计要求,使它们一一对号入座,基本成形后,由老工匠进行技术细节指导,以确保旺火的稳固、安全和美观。
垒旺火的过程也很讲究,每班在15至20人左右,有班头、技师、大工、小工等之分,底座用炉灰渣垫起约70厘米高,直径约4米,旺火的层次越高,难度越大,以前工匠使用一些原始的“拉引儿”的方式搬运煤块,即用3根长木头支起三角架,用一个定滑轮吊煤块。在旺火垒到距离底座6米处的时候,便开始搭一层木棍,木棍上放着五谷秸秆,包括玉米秆、高粱秆、麦子秆、粟子秆、谷子秆,寓意五谷丰登,以备点火之用,同时,在这个位置上,煤块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加大,以防柴草燃烧之后,气体不能及时散发而发生爆炸,以致旺火倒塌。
怀仁垒旺火习俗活动通常是在腊月初便开始,直到正月十四。成形之后,暂不封口,一直要等到正月十四才正式封口,并且还要进行一次庄重的祭祀仪式,如上表、敬香、放炮等,以此来表示对二郎神的尊敬。
大旺火完全成形之后,还要给它穿上一件精美的外套,即火龙罩,以前火龙罩主要用皱纹纸来裁剪,现在用绸布代替,看起来更美观了。加工罩子也要由擅长剪纸的老工匠来完成,罩子的着色共有5种:红、黄、蓝、绿、粉,其中以红色为主,在罩上火龙罩后,在其顶部加一个吉祥物“金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旺火南北面分别写“旺气冲天”、“火树银花”。点旺火非常讲究,一般是在距离底座7米处开始点火,点火的时候要看风向,以背风点火最为科学,即风向东南,则由西北点,反之亦然,以慢燃为宜,人们认为燃烧时间越长,旺气便越长久。点燃旺火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在怀仁,办婚事或者除春节、元宵节之外的重大节日时人们也拢旺火,其主要形式是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小型塔状,以图吉利,祝贺兴旺之意。如今在怀仁及周边地区涌现出十多个用农作物秸秆或用黄土加煤末合成的煤砖制作环保型旺火的厂家,既满足了人们对代代传承的旺火习俗的需求,又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如今,垒旺火之风俗习惯,又有所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正月十五怀仁县城内的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
一是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
二是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
三是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
四是规模庞大。为了了环保和节能,现在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只垒6座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10余米,而且一年比一年高。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点燃之后,只见红红的火苗从大大小小的孔洞中喷涌而出,红光耀眼、热气蒸腾,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灿烂辉煌,蔚为壮观。川流不息的游人们围绕着旺火观看这一年一度的盛况,就连太原、大同的不少人都远道而来一睹为快。人们还要正转三圈、反转三圈,表达着内心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
现在怀仁大旺火已被列入我省公示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山西省首批15个民族传统节日元霄节(旺火)保护示范地之一。目前,随着怀仁大旺火的声名鹤起,大旺火正向节能、环保的产业化方向发展,当地及周边出现了解10多个用农作物秸杆或用黄土加煤末合成的煤砖制作的环保旺火的厂家,真正达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有机结合,真正让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