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武进区王诤将军故居


王诤将军故居和王诤将军生前陈列室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戴溪天井桥浜头村。

王诤,原名吴人鉴,1909年7月3日出生于武进戴溪,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是新中国开国中将,三枚一级勋章拥有者,是中央苏区和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建者,开拓我军无线电侦察、电子对抗领域,开创我国新闻广播和邮电事业,为发展电子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诤故居位于洛阳镇天井村杨巷,原为其祖父购置,坐北朝南,前后3进清式农舍院落建筑。在纪念王诤将军诞辰100周年前夕,武进区投入500多万元重新修复,新建了事迹陈列室,占地面积944.84平方米。陈列室内放置了王诤将军半身铜像,布展采用电子与实物、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了王诤将军一生不同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

走进王诤故居,一座清式农舍院落,一组温馨的全家福照片,带着人们走近曾经的王诤,仿佛走进历史的深处。在绵长的怀念中往事纷飞,一段段历史至今让无数凭吊者感怀。

半部电台起家,一生征战为民

“半部电台起家,一生征战为民”,这是王诤将军的写照。王诤是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创立者,领导创建了我党第一个广播电台,创建了我军第一个气象观测系统,是我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他对我军无线电侦察事业、通信事业、电子对抗事业、机要保密事业和我国的广播事业、邮电事业、气象事业、航天事业,以及这些领域的干部队伍、科技队伍、职工队伍的建设,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7年,王诤毕业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1928年6月进入黄埔军校6期学习无线电技术,后参加北伐军第二军第四师,担任师部电台台长和报务主任。1931年1月,毛泽东、朱德决定组建无线电大队,任命王诤为队长。当时,红军仅有一部只剩下收报功能的电台,可以说是“半部电台”,设备缺乏,通信人才奇缺。王诤就任队长之初,主抓了三项工作:开办训练班,选拔培养报务员和机务员;请求领导机关通知前方部队,从缴获的武器中搜集和保护无线电通信器材、有关元器件和技术资料;收留和集中被红军解放过来的懂得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专业人员,造就了中央红军第一批无线电通信人才。他领导下的电台,为第二、三次反围剿中及时侦察获悉敌军情报做出了贡献。

1931年底,王诤在瑞金出席中国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被中央授予红星奖章,并就任新成立的通讯联络局局长。1934年,王诤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2月30日,王诤在延安创建了我国第一座语言广播电台,让广大民众第一时间收听到振奋人心的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诤大刀阔斧地展开了通信兵建设事业,统一规划高等通信院校建设、扶持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推进战略指挥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等,不断培养通信人才。

1955年,王诤被授予中将军衔。毛泽东同志曾亲切赞誉说:“王诤同志是有功的,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1978年8月13日,王诤在北京与世长辞。他用一生的向往与追求,践行了“用无线电技术为工农大众服务”的铮铮誓言。

故居重现将军儿时风貌

王诤故居原为王诤祖父购置,坐北朝南,前后3进清式农舍院落建筑,面阔3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农舍。

1909年7月3日,王诤生于戴溪天井桥一户耕读人家,幼时常参加农业生产。他在天井桥度过了十几年的幼年和少年岁月。

由于长期失修,王诤故居显露破败迹象,在各方努力下,于2007年底开始对旧屋进行翻修。翻修后的故居前后共4进;第一进门厅,6楹2间,南面檐下仍置排门;二进厨房,5楹1间;三进客厅兼起居室,7楹2间;四进为二层小楼,7楹1间。

翻修后的王诤故居,基本还原了原有的建筑格局。门前是一条涓涓小溪,高大的封火墙,石鼓柱、礅依然保存,王诤孩童时期使用过的灶头、水缸、桌椅等生活设施保留原物或保持原样。客厅、卧室、书房和厨房,家具虽显陈旧,却摆放得整齐。在这里,可以深深地体会到王诤将军一家人生活的艰辛。

王诤将军自1928年离家,直到1978年去世,没有回过这里。据传在1950年,因接管华东电子系统,王诤在离老家不远的无锡见了老父亲一面,并非是将军不惦念故土,实在是怕打扰地方。实际上,常州电子工业的发展和王诤的关心密不可分,他曾三次来常视察,先后扶持了电真空厂、常州无线电厂、常州电子仪器厂,并做了许多重要决策,使常州电子工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期。

陈列室展现将军戎马风采

王诤故居西侧紧邻的,是新建的王诤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

走进陈列室,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映入眼帘。英姿飒爽,目光坚定,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陈列室内,从少年立志携笔从戎到投身革命初展才华,一生征战屡建奇功,远见卓识不辱使命,最后鞠躬尽瘁奋斗终身,记录了王诤将军一生不同时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在陈列室的留言板上,是王诤长子王苏民少将的亲笔题词——“继承父辈遗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王诤简历与其他革命先烈不同,没有战场拼杀的惊心动魄,但在无线电的技术较量中让人拍案叫绝。陈列室还收集记录了王诤投身革命为国奉献各个阶段的事件及纪念品。王诤家训“敬业、奉献、清廉”已成为洛阳镇乃至武进区“三立三正”活动中“立家规、正家风”的代表。

近年来,王诤故居已获评“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州市武进区中小学生德育基地”“常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党政专用通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德育基地”“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德育基地”等。王诤故居成为常州市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天免费对外开放,随时接待参观学习者,每年接待参观人数6000多人次。

王诤将军的子女

王苏民是王诤的长子,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无线电子系,精通雷达专业。身为王诤的子女,王苏民继承了王诤的衣钵,从学校毕业后,利用学习的无线电专业为我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苏民讲述自己的父亲王诤自1928年离开家乡后,到去世那天都没有回过洛阳老家的村庄,由此可以想象到,王诤老先生光鲜的背后那一段曲折而令人落泪的一面。在王苏民的印象中,家乡的概念既模糊又清晰。王苏民将军很少回到家乡,一心投身于无线电雷达事业,一生的拼搏创下了无数辉煌,王苏民历任总参某部副部长、中央警卫局副局长、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位;被授予少将军衔,无愧于王诤的子女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