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国传奇蜀王及鱼凫传说


古蜀王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国度,它大概形成于3000年前。它的历代蜀王好像都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没人知道他们是否真实存在,但各种史料典籍中关于它们的传说却没有断过。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属李白《蜀道难》中提到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事实上,古史传说中不止蚕丛和鱼凫两代蜀王,它一共历经了五代。每一代蜀王都在自己的时代造福着古蜀地的人民。

一、蚕丛

蚕丛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蜀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蚕丛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的,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最早蚕丛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后来为了养蚕事业,他率领部族从岷山到成都居住。

蚕丛是中国华夏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以其伟大的胆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蚕丛教民养蚕的故事广泛流传于川西地区,多地建有蚕神庙,供人祭祀。

二、柏灌

历史上对于柏灌的记录非常少,实际上它是古蜀国前期部落氏族社会时期的一个阶段,柏灌氏羌族。

柏灌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二代蜀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述:蚕丛之后,王曰柏灌。扬雄也写道,"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柏灌墓传说在温江区寿安镇。

三、鱼凫

鱼凫氏是古史传说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第三代蜀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述,柏灌之后,一次王曰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于湔。清代《读史方国记要》载:县(温江县)北十里,相传古鱼凫所都。

在广汉三星堆第三期所出的大批器物上不仅有鸟图案,而且同时还有鱼图纹饰。这一变化则反映出三星堆第三期文化与鱼族密切相关,或者说,它反映出鱼凫氏取代柏灌氏的历史事实。鱼凫王墓传说在温江区寿安镇。

四、杜宇

杜宇是古史传说中继蚕丛、柏灌、鱼凫之后第四代蜀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巴蜀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皇、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

杜宇在巴蜀地区被奉为“农神之主”,民间有杜宇死后化为子鹃鸟的传说。李商隐《锦瑟》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

五、开明

开明是古史传说中继蚕丛、柏灌、鱼凫、杜宇之后第五代蜀王,又称鳖灵。传说为荆(今长江中游一带)人。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述,杜宇时“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皇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禅位于开明···开明位号曰丛帝。开明传十二世,开明五世自梦鹿移,乃徙治成都。”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开明蜀国为秦所灭。

现在的蜀地沃野千里,甚至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而古蜀人勤劳坚忍、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深深植入在蜀国人民的血液之中。所以不管历史上蜀地经历过多少次战争和屠杀,它仍然充满生机。

鱼凫传说

传说4000多年前,一个崇拜鱼的部落和一个崇拜凫的部落结为部落联盟,迁徙到成都平原,经过征战建立了辉煌的古蜀鱼凫王国。这是个以农耕为主,狩猎和渔业为辅的奴隶制国家。它拥有与中原地区相媲美的青铜工艺和堆积如山的财富。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印证,温江正是这鱼凫王国的发祥地。鱼凫王及鱼凫王妃墓都在其境内,鱼凫村遗址更是被列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该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凫的传说故事很多,“鱼凫架桥”“鱼凫王大战饮马河”等,饮马河,鱼凫桥等河流、地名至今尚存。

《鱼凫架桥》

万春乡有条马坝江,在古时候大得很,江宽三百六十丈,深得看不到底。江的两边有两个王国,一个在南边,一个在北边。两边的人都靠打鱼为生。在南边的这个王国里头,有一个中年人,脑壳聪明,又有威信,打渔子些都很佩服他,就喊他当了打渔头。

在他们的这个王国里头,有个大王,又歪又恶,喊打渔子些交租上贡,一次比一次凶。打渔子的日子越过越恼火。后来,打渔头也忍不住了,心一横,就带领打渔子些把那个大王整垮了,重新建立了个王国,因为大家都是打鱼的,打鱼就要靠鱼老鸹,就取名为鱼凫国,他自封为鱼凫王。

从那以后,打渔子的生活越过越好了。鱼凫王的心也大了,想扩大地盘。手下的人对他说:“不如把对河王国打败抢过来。”鱼凫王听了就召集人马,悄悄地开始练兵。一天晚上,突然就打过去了。那边的人还没有弄清楚是咋回事,就打输了。鱼凫王越打心越凶,跟到又把现在的犀浦、花园、德元挨到挨到地打下来了。

鱼凫王每次打胜仗回来,路过马坝江,都要在江边休息,他的部下的马就要跑到江边去喝水,一喝把江水都要喝干。

后来,鱼凫王打赢了彭州,又带起人马去打绵阳。绵阳那边十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他,把他打败了,鱼凫王带领剩下的人丢伸地逃,后面追兵跟到撵,撵到了马江坝边。当时江边又没有渡船,追兵看到看到就要撵拢了,鱼凫王急得没办法。突然,江面上闪现一道金光,一下子飞来满天的鱼老鸹,浮在江面上搭成一座桥,他们赶紧从鱼老鸹搭的桥上跑回去了。等追兵撵拢的时候,鱼老鸹又飞走了,追兵没法过江,只有退兵。

过后,鱼凫王一来为了感谢鱼老鸹搭救之恩,二来为了方便江两边的往来,就在马坝江上修了一座桥,取名就叫渔凫桥。

《鱼凫王大战饮马河》

鱼凫王在温江建都以后,为了扩大疆域,又带领一些人到湔山去种他未下山前开垦过的土地。这时,川西坝上出现了另外一支人马,为首的叫獠仡子,勇猛剽悍,不知是从哪里打过来的,他趁鱼凫王不在国中,攻占了鱼凫城。

鱼凫城北面有一条河,鱼凫王时常到河边放马饮水,大家都叫它饮马河。鱼凫王得到獠仡子攻占鱼凫城的消息后,立即率领人马赶回国来。刚到饮马河边,鱼凫王想:“俗话说兵不厌诈,我不如这样吧……”想到这里,就命令他手下兵卒,装成老百姓,晚上在河边烧香点蜡,大声呼喊:“鱼凫王呀鱼凫王,你快点回来吧!獠仡子的人马都打过来了!

獠仡子听到呼声,以为鱼凫王真的没有回来,就叫他的人马连更晓夜凫水渡河,想再占领饮马河北岸土地。哪晓得刚刚渡了一半人马,鱼凫王的队伍突然从河边冒了出来。鱼凫王一声令下,只杀得獠仡子人仰马翻。獠仡子昏昏浊浊就打了败仗,只得收拾残兵败将,朝南边逃跑了。

鱼凫王这一仗大获全胜,非常高兴,回到鱼凫城后,立即下令奖赏:官兵酒宴三日,战马放饮三天。

封树定界

鱼凫王因鱼凫故都(今成都市温江区)土地上种植的柳树地域最广,易成活,易识别,好看且独具风格,便以柳树作为鱼凫古城的疆界。古蜀人开始广植柳树,春天伊始,万树吐绿,柳丝摇易,万柳迎春。因此,今天的温江城区也叫柳城。

鱼凫传说主要以以民间讲故事、摆龙门阵形式流传。以戏剧表演方式传承。

故事折射出当时鱼凫王国的和谐美好生活,对我们挖掘和整理鱼凫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线索。

鱼凫遗址

鱼凫遗址位于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现依稀可见城墙遗迹。古城遗址埂长1810米,到目前保存较完整有1300米,城址呈新月形。1996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初次发掘勘探,出土大量的陶片和体形较小、打磨精美的石斧、石凿、石锛等石器。其中石器100余件、陶器数十件,以及房址、城墙、墓葬等大量文化遗存。创下了川西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之最。考古证实:该城距今约4500年左右,早于广汉三星堆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1999年,鱼凫古城遗址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为有利的是古蜀国两代开国蜀王,柏灌和鱼凫的王墓均在温江境内,柏灌王墓在寿安乡,鱼凫王墓位于寿安乡火星村,俗呼“大墓山”,距新修的温玉路约200米。清乾隆《温江县志》、嘉庆《温江县志》和民国《温江县志》均载:“大墓山,城北二十五里,相传为鱼凫王陵”。

1985年7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坐南向北,单冢墓土冢,长85米,宽62米,墓高5米,占地3千多平方米。解放后,由于当地农民开荒生产,墓周已成田地,在鱼凫王墓北约1公里处,原有鱼凫王妃墓(俗呼“小墓山”),现已成平地,但较周围略高,遗址隐约可辩。